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路:我们可以发现颈内静脉(外侧)和颈总动脉(内侧)伴行于胸锁乳突肌下方(蓝色:颈内静脉;红色:颈总动脉;黄色:胸锁乳突肌)。
前路在胸锁乳突肌(黄色)中点,近甲状软骨水平(紫色,一般为喉结最突出的位置水平线),通过左手食指、中指探寻动脉(红色)搏动最明显处,感受动脉走向,同时将动脉拨向内侧使得动脉始终在左手控制之下,外侧旁开0.5-1.0cm进针,针尖朝向同侧乳头方向。前路最重要的定位参照物为颈总动脉,当明确动脉搏动点后一切引刃而解。
中路:中路以胸锁乳突肌胸骨头、锁骨头、锁骨组成的三角顶端为穿刺点,针尖偏向外侧。中路重要的定位参照物为胸锁乳突肌三角,要求解剖结构清晰。中路最需引起注意的并发症为气胸,因此,穿刺点要尽量靠上。
后路:后路在胸锁乳突肌后缘,锁骨上两指处平行进针,以扇形平面试探。穿刺成功后调整针尖方向,使得针尖方向与颈内静脉走向一致并置管。其重要的定位参照物为胸锁乳突肌后缘,操作相对容易,但当进针较深时易刺破动脉。其最大Bug在于针尖方向的再调整,在此过程中针尖位置常发生变化,导致回抽不畅,置管失败。
穿刺路径选择:
三种路径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用于某一病人的,那么哪些情况下我们更倾向于某种特定路径呢?
当患者容量过欠,颈内静脉充盈不佳或静脉充盈随呼吸出现大幅度变化时,不推荐后路穿刺,因为此时针尖位置的轻微变化均易出现贴壁或穿透静脉,导致置管失败。当患者有颈短、肥胖等情况使得解剖结构不清晰时,动脉搏动点更易确定,因此选择前路穿刺。当出现血肿压迫静脉时,此时高位穿刺可以避开压瘪的静脉段所以更推荐前路。一般情况下,胸锁乳突肌后缘易触摸定位,同时较大概率穿刺针首先经过颈内静脉,因此择期病人均可选择后路。前路导管固定点位于脖颈较高处,靠近下颌骨,患者病房内活动不适感明显,这也是影响麻醉医生选择的因素之一。
以上摘自临麻笔记。
但事实上颈内静脉存在着很多变异:如
所以单纯的根据解剖定位并不是万能呢,会遇到很多特殊情况:比如上面的解剖变异、肥胖、畸形甚至颈内静脉血栓等等情况。 随着可视化的发展,采用超声提前在查定位或者直接超声引导下穿刺会大大提高穿刺成功率以及减少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