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患者麻醉与手术注意要点:
一、手术风险评估
1. 心功能状态
EF 35%:提示中重度左室收缩功能减退,属于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FrEF)。
BNP正常、无明显症状(无双下肢水肿、无心累气促):提示目前心衰代偿期,但不能排除潜在的心功能储备不足。
夜间心率低至38-50次/分:提示可能存在窦房结功能减退或β受体阻滞剂影响,需警惕术中心动过缓或传导阻滞。
2. 心脏结构改变
左心增大、左室壁运动不协调、微量心包积液:提示心脏结构重构明显,术中易发生心律失常、低血压、心排出量骤降。
3. 手术类型与应激
腹腔镜手术虽为微创手术,但需气腹(CO充气),会增加腹内压、减少静脉回流、增加心脏后负荷,对心功能储备差的患者是显著应激。
4. 围术期风险
根据文献,EF<40%的患者在接受非心脏手术时,30天MACE(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显著升高,尤其是无症状左室收缩功能障碍者,MACE风险可达31%[^0^]。
若出现术中低血压、心律失常、心肌抑制,可能诱发急性心衰、心源性休克、猝死。
二、麻醉注意事项
1. 麻醉方式选择
首选全身麻醉,但需避免心肌抑制药物(如丙泊酚、挥发性麻醉药高剂量)。
可考虑联合硬膜外麻醉以减少全麻药用量,但需谨慎评估容量状态与循环稳定性。
2. 麻醉诱导与维持
诱导时避免血压骤降,推荐使用依托咪酯等对循环影响较小的药物。
维持阶段避免高浓度挥发性麻醉药,可复合小剂量阿片类(如瑞芬太尼)以减少应激反应。
3. 循环监测与管理
必须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必要时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或肺动脉导管评估容量与心排出量。
术中密切监测心率、心律、ST段变化,警惕恶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
若出现低血压,应优先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如多巴酚丁胺、米力农)而非单纯缩血管药物。
4. 气腹管理
缓慢建立气腹,避免腹压骤升。
尽量降低气腹压力(建议<12 mmHg),并缩短手术时间。
术中头高位可减轻静脉回流负担,但需防止低血压加重。
5. 术后管理
术后需密切监护(ICU),防止心衰恶化、心律失常、肺部感染。
继续优化心衰药物治疗,避免液体过负荷。
控制疼痛、避免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必要时使用镇静或镇痛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