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在预防,治疗原则包括气道管理、循环支持和进一步减轻局麻药的全身毒性。
1. 如果出现LAST的体征和症状,及时有效的气道管理对于预防缺氧、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至关重要;缺氧、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会加重LAST。
2. 脂质乳剂疗法:
(1)维持气道同时既开始使用;
(2)脂质乳剂的及时性比给药方式(推注与输注)更重要:
① 20%脂肪乳剂BOLUS推注方案
如果患者体重超过70kg,则在2-3min内推注100ml;
如果患者体重低于70kg,则在2-3min内推注1.5ml/kg;
② 20%脂肪乳剂持续输注方案
如果患者体重超过70kg,则在15-20min内输注200-250ml;
如果患者体重低于70 kg(理想体重),输注速度则为0.25ml/kg/min;
如果未达到循环稳定,应考虑再次给药或将输注量增加至0.5ml/kg/min;
③ 达到循环稳定后,继续输注至少10min,最高可达12ml/kg;
④ 脂肪乳剂作为初始剂量的上限;
⑤ 丙泊酚不能替代脂肪乳剂。
3. 惊厥发作控制:
(1)如果出现惊厥发作,应立即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如无法即刻获取苯二氮卓类药物,可使用脂肪乳剂或小剂量的异丙酚;尽管异丙酚可以阻止惊厥发作,但大剂量可进一步抑制心脏功能,故在有心功能损害征象时,应避免使用丙泊酚
(2)如苯二氮卓类药物难以控制惊厥持续发作,应试用小剂量琥珀酰胆碱或其他肌松剂,最大程度地减轻酸中毒和低氧血症。
4. 心搏骤停救治:
(1)使用肾上腺素时,应选择小剂量(≤1μg/kg);
(2)不推荐使用血管加压素;
(3)避免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和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
(4)如发生室性心律失常,首选胺碘酮;不建议使用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胺进行治疗。
5. 如果对脂肪乳剂和升压药治疗无效,可建立体外循环。由于实施体外循环需较长时间的准备,因此在LAST发作期间首次发现心功能损害时,即应协调准备体外循环设备。
6. 出现严重心血管事件的患者,救治后应至少监测4-6h;如果仅表现为迅速缓解的CNS症状,则应至少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