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腹部手术、盆腔手术、下肢手术的麻醉。
(2)与全麻复合,用于胸部手术麻醉。
(1)穿刺部位感染。
(2)出凝血疾病。
(1)患儿侧卧位,确定穿刺间隙(较成人低1~2个椎间隙),应根据手术部位确定穿刺点,不配合的患儿需要在基础麻醉下实施。
(2)碘附消毒皮肤后,用5cm长的18G硬膜外穿刺针缓慢进针,稍有阻力感时连接带有生理盐水(首选)或空气的注射器,边进针边回抽注射器,并仔细体会层次,出现阻力消失后,回抽无血液、无脑脊液。
(3)如需置入硬膜外导管,大多为向头侧,深度为2~3cm,退出硬膜外穿刺针同时须内送导管防止其同穿刺针一起退出。
(4)腰段麻醉用正中途径,胸段麻醉用旁正中途径。
(5)局麻药及剂量。常用药物为 0.7%~1.5% 利多卡因、0.1%~0.2%丁卡因、0.25%~0.5丁哌卡因等。一次性药物总量利多卡因为8~10mg/kg,丁卡因1.2~2.0mg/kg,丁哌卡因1.5~2mg/kg;用混合液时剂量要相应减少,加入肾上腺素(5μg/kg)可明显延长药效时间:试验剂量约为总量的1/4。
小儿会阴部、下肢或腹股沟等部位的手术。
(1)穿刺部位感染和皮肤异常等。
(2)出凝血疾病。
(1)一般须在镇静或基础麻醉下进行操作。
(2)患儿取侧卧(髋和膝屈曲90°),骶管阻滞定位的方法是先摸清尾骨尖,沿中线向头方向可触及一个有弹性的凹陷即为骶骨裂孔,在骶骨裂孔的两旁可触到蚕豆大的骨质隆起,为骶角。
(3)确认骶骨裂孔后,用碘附消毒皮肤。用6 号长 2.5cm 的穿刺针,注射皮丘,将针与皮肤呈 30°~45°角的方向进针至骶尾韧带,针进人骶管时感觉到轻微的突破感,即为到达骶管腔。
(4)回吸无血液、脑脊液,注液或气无阳力,且无皮肤隆起,即可注入0.5~1ml/kg局麻药。
(5)多数采用单次注射法。为控制平面及治疗的需要,可采取置管的方法,即用静脉套管针穿刺,当刺破骶尾韧带后,将金属针退出少许后,连同套管谨慎地推进5~10mm,固定后即可分次给药。
(6)骶管阻滞局麻药用量多按体重计算,以 1%利多卡因最为常用,利多卡因最大剂量为 8~10mg/kg。阻滞欲达中胸应用1.25ml/kg,腰胸应用1ml/kg,骶腰应用0.5ml/kg的1%利多卡因或0.25%丁哌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