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定义,心肌缺血是MINS的潜在机制(例如机体氧供需失调或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引起)。除了患者或手术相关因素(表3)外,多种生理变化可能导致术后cTn升高。在围手术期,即术前、术中和术后早期,炎症、血流动力学变化(例如血压波动或心动过速)、高凝状态或贫血可能导致心脏不良事件的风险增加。其中许多是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可以作为预防 MINS 的临床目标(见图 1):
心动过速会减少冠状动脉的舒张期充盈,从而减少心肌灌注,这可能会导致心肌氧供需失调,这是MINS最可能的病理基础。几项研究报告了心动过速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作为 MINS 和死亡的关键危险因素的重要性,特别是当低血压同时存在时。评估MINS和死亡率与术中心动过速评分的综合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之间的关系(通过使用心率上方的面积)的大型队列研究中存在相互矛盾的数据,导致缺乏明确的建议关于术中控制心率。在术后期间,长时间的心动过速可能会促进 MINS 的发展。例如,可以通过整个围手术期的综合疼痛管理策略来减轻这种风险。
在大型的POISE-2RCT试验中,研究者发现术前服用阿司匹林以及术后30天的疗程并未降低发生 MI 的风险,反而增加了出血的风险。然而,在POISE-2的亚组分析中,对于患有冠心病(CAD)以及既往接受过冠状动脉支架治疗的患者,阿司匹林的使用与心血管事件的显著减少有关。另外,在一项针对接受膝关节、髋关节或脊柱手术且有阿司匹林使用史的冠心病患者的观察性研究中,围手术期继续服用阿司匹林与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相关(阿司匹林治疗下发生心肌损伤的比例为13.5% vs.未经治疗的比例为19.3%,P=0.05)。同时,在出血风险方面,阿司匹林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安全性(阿司匹林治疗下的红细胞输注率为37.2%,未经治疗的比例为44.2%,P<0.001)。然而,根据现有的证据,我们不建议将阿司匹林作为围手术期MINS一级预防的常规治疗。但在高危患者中,可以继续使用阿司匹林,并且应考虑用于以下情况:治疗确诊为 MINS 的患者。
另外,心脏保护作用归因于右旋美托咪定,一种在术中用作镇静剂或辅助镇痛剂的药物。目前的证据对其益处是相互矛盾的。一些研究报告显示,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更好,心动过速发作率更低,同时缩短了住院时间。其他研究者发现整个围手术期心动过缓和低血压事件有所增加。右美托咪定的另一个好处可能是其假定的抗炎特性,这可能有助于减轻与围手术期促炎状态相关的MINS风险。总体而言,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不太可能减少心脏并发症、心肌梗死、房性心律失常、术后谵妄或死亡率。然而,一些作者报告了稍好的结果(全因死亡率、非致命性心梗和心肌缺血),并强调了反对右美托咪定心脏保护作用的结论是从右美托咪定主要用于以下领域的研究中得出的:术前或术中情况,而不是术后脆弱阶段,在该阶段,长时间的心动过速仍可能促进MINS的发展。需要进一步研究来阐明不同类型的麻醉、镇静和辅助镇痛药物对一般和特定患者群体中 MINS 的影响。
MINS 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事件,与非心脏手术后的短期和长期死亡率密切相关。尽管围手术期常规 cTn 监测具有成本效益并且得到了一些专家小组的推荐,但许多中心并未进行常规围手术期 cTn 监测。麻醉医师需要认识到识别有 MINS 风险的患者的重要性。至关重要的是要认识到不可改变和优化可改变的术前风险,提供安全且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术中护理,并至少在高风险患者和患者中至少在术后前 2 至 3 天内通过 cTn 测量进行系统性术后随访。与 MINS 一起实施心血管治疗以进行二级预防,包括他汀类药物和抗血栓药物。强烈鼓励早期跨学科参与、关于 MINS 相关风险的患者教育以及实施生活方式改变的建议,以对这一致命的围手术期实体产生真正的影响。麻醉医师可以在心脏病专家、外科医生、护士和患者等跨学科网络中充当围手术期调解人,以期为所有患者提供最佳结果。
本文译者:曹香华
文献来源:Perioperative strategies to reduce risk of myocardial injury after non-cardiac surgery (MINS): A narrative review. Journal of Clinical Anesthesia 87 (2023) 11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