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麻醉 视频 中级
50金币

小儿麻醉拔出气管导管问题是否常规吸痰?

各位老师,做耳鼻喉科,口腔科小儿手术麻醉(比如扁桃体,腺样体手术),行气管插管,若无特殊,诱导前常规给予阿托品后,术毕拔管需要常规吸痰吗?吸痰是深麻醉下口腔吸痰,还是拔出气管插管时气管内吸痰(吸痰管吸还是吸引器管带着拔管)?会不会反而容易发生呛咳痉挛?还是一般不吸痰?最近小孩子日间手术多了,有些小孩子感冒咳嗽症状还没有完全好!偶有咳嗽,拔管时给吸痰了,吸痰后小孩子咳嗽非常厉害(应该是气道敏感),还吐了好几口胃液,还是挺危险,的有此困难,请论坛内各位老师指教!

  • 晓慧 2025-1-26 19:59

    我一般是在拔管前和拔管后常规给患儿吸痰,避免痰液或者是术中的冲洗液,血液阻塞呼吸道,我们这儿的大部分外科医生也常规会给吸引,为保险起见,还是亲自吸引一下比较稳妥。

  • shunzi 2025-1-26 07:12

    小儿麻醉拔管时是否常规吸痰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原因如下:

    不常规吸痰的原因

    避免刺激引发喉痉挛:吸痰操作本身会对患儿的咽喉部产生刺激,容易诱发喉痉挛。特别是在浅麻醉状态下,患儿的气道反应性较高,吸痰更容易导致喉痉挛,进而引发呼吸困难等严重后果。

    部分患儿无需吸痰:如果患儿在麻醉过程中气道管理良好,没有明显的分泌物积聚,且在拔管前通过其他方式(如适当调整体位、轻拍背部等)已经确保咽喉部相对清洁,那么可能不需要常规吸痰。

    需要吸痰的情况

    存在明显分泌物:如果患儿在手术过程中或麻醉过程中产生了较多的气道分泌物,如痰液、血液或其他异物,这些分泌物可能会阻塞气道,影响拔管后的自主呼吸,此时需要在拔管前进行吸痰。

    特殊手术类型:对于一些涉及气道或上呼吸道的手术,如耳鼻喉科手术(扁桃体切除术、腺样体手术等),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气道分泌物增加或气道黏膜受损,更容易出现分泌物积聚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拔管前吸痰是必要的。

    患儿存在基础疾病:如果患儿本身存在呼吸道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或者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咳嗽、咳痰、鼻涕等),其气道反应性较高,分泌物也较多,拔管前吸痰可以减少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但注意吸痰时机。

    操作注意事项

    操作轻柔:如果需要吸痰,操作应轻柔、迅速,避免过度刺激气道。

    控制负压:吸痰时应根据患儿的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负压,避免负压过高导致气道黏膜损伤。

    观察反应:在吸痰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和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停止操作并进行相应处理。

    特殊病人吸痰可以在深麻醉下进行。

  • 芒果 2025-1-23 19:43

    小儿耳鼻喉科、口腔科手术麻醉拔管时是否常规吸

    - 不常规吸痰情况:若手术时间短、气道分泌物少、术中气道平稳,可不常规吸痰。因小儿气道敏感,盲目吸痰易刺激气道,引发呛咳、喉痉挛等并发症,像感冒咳嗽症状未完全好的患儿,气道本就处于高敏状态,吸痰刺激风险更大。考虑吸痰情况:当手术涉及气道操作,如扁桃体、腺样体手术,可能有血液、分泌物等流入气道,或术中发现气道分泌物较多时,需吸痰以保证气道通畅,降低拔管后呼吸道梗阻风险。

    吸痰时机与方式:深麻醉下口腔吸痰:可在深麻醉下先进行口腔吸痰,能清除口腔和咽喉部分泌物,减少拔管后误吸可能,且深麻醉下患儿气道反射受抑制,吸痰引发呛咳、痉挛风险相对低。但操作要轻柔、迅速,避免过深刺激气道。气管内吸痰:必要时在拔出气管插管时

  • qwerty123 2025-1-23 14:56

    test

  • 浩浩浩 2025-1-23 09:48

    最好在深麻醉下吸痰,小儿气道本来就应激性很高,气道高反应,感冒患儿气道更加敏感,容易造成气管痉挛或者支气管痉挛,在评估患儿极松和阿片类代谢时间后,清醒后应该迅速拔管,气管在患儿气管内也是一个强刺激,尤其是患儿完全清醒后。可以尝试在浅镇静下拔管,当然需要患儿极松代谢完全,潮气量达标的情况下实施

  • S0502号小行星 2025-1-21 09:42

    不宜常规吸痰的情况

    • 如果气管导管内无分泌物且肺部听诊无湿啰音,不宜常规吸痰。因为吸痰操作可能会引起逆行感染,增加患儿的不适感,并可能诱发支气管痉挛或哮喘发作,尤其是在麻醉过浅的情况下
    1. 必须吸痰的情况
    • 当术中痰量过多或肺组织切除导致血液、痰液流入气管内时,必须及时、多次吸引。此时吸痰是必要的,以确保气道通畅,防止误吸和低氧血症的发生。
    • 在拔管前,应尽量吸净气管、鼻、口腔内的分泌物,尤其是当患儿咳痰能力较差时,可以经鼻腔轻柔、快速、准确地吸出痰液,每次吸痰时间控制在5-10秒以内,同时不间断给氧。
    1. 拔管时机的选择
    • 拔管前应在麻醉尚未减浅时即吸净气管分泌物,确保肌肉松弛药效已过、呼吸恢复良好后再拔管。如果在麻醉过浅时进行吸痰等强刺激操作,容易诱发哮喘发作或支气管痉挛,特别是对于有哮喘史的患儿。
    • 拔管前可以使用地塞米松预防喉头水肿,或适量使用镇静药如右美托咪定,以减少患儿的躁动和气道刺激。
  • caitoy 2025-1-20 20:31

    我们科室的经验是口腔或者耳鼻喉手术和手术医生沟通手术快结束时一定要口腔充分吸痰,这样也可及时发现伤口出血和清除分泌物,同时手术快结束时可以早点停吸入麻醉但不能减静脉麻醉,小儿代谢快,减麻醉药过早容易操作未完成时就会提前舒醒,这样导致躁动分泌物增多,而且手术结束前要加镇痛药,镇痛不完全也会导致躁动分泌物增多,因前期有吸引,拔管时可以不吸痰处理,小儿吸痰不提倡气管内吸痰,可以口腔吸痰,大一点的小儿可以拔完管后要小儿咳嗽吐出。建议小儿拔管尽量在PACU内拔管,不建议在手术室内进行,小儿手术多而没有PACU室的还是建议医院配备,这样风险会小很多。一般小儿手术多为短平快手术,气道分泌物多的多见术前准备不完善,如果手术医生不做好术前准备盲目进手术室手术那肯定是困难重重的。如果术中气道压高的患儿只要插管深度和管径合适的拔管都要小心,提前给予少量阿托品,地米,做好深麻醉下气管内吸引和口腔吸引,舒醒拔管期就最多口腔吸引。

  • 清泉:赣南脐橙 2025-1-20 09:46

    不能一概而论。

    正常情况是不建议清醒期常规吸痰。手术结束后充分吸引干净,或者麻醉深的时候吸干净。

    但是需要的时候也必须吸痰。

  • 哈尼木 2025-1-19 20:59

    小儿扁腺的手术,一般在手术结束时,医生会充分吸引口腔内的血液和分泌物。如果术前给予阿托品,当手术结束医生撤出支撑喉镜之后,确实需要吸痰的(比如近期咳嗽咳痰),可以在深麻醉下经气管导管吸痰,一般无需进行口腔吸痰。

  • 张圣明 2025-1-19 19:29 50 金币

     1. 是否常规吸痰
    不建议常规吸痰:如果患儿气管导管内无明显分泌物,且肺部听诊无湿啰音,不宜常规吸痰。吸痰操作本身可能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如呛咳、支气管痉挛、低氧血症等,尤其是在浅麻醉状态下,患儿的气道反应性较高,容易诱发这些并发症。

    特殊情况下的吸痰:如果术中或术后有明显的痰液、血液或其他分泌物进入气管内,或者患儿有明显的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的情况,则需要及时、适度地进行吸痰。此时应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方法,避免过度刺激气道。

    2. 吸痰的时机与方法
    深麻醉下吸痰:如果需要吸痰,建议在深麻醉状态下进行。此时患儿的气道反射较弱,能够减少因吸痰引起的剧烈呛咳和支气管痉挛。深麻醉下吸痰可以通过口腔或鼻腔进行,但应避免过度刺激气道,吸痰动作应轻柔、迅速,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0-15秒,以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

    拔管时吸痰:如果决定在拔管时吸痰,建议先吸净口咽部的分泌物,再轻轻抽出气管导管。可以使用细小的吸痰管,避免使用粗大的吸引器管直接带着拔管,以免引起气道损伤或过度刺激。拔管后应立即给予高浓度氧气,并密切监测患儿的呼吸情况。

     3. 预防措施
    术前评估:对于有感冒、咳嗽症状尚未完全恢复的小儿,术前应充分评估其呼吸道状况。如果患儿有明显的呼吸道感染症状,建议推迟手术,待病情稳定后再行麻醉。若必须手术,应在术前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抗胆碱药、糖皮质激素等,以减少气道高反应性。

    术中管理:术中应保持足够的麻醉深度,避免患儿过早苏醒。可以在拔管前适当加深麻醉,使用右美托咪定等镇静药物,既能减少患儿的躁动,又不会显著抑制呼吸功能。

    拔管后的处理:拔管后应将患儿头部偏向一侧,再次吸净口腔内的分泌物,给予吸氧,并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情况。对于有气道高反应性或既往有哮喘史的患儿,拔管后可常规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以减轻喉头水肿和支气管痉挛的风险。

     4. 特殊情况处理
    咳嗽加重:如果拔管后患儿出现剧烈咳嗽,可能是由于气道刺激或痰液残留所致。此时应立即给予高浓度氧气,必要时重新插入气管导管,确保气道通畅。同时,可以考虑使用短效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或静脉注射利多卡因,以缓解支气管痉挛。

联系我们 搜索 官方QQ群

QQ|关于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新青年麻醉论坛 ( 浙ICP备19050841号-1 )

GMT+8, 2025-8-26 15:45 , Processed in 0.06548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