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糖糖不次糖 于 2024-8-29 17:27 编辑
随着患者对医疗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消化内镜诊疗的舒适需求也日益增加。目前我国多数医疗机构开展了镇静/麻醉下的消化内镜操作,业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但是,需要认识到镇静/麻醉本身具有较高风险,有些并发症可造成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我们应该认识到其相关风险和处理方法。
(一)呼吸抑制 镇静/麻醉及麻醉恢复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幅度以及有无反常呼吸。 如怀疑舌后坠引起的气道梗阻,应行托下颌手法,必要时放置口咽或鼻咽通气管;同时应增加吸氧流量或经麻醉面罩给予高浓度氧。必要时嘱内镜医师退出内镜。 经口进镜时麻醉科医师辅助托下颌,可减少内镜对口咽部的损伤,并可预防舌后坠的发生。 如果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低于85%,应立即处理。可通过大声询问和压眶刺激患者加深呼吸。 如采取上述措施后仍无效,则应给予辅助或控制呼吸,必要时行气管内插管或放置喉罩。如果患者采用苯二氮卓类药物镇静,还可考虑立即静脉给予氟马西尼。
(二)反流与误吸 镇静/麻醉能使胃肠道蠕动减弱,加上某些胃镜检查过程中可能大量注气和注水,使胃肠道张力下降。如果患者伴有胃食管交界处解剖缺陷、口咽或胃内大量出血或幽门梗阻等均可增加反流与误吸风险。无论固体或液体误吸入呼吸道均可造成呼吸道梗阻、气道痉挛、吸入性肺不张和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后果。 因此应采取措施来减少胃内容物和提高胃液 pH值,降低胃内压使其低于食管下端扩约肌阻力以及保护气道等。 当EUS检查,胃腔内需要大量注水时,注意注水的部位,如位于食管、贲门等距咽喉部声门裂较近,应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一旦发生误吸,则应立即退出内镜并沿途吸引,尤其口咽部;同时立即使患者处于头低足高位,并改为右侧卧位,因受累的多为右侧肺叶,如此可保持左侧肺有效的通气和引流;必要时应及时行气管内插管,在纤维支气管镜明视下吸尽气管内误吸液体及异物,行机械通气,纠正低氧血症。
(三)血压下降 患者血压下降可给予输液或加快输液速度,必要时可给予去氧肾上腺素25~100 μg或去甲肾上腺素4~8 μg,可反复使用。明显窦性心动过缓合并低血压时,可酌情静脉注射麻黄碱5~15 mg。 对于操作时间较长、深度镇静/麻醉的患者应常规预防性补充液体。
(四)心律失常 内镜操作本身对植物神经的刺激以及镇静/麻醉药物的作用均可能引起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一般无需处理。 如心率小于50次/分,可酌情静脉注射阿托品0.2~0.5 mg,可重复给药;必要时可静脉给予肾上腺素0.02~0.1 mg。 如肠镜检查时突发窦性心动过缓,应考虑副交感神经兴奋所致,及时提醒内镜医师及时解袢,必要时中止操作。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并及时处理。
(五)心肌缺血 消化内镜操作无论是否采取镇静/麻醉均可能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在内镜操作过程中吸氧可以显著减少ST段压低。因此应加强监测,维持良好的心肌氧供与氧耗。
(六)气腹 在POEM操作过程中,分别有50%和15%的几率可出现轻度气腹和皮下气肿,这些通常可自行吸收。重度气腹或张力性气腹罕见,但需及时发现并减压。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应定期触诊腹部,以排除重度气腹。如果腹部变得过度膨胀,尤其是在潮气量开始下降或气道峰压和气道平台压开始升高时,应使用气腹针或套管针进行腹部减压。
在腹部减压前,操作者必须首先通过胃镜对胃内气体进行减压,从而证实腹部膨隆和/或呼吸功能受损是继发于腹部(腹膜)过度充气,而非胃内充气。
(六)坠床 坠床是消化内镜镇静/麻醉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轻者可造成患者四肢和躯体创伤,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严密监护,并始终妥善固定与保护患者是防止坠床的关键。
(七)其他内镜诊疗并发症 内镜诊疗过程中,术者操作粗暴或麻醉效果不完全而致患者躁动挣扎,均有较大的危险,轻者引起消化道黏膜擦伤或撕裂,重者可引起消化道穿孔,甚至死亡。故在内镜操作过程中,需要内镜医师与麻醉科医师积极有效地配合,密切沟通,共同完成诊疗操作。
(八)安全管理及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