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麻醉 视频 中级

请问大家脑梗患者饮水呛咳是为什么呢,麻醉气道要注意什么呢?

  • 1756593301 4 天前

    脑梗患者出现饮水呛咳,主要是由于脑组织损伤导致吞咽功能障碍,具体机制包括:①吞咽反射中枢受损尤其是脑梗发生在脑干延髓;②咽喉肌肉控制失调,脑梗损伤大脑皮层或皮质脑干束,导致咽喉部肌肉(如会厌、软腭、舌肌)运动不协调,无法在吞咽时有效关闭气道,造成误吸。③神经传导通路受损,吞咽涉及多条颅神经(如舌咽神经、迷走神经、舌下神经)。脑梗若影响这些神经核或其传导束,会导致真性球麻痹或假性球麻痹,表现为饮水呛咳、构音障碍、吞咽困难。④感觉反馈减弱导致呛咳反应延迟或缺失。
    麻醉时气道管理的注意事项:①术前评估吞咽功能建议行吞咽功能筛查(如洼田饮水试验),若存在明显呛咳,应避免经口进食,必要时术前禁食时间延长或采用鼻胃管。②快速序贯诱导(RSI)麻醉诱导时采用快速序贯诱导技术,避免正压通气,减少胃内容物反流风险。③选择带套囊的气管导管保护气道,防止误吸。④术后延迟拔管或气管切开。

  • 伊甸幻真 4 天前

    脑梗患者饮水呛客根本原因在于控制吞咽动作的脑部神经中枢因缺血而受损。吞咽是一个复杂的神经肌肉活动,吞咽不仅仅与喉咙有关,它需要大脑、神经和肌肉的精密配合。如果梗死的部位恰好是负责指挥和协调吞咽动作的脑区,就会导致吞咽功能障碍。这些关键脑区包括:
    大脑皮层(特别是感觉运动皮层):负责发起和控制随意的吞咽动作(口腔期)。
     脑干(特别是延髓):这里有吞咽中枢,是协调咽期反射的核心司令部。延髓梗死尤其容易导致严重的、持续的吞咽困难和呛咳。
    ·连接通路:连接大脑皮层和脑干的神经纤维束受损,也会导致指令无法有效传达。

    当上述脑区受损后,会出现:

    · 感觉减退:咽喉部的感觉变得迟钝,食物或水已经进入喉咙,但大脑没有及时收到“信号”,无法触发吞咽反射。
    · 肌肉运动不协调/无力:
    · 喉部闭合不全:控制声门关闭的肌肉无力或反应延迟,导致气道保护失败,食物或水滴入气管。
    · 软腭功能不全:无法有效封闭鼻腔,可能导致液体从鼻腔流出。
    · 会厌覆盖不全:无法及时、完全地盖住气管入口。
    · 反射延迟或消失:吞咽反射本身变得缓慢或根本不再发生。
    呛咳本身是身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当少量液体或食物误入气管时,身体会试图通过剧烈咳嗽将其排出。但对于脑梗患者来说,由于神经损伤,有时连这个咳嗽反射都会变弱,导致异物清除能力下降,更加危险。
    呛咳的危险性:吸入性肺炎。即食物或液体,尤其是带有口腔细菌的分泌物,被吸入肺部,引起严重的感染。这是导致脑梗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应该怎么做?

    1、术前一定要行胸部CT或者胸片检查,排除是否有吸入性肺炎及严重程度,必要时先呼吸科会诊。

    2.复查颅脑MR或CT明确脑梗部位及面积,神经科会诊。

    3.麻醉诱导选用脑保护药物。麻醉前监测动脉血压,避免血压剧烈波动,特别避免严重低血压发生,可能导致再次脑梗。

    4.采用滴定法缓慢给药,循环可能会更稳定。

    5.准备好吸引,这类患者常常排痰不畅,风险很高。

    6.如果能配合,可以考虑清醒插管。

    7.如果脑梗不能行动,长期卧床,需要注意下肢静脉血栓,恶病质,营养状况,电解质等全身情况评估。

    8.脑梗患者麻醉风险较高,和家属交代清楚病情。

    事缓则圆 4 天前
    请问一下会不会存在困难气道,声带会不会挑不起来的情况呢?
    伊甸幻真 昨天 18:12
    一般不会挑不起来,他的声门结构没有发生变化是不影响插管的。
  • 渊大头 4 天前

    脑梗患者喝水呛咳的核心原因是脑梗损伤了与吞咽功能相关的神经通路或脑组织,导致吞咽反射的协调性、及时性下降,具体可分为以下3个关键机制:

    1. 吞咽中枢或通路受损:大脑内存在控制吞咽动作的中枢(如脑干的吞咽中枢)和神经通路(如皮质脑干束)。若脑梗病灶累及这些区域,会直接导致吞咽肌肉(如咽喉部的咽缩肌、喉头肌)的运动指令传递异常,肌肉收缩无力或不协调,无法正常完成“口腔内将水形成食团→推送至咽喉→关闭气道→将水送入食道”的连贯动作,水容易漏入气道引发呛咳。

    2. 吞咽反射迟钝或消失:正常喝水时,水接触咽喉部黏膜会触发吞咽反射,迅速关闭气道(防止误吸)并启动吞咽。脑梗后,神经敏感性下降,吞咽反射的触发时间延迟(即“反应变慢”),或反射强度减弱,水已进入气道才开始吞咽,进而引发呛咳。

    3. 口腔肌肉控制异常:脑梗还可能影响控制口腔肌肉(如舌头、颊肌)的神经,导致舌头无法正常搅拌、推送水,水在口腔内停留时易从嘴角漏出,或无法准确将水送向咽喉部,造成水在咽喉部残留,增加呛咳风险。

    脑梗患者麻醉时的气道管理需重点关注吞咽功能障碍、反流误吸风险、脑血管代偿能力三大核心问题,具体注意事项如下,需由麻醉科医生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如脑梗病史、当前神经功能、心肺状态)制定方案:

    1. 术前气道评估:精准识别风险

    - 优先评估吞咽功能与误吸风险:通过洼田饮水试验、纤维喉镜吞咽功能检查等,明确患者是否存在吞咽障碍(如之前的喝水呛咳),此类患者术前可能已存在胃内容物残留,麻醉诱导时误吸风险极高。

    - 评估气道解剖结构:脑梗患者若合并肢体活动障碍、颈部肌肉无力(如脑干梗死导致的颈肌无力),需检查张口度、颈部活动度(如抬头、转头能力),判断是否存在“困难气道”(如无法充分后仰,增加插管难度)。

    - 完善基础检查:通过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评估患者是否因既往误吸存在肺炎、肺功能受损,避免麻醉中呼吸功能进一步恶化。

    2. 麻醉诱导:严控误吸与血流动力学波动

    - 预防反流误吸:

    - 对吞咽障碍患者,术前需严格禁食禁水(通常禁食8小时、禁清饮2小时以上),必要时术前使用抗酸药(如枸橼酸钠)、止吐药(如昂丹司琼),减少胃内酸度和胃内容物量。

    - 诱导时优先选择“快速顺序诱导”:使用速效镇静药(如丙泊酚)、肌松药(如琥珀胆碱),避免患者意识消失后发生反流,同时压迫环状软骨(关闭食道入口),降低误吸概率。

    - 稳定血流动力学:脑梗患者脑血管自动调节能力下降,麻醉诱导时需避免血压剧烈波动(如血压骤降导致脑灌注不足,或骤升增加脑出血风险),需缓慢给药,必要时提前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在安全范围(通常不低于基础血压的80%)。

联系我们 搜索 官方QQ群

QQ|关于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新青年麻醉论坛 ( 浙ICP备19050841号-1 )

GMT+8, 2025-9-17 02:55 , Processed in 0.074758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