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阅复习有关资料
1、窦缓:HR低于60bpm,ECG各个成分正常,近似正常ECG。如果窦性心率过慢,可产生房室交界心律和房室分离。
2、引起窦缓的诱因有:①熟睡;②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芬太尼等药物应用;③麻醉:椎管内麻醉;④疾病因素:甲减、阻黄、颅高压、严重青光眼、急性心梗已经老年人合并窦房结存在硬化性退行性改变。
3、遇到窦缓,一般无需处理。如果有下列情况,需要立即处理:①心率缓慢进行性加重,超出正常心脏生理调节限度;②甲减、心梗病人,以及缺血性心脏病因心率减慢而出现室性逸搏性节律的出现;③病人因为窦缓不能耐受,出现复视、头晕等症状时;④在窦缓同时,伴有血压下降等血流动力学改变;
窦缓病人应排除病窦综合征(sss)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综合征,又称窦房结功能不全,是由窦房结及其邻近组织病变引起窦房结起搏功能和(或)窦房传导功能障碍,从而产生多种心律失常和临床症状的一组综合征。病窦综合征时,除窦房结的病理改变外,还可合并心房、房室交界处及心脏全传导系统的病理改变。其中,大多数患者在40岁以上出现症状,60~70岁最多
病窦综合征(sss)的表现:
1.严重而持久的窦性心动过缓;
2.窦性静止:可出现由于窦性静止所造成长P-P间期,且与基本P-P间期之间无倍数关系。
3.窦房传导阻滞:ECG可显示莫氏Ⅰ型或Ⅱ型窦房阻滞。
4.慢-快综合征:在以上三型的基础上,反复发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心房扑动或颤动者称慢-快综合征。
5.双结病变:在一、二、三型的基础上,如不能及时出现交界性逸搏(逸搏周期>1.5秒)或交界区心率<40bpm者,称为双结病变。
6.全传导系统缺陷:同时兼有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及室内传导阻滞者,称为全传导系统缺陷。
1.24小时心电监测可记录到病窦综合征的多种特征性心电图表现,若结果阴性时可于短期内重复检查: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小于50次/分;窦性停搏和(或)窦房阻滞;心动过缓与心动过速交替出现。其中,心动过缓常为窦性心动过缓,而心动过速常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此外,慢性心房颤动在电复律后常不能转为窦性心律;持久而缓慢的房室交界性逸搏节律,还有部分患者可合并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
2.为排除自主神经张力改变的影响,可做阿托品试验和异丙肾上腺素试验,若注射后心率不能增快达90次/分者提示窦房结功能低下。但阴性结果不能排除本征。对有青光眼或明显前列腺肥大的患者慎用。
对合并有SSS的患者做麻醉,其耐受都较差。麻醉准则:①做好术前准备;②避免引发或加重病情;③发现异常,及时作出正确处理。具体实施:
1、术前详细了解病情:如果有心率过缓而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出现晕厥的症状(阿斯综合征)、心脏供血不足(心绞痛、心衰)或肾供血障碍(少尿及夜尿等),以及慢-快综合征。表明心动过缓已经影响到了脏器供血。麻醉工程中任何对心肌的抑制及心脏传导系统有影响的因素,都可能加重病情。
2、如果有下列情况,最好术前安置永久性起搏器:①对心、脑、肾供血有影响,用药物无效时;②反复慢-快综合征发作,药物控制无效;③慢-快综合征在快速心率终止时,窦性停搏时间>2s,对生命具有危险;④双结病变或全传导系统功能出现障碍。
3.对于病窦综合征患者,心房调搏方法测定的窦房结恢复时间(SNRI)和窦房传导时间(SACT)常显著延长超过正常高限。经食管或直接心房调搏检测窦房结功能是诊断病窦综合征较可靠的诊断方法,特别是结合药物阻滞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更可提高敏感性。
4.踏车或平板运动试验时,若运动后心率不能明显增加,提示窦房结功能不良。必须严密监护观察,以防发生意外。
麻醉中对病窦的影响因素:
1、能抑制窦房结功能的麻醉药物:氯胺酮能直接抑制窦房结的起搏,视为禁忌药物;丙泊酚、杜冷丁、芬太尼类药物、可抑制窦房结的作用。
2、能抑制窦房结或延缓窦房结冲动下传速度的不当麻醉处理:①全麻过深或椎管内麻醉平面过广;②遇到心律失常、血容量不足、酸碱失衡出现的症状都比较严重;③呼吸管理不善,出现缺氧、CO2过低或过高等异常;④治疗性用药不当,如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维拉帕米等禁忌药物。
3、术中出现心率的改变,不需立即处理,比如此患者心率了37bpm时患者血压平稳无头晕心悸,可以密切观察。
4、术中防止颈动脉窦的压迫,病窦合并有高血压时,可以考虑用硝苯地平,同样适用于合并有冠心病的患者,如果不能口含,可以用NS溶解后滴鼻或者注入气管内(1mlNS溶化10mg硝苯地平)。
5.掌握术中心脏起博的方法:经皮心脏起博、经食管心脏起搏、经静脉心脏起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