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麻醉 视频 中级

全麻下腹腔腔镜子宫切除术 插管时遇困难气道压脖子插管未进入气道 指脉氧报警重新吸氧后,再次进行插管未进入气管 反复常试几次后插入气管中间麻醉维持平稳,术后拔管顺利 病人立即感到头晕恶心呕吐 两天后头晕恶心症状仍未消退 期间进行针灸 异丙嗪治疗效果不佳 这种情况怎么处理

  • 张国秀zgx 2025-10-9 08:38 20 金币

    一、 病例复盘与核心问题分析

    1. 术中事件: 困难气道 → 多次插管尝试 → 期间发生低氧血症(指脉氧报警) → 最终插管成功。

    2. 术后表现: 拔管后立即出现头晕、恶心、呕吐。

    3. 病情演变: 症状持续两天,常规治疗(异丙嗪、针灸)效果不佳。

    病情分析

    可能性一:缺氧后脑功能紊乱(最需要警惕和排除)

    这是我最担心的原因。在多次插管尝试过程中,尽管有重新吸氧,但病人很可能经历了至少一次或多次的急性、短暂的严重低氧血症。病理生理: 大脑对缺氧极度敏感。短暂的严重缺氧即可导致神经元功能紊乱,尤其是负责平衡、觉醒和呕吐中枢的脑干区域。这种损伤有时在常规影像学上可能没有明显表现,但功能上已经受到影响。

    可能性二:颈椎损伤

    在困难气道插管,尤其是“压脖子”操作时,为了获得更好的声门视野,常常需要过度伸展颈椎。

    病理生理: 反复、 forceful 的喉镜操作,可能导致:

      1. 寰枕关节或颈椎小关节囊、韧带拉伤。

      2. 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影响到椎动脉血流,导致颈源性眩晕/椎动脉夹层(虽然罕见,但后果严重)。

    为何符合病情: 颈椎不稳或颈部软组织水肿,可以刺激颈交感神经,引发“颈性眩晕”,其核心症状就是与头部位置变化相关的头晕、恶心、视物模糊。

    可能性三:药物残留效应与手术因素

     麻醉药物: 虽然术中维持平稳,但某些吸入麻醉药(如七氟烷、地氟烷)以及阿片类镇痛药在少数病人中可能导致持久的术后恶心呕吐(PONV)和头晕。但通常这些症状会随着药物代谢在24小时内逐渐减轻,持续两天且治疗效果不佳,使单纯药物因素的可能性降低。 手术因素: 腹腔镜手术本身,因气腹和体位,也可能导致PONV。但同样,其强度和时间通常不会像此案例中描述的这样顽固。

    可能性四:前庭功能急性损伤

    在插管过程中,由于喉镜对咽部结构的强烈刺激,可能通过神经反射影响内耳前庭功能,引发急性前庭功能紊乱。但这种情况相对少见。

    二、 处理方案与建议(作为主任医师的决策)

    面对这种情况,当务之急是明确诊断,而非单纯对症处理。不能再停留在“术后恶心呕吐”的常规思路上。

    第一步:立即进行全面、系统的神经系统评估

    1. 详细病史再询问:

      头晕的性质:是天旋地转(眩晕)还是头重脚轻、不平衡感(头晕)?

     与体位的关系:起床、躺下、转头时是否加重?这是鉴别颈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的关键。

     有无伴随症状:视物模糊、复视、耳鸣、听力下降、面部或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清?这些是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红旗征象”。

    2. 全面的体格检查:

       · 神经系统查体: 重点是颅神经(尤其眼震)、共济运动(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肌力和感觉检查。

       · 颈椎检查: 颈椎活动度、压痛点。

       · 前庭功能床边检查: 如Dix-Hallpike试验(排除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第二步:安排必要的辅助检查

    1. 头颅MRI + DWI序列: 这是首选且必需的检查。DWI序列对急性期脑缺血极其敏感,可以排除因缺氧导致的分水岭区梗死或其他微小梗死灶。CT在此时价值有限,可能完全正常。

    2. 颈椎影像学检查: 拍摄颈椎正侧位及张口位X光片,初步评估颈椎序列和寰枢关节。如果怀疑有更严重问题,可考虑颈椎MRI,以评估韧带、椎间盘及脊髓情况。

    3. 前庭功能检查: 如果神经系统和颈椎检查无阳性发现,头晕症状又以眩晕为主,应请耳鼻喉科会诊,安排专业的前庭功能检查。

    第三步:调整治疗方案

    1. 停用可能加重症状的药物: 异丙嗪因其镇静作用可能让病人感觉“昏昏沉沉”,加重头晕感。可以考虑更换为其他作用机制的药物。

    2. 联合用药:

       · 对于眩晕/头晕: 可以使用甲磺酸倍他司汀,它能改善内耳和脑干的微循环,对多种原因引起的眩晕都有效。

       · 对于恶心呕吐: 换用或联用5-HT3受体拮抗剂(如昂丹司琼、帕洛诺司琼),这是目前最强效的止吐药,且中枢镇静副作用小。

       · 考虑小剂量苯二氮类药物: 如劳拉西泮,小剂量使用对前庭性眩晕有治疗作用,并能缓解病人的焦虑情绪,但需谨慎,避免过度镇静。

    3. 支持与康复治疗:

       · 充分补液: 保证血容量,避免因呕吐引起的脱水加重头晕。

       · 前庭康复训练: 如果确诊为前庭功能问题,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是根本治疗方法。

       · 心理支持: 向病人和家属坦诚沟通,解释我们正在积极寻找原因,缓解焦虑。

  • 壮宝 2025-10-9 20:55

    全麻下腹腔腔镜子宫切除术 插管时遇困难气道压脖子插管未进入气道 指脉氧报警重新吸氧后,再次进行插管未进入气管 反复常试几次…根据您描述的情况,患者在全麻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经历插管困难,术后出现头晕、恶心、呕吐且症状持续,经针灸、异丙嗪治疗效果不佳。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处理建议:

    进一步评估病因

    神经系统检查:头晕、恶心可能与脑部缺氧、麻醉药物残留或术后应激反应有关。建议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排除脑部缺血、水肿或其他病变。
    内耳功能检查:排除内耳疾病(如耳石症、梅尼埃病)导致的头晕。
    电解质及代谢检查:检测血钾、血钠、血糖等指标,排查电解质紊乱或代谢异常。


    调整药物治疗

    止吐药物:若异丙嗪效果不佳,可尝试其他止吐药物,如昂丹司琼、甲氧氯普胺等。
    改善脑循环药物:根据病情,可使用改善脑循环的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尼莫地平)缓解头晕症状。


    对症支持治疗

    补液与营养支持:确保患者充分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给予静脉营养支持。
    休息与环境调整:保证患者充分休息,避免劳累和情绪波动,保持病房环境安静、舒适。


    康复治疗

    物理治疗:除针灸外,可尝试按摩、理疗等方法缓解头晕、恶心症状。
    心理支持: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焦虑、紧张情绪,影响症状恢复。必要时可进行心理疏导。


    密切观察与随访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及症状变化,记录头晕、恶心的发作频率、程度及诱发因素。
    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请神经内科、耳鼻喉科等多学科会诊。

  • 樊皮皮 2025-10-9 10:31

     更换止吐药物:若异丙嗪效果不佳,可改用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如昂丹司琼、托烷司琼),或联合地塞米松(减轻胃肠道黏膜水肿,增强止吐效果),避免长期使用单一止吐药。

    改善头晕:若排查无低血压/贫血,可短期使用改善脑循环药物(如倍他司汀);若存在低血容量,需静脉补充晶体液(如生理盐水、平衡液),必要时纠正贫血(如输注红细胞)。

  • 锦鲤附体卡 2025-10-8 15:10

    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分析病因。再谈解决方案。
    一、可能的病因分析

    1. 困难气道插管相关并发症

    短暂脑缺氧/脑灌注波动:插管反复失败时,若存在短暂通气不足(即使有重新吸氧),可能导致脑组织一过性缺氧;或插管操作中颈部按压影响椎动脉血流,术后脑血管调节未完全恢复,引发持续头晕、恶心。

    咽喉部/气道黏膜损伤:反复插管可能损伤咽喉、气管黏膜,刺激迷走神经,导致术后持续恶心呕吐;黏膜损伤引发的局部不适也可能间接加重头晕感。

    2. 腹腔镜手术相关生理变化

    术后腹腔残留CO刺激:腹腔镜手术需向腹腔充入CO建立气腹,术后若CO未完全排出,残留气体可能刺激膈肌、胃肠道,引发恶心呕吐;同时CO吸收可能导致轻微高碳酸血症,影响中枢神经功能,加重头晕。

    3. 麻醉药物残留或个体反应

    药物代谢延迟:部分患者对麻醉维持药物(如阿片类、镇静药)代谢较慢,术后2天内仍有药物残留,持续抑制中枢神经,表现为头晕、恶心。

    术后恶心呕吐(PONV)高危因素叠加:患者为女性(PONV高危人群),且经历困难插管(应激刺激)、腹腔镜手术(气腹刺激),多重高危因素导致PONV症状更顽固,常规异丙嗪(抗组胺药)效果有限。

    4. 其他潜在原因

    电解质紊乱/低血糖:手术创伤、术后进食少可能导致低钠、低钾或低血糖,引发头晕、恶心,需通过血液检查排除。

    颈椎损伤:插管时“压脖子”操作若力度不当,可能导致颈椎小关节紊乱或软组织损伤,压迫椎动脉或神经根,表现为持续性头晕(尤其体位变化时明显),常伴颈部不适。

    二、针对性处理建议

    1. 完善检查,明确病因

    基础检查:急查血常规(排除感染)、电解质(钠、钾、氯)、血糖(排除低血糖)、动脉血气分析(排除残留CO导致的高碳酸血症)。

    针对性检查:若伴颈部疼痛或体位性头晕,完善颈椎X线或颈椎MRI,排除颈椎损伤;若头晕明显,可查头颅CT(排除脑缺血等少见情况)。

    2. 对症治疗调整

    止吐治疗升级:异丙嗪效果不佳时,更换或联合其他作用机制的止吐药,如:

    5-HT受体拮抗剂(如昂丹司琼、托烷司琼,静脉或口服);

    NK1受体拮抗剂(如阿瑞匹坦,口服,适用于顽固性PONV);

    胃黏膜保护剂(如奥美拉唑,减少呕吐对胃黏膜的损伤)。

    改善脑循环/缓解头晕:

    若考虑脑缺氧或脑灌注不足,可给予改善微循环药物(如倍他司汀,口服或静脉滴注);

    若排除颈椎损伤,可调整体位(如半卧位),避免突然起身,减少体位性头晕。

    促进CO排出:鼓励患者多翻身、早期下床活动(若身体允许),促进腹腔残留CO通过呼吸排出;必要时可给予低流量吸氧(2-3L/min),改善气体交换。

    3. 其他支持治疗

    饮食调整:术后从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逐渐过渡到半流质(如粥、面条),避免油腻、辛辣食

  • 逗牛士 2025-10-8 09:35

    可能的原因分析

    1.  脑部一过性缺氧:这是最需要警惕和排除的原因。在多次插管不成功的过程中,尽管有重新吸氧,但患者仍然可能经历了短暂的“无通气期”,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指脉氧报警提示了这一点)。大脑对缺氧非常敏感,即使短暂的、程度不重的缺氧也可能导致脑功能紊乱,表现为持续的头晕、恶心、呕吐。

    2.  咽喉部及颈部软组织损伤与迷走神经刺激: 困难气道的多次尝试插管,不可避免地会对咽喉、声门、气管周围的软组织造成刺激、水肿甚至轻微损伤。这个区域有非常丰富的迷走神经分布。迷走神经受到强烈刺激后,会引发剧烈的恶心、呕吐、头晕、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等一系列反应。这种刺激效应可能会持续数天。

    3.  术后急性应激反应与焦虑:“困难气道”和多次插管尝试过程中是不是追加了镇静、镇痛药物?是否有术中知晓的可能?手术本身和麻醉插管不顺利的经历,对患者是一次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应激。这种强烈的应激和焦虑情绪本身就可以引发并加重头晕、恶心等症状。

    4.  其他原因:既往有无晕车、晕船、恶心呕吐等病史?也需要考虑术后常见的其他问题,如血压波动(过高或过低)、血糖异常、内环境紊乱(如电解质失衡)等,但这些通常通过常规的术后抽血化验可以较快地排除。

    处理与后续建议

    1. 立即、正式地向医疗团队报告(不良事件上报制度)(上报了说明是我们执行不良事件上报制度了,现在的医疗环境不上报万一出现纠纷,医院会说你隐瞒病情)

    详细描述事情发生的经过、及对应的处理措施,确保这次沟通被记录在病历中。

    2. 主动要求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

    向医生提出检查请求,以排除最令人担忧的问题:

    神经系统评估: 请神经内科医生会诊,进行简单的神经系统查体,评估有无明确的神经功能缺损。

    影像学检查(非常重要):如果怀疑脑缺氧,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MRI对早期缺血缺氧改变更为敏感。

    血液检查: 复查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等,排除代谢性因素。

    前庭功能评估:如果头晕伴有天旋地转感(眩晕),可能需要耳鼻喉科会诊,排除前庭功能紊乱,但这在术后相对少见。

    3. 调整和加强药物治疗

    异丙嗪效果不佳,说明需要调整方案。现代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和治疗有多类药物可选,可与医生讨论更换或联合使用更强效的止吐、抗眩晕药物。

    - 5-HT3受体拮抗剂:如昂丹司琼、格拉司琼、帕洛诺司琼等,这是目前最常用、效果最好的一线药物。

    - 地塞米松:小剂量地塞米松本身就有强大的止吐效果,常与其他止吐药联用。

    - NK-1受体拮抗剂:如阿瑞匹坦,对于高风险患者预防效果很好。

    - 其他药物:如甲氧氯普胺(胃复安)、东莨菪碱贴片等。

    - 治疗头晕,除了止吐药本身能缓解伴随头晕外,还可以使用倍他司汀等改善内耳循环的药物,或者苯海拉明等抗组胺药(也有止吐作用)。

    4. 综合支持与对症处理

    - 充分休息与体位: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起身、改变体位时动作务必缓慢,避免突然抬头或转身,以减轻头晕。

    - 在恶心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或清淡的液体,防止脱水加重恶心。如果呕吐严重,需要静脉补液。

    - 心理疏导: 家人和医护人员的安慰非常重要。向患者解释,这些症状大多是暂时的、可以恢复的,减轻其焦虑情绪。

联系我们 搜索 官方QQ群

QQ|关于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新青年麻醉论坛 ( 浙ICP备19050841号-1 )

GMT+8, 2025-10-24 02:04 , Processed in 0.056596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