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重要的 AF 类别是亚临床或无症状的。2014 年英国的一项研究发现,与有症状的 AF 患者相比,无症状 AF 患者的 1 年死亡率增加了 2 倍。事实上,与无症状 AF 患者相比,有症状的人群永久性 AF 的可能性高出 3 倍。这可能是因为如果心率缓慢,听诊时会漏诊 AF,从而使相对健康的患者在常规体格检查中难以发现心律失常。这些患者同样不太可能接受适当的 AF 治疗。事实上,研究发现阿司匹林比抗凝剂更常被选择用于中风预防。
因舒张或收缩功能障碍导致心力衰竭的患者发生房颤的发生率高于心脏功能正常的患者。长时间暴露于压力增加(舒张功能障碍)或容量增加(收缩功能障碍)会导致心房拉伸。拉伸会导致损伤并迫使细胞内适应,部分由炎症介导。此外,肌细胞细胞外基质的变化导致重塑。动物研究表明导致心房肌病的纤维化。心房牵张机制导致与瓣膜性心脏病相关的 AF,并且可能是术后 AF 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大血流动力学变化很常见。
高血压 (HTN) 是公认的 AF 危险因素。
HTN 的一个常见后果是左心室肥大 (LVH),这会导致左心房扩大 (LAE)。随着时间的推移,由此产生的心房拉伸诱发心房纤维化和修复为 AF 奠定了基础。房颤的发生率是非高血压患者的两倍。
非心脏相关危险因素
高龄、男性和欧洲血统是发生 AF 的内在危险因素。由于几乎每个器官系统的储备减少,衰老会增加疾病的患病率。尽管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人们认为几种常见的疾病过程——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高血压和肥胖——会导致氧化应激和压力或容量超负荷,从而导致心肌的结构、电和自主神经重塑 和心脏传导系统。
房颤患者管理
AF患者的综合管理指通过跨学科团队协调一致的个体化护理路径为患者提供最优治疗方案。2020年欧洲《房颤诊断和管理指南》提出了AF患者管理的“ABC”整体路径,“A”指抗凝/避免卒中(Anticoagulation/Avoid stroke),“B”指更好的症状管理(Better symptom management),“C”指心血管和共病的优化(Cardiovascular and Comorbidity optimization),该路径管理已被证实能够显著降低全因死亡/卒中/大出血/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健康相关费用。
文献来源:Adeleke Ibukun,Kersh Jay S,Sweitzer BobbieJean,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for noncardiac surgery.[J] .Int Anesthesiol Clin, 2022, 60: 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