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骨水泥对患者的影响
推骨水泥时出现的血压和血氧下降现象可能与“骨水泥植入综合征”(Bone Cement Implantation Syndrome, BCIS)有关。BCIS 是在使用骨水泥时常见的并发症,尤其在老年患者、低体重或骨质疏松患者中更为常见。其表现包括:
- 突发性低血压
- 低氧血症
- 心律失常(如房颤加重)
- 在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心搏骤停
病理机制包括骨水泥释放毒性物质(如甲基丙烯酸甲酯),导致血管扩张、肺血管阻力增加,甚至微小血栓或气栓的形成。预防措施包括在使用骨水泥前,做好血流动力学监测,维持患者的循环稳定性,必要时可以使用升压药物或氧疗。
2. 术前评估和最佳手术时机(针对快速型房颤患者)
术前评估应包括详细的病史和心功能评估,尤其是针对心律失常(如房颤)患者。快速型房颤增加了手术过程中的循环风险,尤其是在骨水泥植入或体位改变时可能诱发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术前需评估:
- 房颤的控制情况,是否有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 是否有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DOAC(直接口服抗凝剂)
- 进行心脏超声、心电图等检查,以评估心功能和房颤的负荷
若患者存在房颤未控制,或心功能不全,建议术前进行药物治疗以控制心率(如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并调整抗凝治疗。在病情稳定后再进行手术。
最佳手术时机:术前房颤心室率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110次/分钟),心功能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良好时,方为手术的较佳时机。
3. 术后体位改变对呼吸循环的影响
术后体位改变,尤其是在老年患者或有心肺功能障碍的患者中,可能对呼吸和循环系统产生显著影响。主要原因如下:
循环系统*:体位的改变可能影响静脉回流,导致短暂的心输出量减少,特别是长时间卧床或麻醉后交感神经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时,容易出现血压骤降。
呼吸系统*:体位改变可能导致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尤其在麻醉后呼吸道保护反射尚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可能引发低氧血症或二氧化碳潴留。
为了预防术后体位改变引起的循环呼吸功能不稳定,建议在体位改变时逐步进行,密切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必要时可给予吸氧或正压通气支持,避免突发血压下降或呼吸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