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糖糖不次糖 于 2022-8-30 13:10 编辑
作者: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柴彬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麻醉科进修医生:张晓娜 指导老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马保新
巧识超声引导的前路坐骨神经—平底锅征
超声引导坐骨神经阻滞是可视化时代麻醉科老师的基本技能,在我们科室,腘窝上坐骨神经阻滞和大转子与坐骨结节水平坐骨神经阻滞是大家最常用的方法,当然还有骶旁坐骨神经阻滞,这是更近端的坐骨神经阻滞,这三种坐骨神经阻滞入路对体位有一定要求,即患者在侧卧位时比较容易操作,而临床上某些患者股骨远端骨折做了胫骨结节骨牵引,或者胫腓骨骨折做了跟骨骨牵引,患者无法侧身或翻身困难,此时前路坐骨神经阻滞因为平卧位即可操作,可以解决临床实实在在的问题,深受超声引导区域阻滞者的喜爱。但前路坐骨神经阻滞因为解剖复杂,位置很深,超声显像差,某些老师因为临床操作次数少,对于深部阻滞不能很好地把控,临床操作困难重重,以至于明明知道这个技术好,却只能望而却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而限制了该技术在临床的推广普及。
我最早接触超声引导的前路坐骨神经阻滞,是2014年第二届百花齐放超声引导区域阻滞比赛,张宇医生展示了上海六院麻醉科在超声引导区域阻滞方面的强大改良创新实力,视频制作也很精良,反复看了十几遍,非常过瘾。
对于股骨小转子水平的前路坐骨神经阻滞,我自己在患者身上实践了几次,瘦小的患者还能看的清楚,肥胖患者特别是腿粗的患者很难辨识前路坐骨神经的超声图像,让我也很受打击,但该技术对于胫、腓骨骨折的患者实在是太好用了,几乎是量身定做,无可替代。当然有的老师说可以尝试超声引导外侧入路的坐骨神经阻滞,迄今为止,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我也仅仅停留在超声识别的阶段,临床操作难度很大,且最好有神经刺激仪引发坐骨神经支配区域的肌肉颤动,因为难度很大,图像识别困难,操作起来怕有感染风险,个人对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几乎没有尝试。平心而论,本人对临床技术还是一碗水端平,不褒不贬为好,存在即合理,超声引导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的科普可以看这篇推文: https://c.m.163.com/news/a/FT1J100D0514TE1K.html?from=wap_redirect&spss=adap_pc&referFrom=&spssid=799e30aa695b5190953250153b27b818&spsw=1&isFromH5Share=article
超声引导前路坐骨神经阻滞的科普少之又少,当然也有做的非常不错的同道把自己的视频发出来,比如2017年武汉同济医院麻醉科柯希建医生的超声引导前路坐骨神经阻滞视频,也是非常的赏心悦目,可圈可点:
作为视频教学,把做的最好的、最清晰的视频发布出来,让大家有范本可以参考学习,是非常不错的,而实际临床操作过程中,不可能每个患者的前路坐骨神经图像都这么清晰,而不太清晰的前路坐骨神经阻滞,如何来识别,如何来阻滞,如何来检验药液是否包绕坐骨神经,仍然是我们亟待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通过大量的超声引导前路坐骨神经阻滞病例,同时也为了方便临床教学,总结了1个方法来巧识前路坐骨神经,我给这个前路坐骨神经的识别方法称之为“平底锅征”,就是红太狼经常拿来揍灰太狼的那个平底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