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给的信息有点少了。
那我就根据日常的经验回答。
单纯的讲维持,这个量确实不大,而且别的答主已经就术中管理,和循环状态评估给出了意见,其实术中低血压除了考虑维持量以外,多数情况下跟诱导不平稳有关系,也就是说诱导完血压就下来了,或者摆完体位血压就下来了,后面再走这个维持量,虽然没有让循环进一步恶化,但是就一直维持这种状态也没有得到改善(特别是对于老年性高血压,血管弹性就是个迷,高了是真高,低下来也是真低,如果单纯的靠容量撑,手术结束前还得考虑把多余的水利出去,要不然交感兴奋性恢复以后,血压会窜的很高,甚至心衰)。
那我们就尝试改变诱导用药方案。
1、舒芬:听我一句,舒芬太尼是个好东西,多用,能用多大用多大,不要怕,根据心脏麻醉的经验,你用的越大,术中循环越稳定。打个比方,对于非心脏手术患者来讲,一个60公斤的病人,年龄不是问题,至少用到30ug,即使用50ug也没问题,只要手术时间在2个小时以上,基本不会影响苏醒,术中瑞芬该怎么走该怎么走。
2、丙泊酚,如果最近的患者都出现循环抑制,那么诱导期可以考虑尝试使用依托咪酯。也有一些病人诱导使用依托咪酯后插管和手术开始时,循环状态会有一定幅度上扬(舒芬如果第一条说的那么用,一般不会)。就用PE合计(10mg/ml的丙泊酚和2mg/ml的依托咪酯,10ml:10ml混合,日间人流和胃肠镜也可以用PE合计,从此告别躁动和呼吸抑制)
3、咪达唑仑,能不用就不用,这个药是对循环状态影响最大的药物,甚至比丙泊酚还过分(想想我们平时怎么处理入室高血压患者的,180甚至200的入室血压,医生坚持观察,我们都是给1-2mg的咪达唑仑,过一会儿血压就140-150了),我的经验是70岁以上的患者,不用咪达唑仑(顺便说一句70岁以上的患者我们也不用长托宁,就是术后气道分泌物有点多,比较烦人,医生老是提意见)。
你可以尝试从这三点做出改变,观察一下。
分享使我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