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NEJM医学前沿,作者NEJM医学前沿
1846年10月16日,在麻省总医院的外科圆形剧场公开演示了世界上首次吸入诱导麻醉。这一划时代的事件不仅改变了外科的未来,甚至改变了整个医学的未来。
今天,通过吸入麻醉气体诱导全身麻醉仍然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技术,特别是对于儿童及智力或发育障碍或有针头恐惧症的患者。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在“临床医学视频”栏目发表波士顿医学中心Rafael Ortega教授等录制的《吸入诱导麻醉》视频,包括适应证、药代动力学特征、患者准备、吸入诱导麻醉方法及并发症等重要知识点。
我们在此简介吸入诱导麻醉的主要内容,并发表中文字幕视频。
适应证
吸入诱导麻醉最常用于儿童,他们在清醒状态下静脉穿刺会感到疼痛或痛苦,也可用于获得静脉通路困难的成人患者及智力或发育障碍或有针头恐惧症的患者。吸入诱导麻醉也用于自发性呼吸停止可能有害的患者,例如前纵隔肿物导致气道或心血管受压的患者。然而,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这样的观点,即采用吸入诱导麻醉并维持自主呼吸比正压通气能更有效地防治气道塌陷。对于有多种药物过敏的患者,应考虑采用吸入诱导麻醉,因为吸入麻醉药的过敏反应极为罕见。
尽管吸入诱导有其独特价值,但由于视频喉镜等技术的进步,吸入诱导麻醉在困难气道管理中已不再使用。新药物,如异丙酚和右美托咪啶的研发,以及使用sugamadex快速逆转神经肌肉阻断剂的影响的能力,也降低了吸入诱导麻醉的需求。
静脉诱导全麻是麻醉诱导的首选方法,它比吸入诱导更快,并发症更少。易患恶性高热的患者禁忌使用吸入诱导。相对禁忌证包括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和颅内压升高,已知有误吸风险的患者也要谨慎采用吸入诱导。
药代动力学特点
常用强效吸入麻醉药如七氟烷,是非电离卤代醚,分子量小,通过简单的扩散很容易穿过半透膜。另一种吸入麻醉药氧化亚氮是低效无机化合物,可作为强效药物的辅助剂。氧化亚氮的给药浓度比强效吸入麻醉剂高很多,可以迅速弥散至充有气体的空间。罹患气胸、颅内积气或肠梗阻的患者以及有静脉或动脉空气栓塞风险的患者应避免使用。 吸入麻醉药的吸收是一个被动过程,吸收速度由气体的溶解性、肺泡浓度梯度和肺泡膜的面积和厚度决定。图1展示了麻醉药吸收过程,展现了肺泡中麻醉药浓度分数(FA)与吸入麻醉药浓度分数(FI)比值随时间变化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