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modynamic impact of prone position: Let’s protect the lung and itscirculationto improve prognosis. intensive Care Med https://doi.org/10.1007/s00134-023-07001-2.
对于ARDS来讲,血流动力学是非常重要的,如果ARDS合并血流动力学障碍,那么病死率就会增加,而血流动力学障碍在ARDS中的发生率可达50%-70%。约一半的ARDS患者因为右心室衰竭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这种右心室衰竭的原因为肺血管阻力急性增加,血管床组织丢失,具体的机制可能为:微血栓、肺循环收缩(血管痉挛)、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同时,机械通气本身也会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另一半ARDS患者循环障碍的原因是脓毒症。柏林标准定义并诊断了ARDS,其主要是基于氧合指数,而没有提到ARDS的血流动力学管理。目前,有指南建议,当ARDS高PEEP会加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时候,应当避免使用高PEEP。血流动力学障碍会影响气血交换,使得依赖氧和指标评估ARDS严重程度遭到限制。心排出量的大小,会影响肺内分流量的计算,导致肺损伤的严重程度被错误评估。右心负荷过重,会导致卵圆孔重新打开(房间隔),从而出现心内分流。
俯卧位能够显著提高中重度ARDS患者的预后(氧合指数<150mmHg),但目前很少有专家关注俯卧位时候血流动力学的情况,尤其是对肺循环的影响。俯卧位不仅仅能够保护肺脏,减少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同时能够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右心室衰竭危险因素。
在Proseva研究中,俯卧位组心跳骤停比例低、心血管功能功能好,但没有提到俯卧位对右心室的影响。Jozwiak的研究表明,对于中重度ARDS患者来说,纳入的18名患者的肺循环阻力在俯卧位的时候均降低,一半的患者CI指数增加。在所有患者俯卧位之前,右心室都是扩张的,提示右心室后负荷增加。2007年Vieillar研究发现,50%的急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acute core pulmonale,ACP),18小时的俯卧位能够纠正右心室后负荷,增加CI,但对于另外50%患者来说,没有这一效果。
为何俯卧位能够改善循环?俯卧位能够提高氧合指数,而低氧会导致ACP(氧合指数<150mmHg)。俯卧位能够降低二氧化碳分压,而二氧化碳分压超过48mmHg也可以导致ACP。Gattinoni指出,俯卧位增加二氧化碳的清除可能是因为其改善了肺部气体分布情况。俯卧位同时提高了肺顺应性,降低了平台压和驱动压,这也会导致肺循环阻力降低、右心室后负荷降低。ARDS患者的早期阶段,存在不均一通气。过度通气会增加右心室后负荷,而肺实变区域肺外血管直径减少,这也会导致右心室后负荷增加,在肺实变区域恢复通气后,这种后负荷增加的情况就会改善。上述的两种影响右心室后负荷的因素,呈现出一种U型曲线图。在俯卧位的时候,不均一性减少,肺会趋于均一改变,过度通气(非重力依赖区)和非通气区域(重力依赖区)都会减少,从而改善右心室负荷。
俯卧位能够改善氧和,而改善的氧和会促使临床医生下调PEEP,这种PEEP的下调对循环是友好的,因为过高的PEEP会增加右心室后负荷。俯卧位的时候,背部区域的肺组织更能够从跨肺压中获益,而仰卧位的时候,这种背部区域的跨肺压是低的。在仰卧位的时候,往往需要更高的PEEP来促使肺复张,代价就是非重力依赖区的肺泡会过度膨胀。因此,俯卧位能够改善通气,降低PEEP的需求,从而降低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的风险。在Proseva研究中,俯卧位组患者的PEEP的平均值为8cmH2O。
但俯卧位有时候并不会影响循环,甚至会导致循环恶化。这种情况多是因为患者循环障碍的原因不是右心室后负荷增加,而是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在血流动力学障碍稳定后,应当进行俯卧位,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MAP<65mmHg),应当避免俯卧位。
总结来讲,俯卧位能够避免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提高氧和,保护肺循环,降低右心室后负荷,改善血流动力学。当血流动力学障碍是右心室后负荷增加导致的时候,应当评估右心功能,同时在俯卧位的时候追踪右心功能的变化。右心功能衰竭能否成为俯卧位的指征?这仍需进一步研究。
下图:ARDS患者仰卧位俯卧位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