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般都是骨科开抗生素,我们会提醒医生开。
围术期抗生素的使用主要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SSI,包括浅表切口、深部切口和手术涉及的器官/间隙的感染)。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需要考虑手术因素(切口类别、创伤程度、手术时间)、微生物因素(污染机会和程度、细菌种类)和药物因素。根据手术部位的清洁程度,将切口类型分为I类切口(清洁,1.3-2.9%,闭合骨折切口)、II类切口(清洁-污染,2.4-7.7%,开放骨折切口)、III类切口(污染,6.4%-15.2%,未扩创的新鲜开放骨折切口)和IV类切口(感染)。对I类切口手术,李教授提到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重、异物植入、高龄或免疫缺陷的患者才需要进行预防性抗生素使用。根据污染菌的种类(革兰氏阳性菌),首选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唑林2g、头孢呋辛1.5g),对头孢类药物过敏的患者可选择万古霉素15mg/kg、克林霉素等。MRSA高发的医疗机构可选择万古霉素。李教授提到静脉抗生素使用应在皮肤切开前0.5-1小时或麻醉开始时给药,输注完毕后开始手术。对万古霉素、喹诺酮类药物应在术前1-2小时开始给药,克林霉素的用药时机与给药剂量和溶媒相关。对出血量超过1500ml的手术,术中应追加一次抗生素使用;手术超过3h或超过药物半衰期2倍以上,术中也应当追加抗生素的使用。用药疗程方面,I类切口的总预防时间一般不超过24h,延长用药时间和次数不能进一步提高预防感染的效果。
开放骨折感染风险高,需要尽早全身性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李教授提出需要关注软组织的损伤程度(Guatilo I型0-9%;II型1-12%;III型9-55%)。推荐以一代头孢(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为基础,联合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Guatilo III型、合并阴性菌感染)等。对粪便、梭状芽孢杆菌污染的伤口需联合青霉素或甲硝唑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使用前需要进行皮试。开放骨折抗生素使用应持续72小时。对创面有良好软组织覆盖者,使用时间不应超过24h。对于内固定取出手术,李教授提出如无危险因素,不推荐预防性使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