个人认为是丙泊酚过敏,它为I型速发性过敏反应,临床多表现为皮肤荨麻疹、红斑、血压下降,本例患者与其相似。回顾抢救过程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经验: (1)丙泊酚过敏多致轻微症状且发病率较低,但不能因此降低警觉性,必要的抢救药品、插管设施及辅助通气器械是必不可少的; (2)过敏反应一旦发生,应迅速在稳定生命的基础上保持气道通畅。该患者主要表现为气道粘膜的水肿而不是血压的剧降,因此若出现喉头水肿、气道痉挛、通气严重不足及明视下气管插管失败后则不应拖延时间,即刻行气管切开。不要因患者缺氧时间延长,最终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3)出现急性肺损伤和/或ARDS症状时,应动态监测动脉血气,并结合肺顺应性,选择适当的PEEP和最佳VT,尽量降低PIP、FiO2。在脱机过程中,应缓减PEEP值,避免造成肺泡二次损伤。(4)应注意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保证液体出入量呈一个理想的负平衡状态,同时予以解痉、抗炎、促排痰等措施尽量减少肺水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