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胺碘酮(amiodarone) 1.作用 广谱抗快速性心律失常药物,属于亚类抗心律失常药同时具有轻度非竞争性a和B肾上腺素受体阻效应,以及轻度I类和Ⅳ类抗心律失常特性。通过阻滞钠通道而减慢心室内传导;阻滞B肾上腺素受体、钙离子通道而降低心率、减慢房室传导;抑制钾通道,延长心房、心室的复极。主要电生理效应为延长所有心肌组织包括窦房结、心房肌、心室肌及其他传导系统的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抑制窦房结及房室结的功能以及旁路传导,利于消除折返。具直接细胞膜效应和抗交感活性作用。对冠状动脉及外周血管有直接扩张作用,但通常并不抑制左室功能。 2.药动学 静注 10min 左右起效,维持1~2h。排泄缓慢、可在组织纎Л髓中潷榘浼籪垠职积。 3.临床应用 (1)适应证:室上性及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可使阵发性房扑房颤及室上速转为窦性心律。对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或室速者,疗效也较好。可用于利多卡因无效的室速。 (2)剂量和用法:静注3~5mg·kg,用葡萄糖溶液稀释后缓慢注射(超过5min),继以用0.5~1mg·min'的速度输注,在 24h内总量宜小于 20mg·kg”,逐渐减量。 4.注意事项 (1)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QT 间期延长等常见,甚至一过性窦性停搏。若原有房室传导阻滞或发生上述情况又必须用药者,最好预先安置起搏器。 (2)有促心律失常作用,可发生多形性室速或尖端扭转型室速特别在伴有低钾血症时易于发生。 (3)可以引起血压下降,使原有心衰者加重、恶化等。 (九)溴苄胺(bretylium) 1.作用 肾上腺素能神经元节后阻滞药,可增加正常和缺血心肌的室颤阈值。 2.药动学几乎完全经肾脏排除,在体内很少代谢。肾功能正常时,t1/2B约6~10h。 3.临床应用 (1)适应证: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主要用于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胺治疗无效的室速和室颤。 (2)剂量和用法:将500mg稀释至50ml以上,以5-10mg·kg-1的剂量静滴,非紧急情况,静滴时间不应短于10min。紧急(即心脏复苏期间)时,可单次静注未稀释药液5mg·kg-1,每隔15~30min可重复给药,直到总量达到30mg·kg-1。一旦室性心律失常控制,可每6~8h给5~10mg·kg-1,或以1~2mg·min-1速度静滴。 4.不良反应 由于该药的交感神经阻滞作用,以低血压最常见,常表现为体位性低血压。另外,由于起初去甲肾上腺素从神经末梢的释放,血压可短暂升高。静注(尤其是快速注射)偶有严重恶心和呕吐。 (十)普罗帕酮(propafenone) 1.作用 属IC类抗心律失常药,具膜稳定性。抑制心肌和浦肯野纤维的快Na+内流,减慢动作电位0相除极速度,延长所有心肌组织的传导和不应期。对房室旁路的前向和逆向传导的有效不应期有延长作用,并可以产生完全性阻滞。同时提高心肌细胞电位,明显降低心肌细胞的自律性,抑制触发激动。由于结构与普萘洛尔相似有轻度β受体阻滞作用。常规剂量即有较弱的慢Ca2+通道阻滞作用。对心肌收缩力有抑制作用,减少左室心排血量,程度与剂量相关。对冠状动脉有扩张作用。 2.药动学 蛋白结合率达97%。主要经肝脏代谢,90%患者属快代谢型,而10%的患者属慢代谢型。90%以氧化代谢物形式经肾脏和肠道清除。 3.临床应用 (1)适应证:阵发性室速、阵发性室上速、预微综合征伴室上速、房扑或房颤。 (2)剂量和用法:静脉1~1.5mg·kg-1”缓慢注射,用于治疗室上速或室速。对室速可以先静脉2mg·kg-1“缓慢注射,然后以2mg·min-1的速度维持。 4.注意事项 (1)可以产生心动过缓、心脏停搏和传导阻滞,尤其原有窦房结或房室传导功能障碍者。若原有房室传导阻滞或发生上述情况又必须用药者,术中最好预先安置起搏器。 (2)有促心律失常作用,据文献报道发生率为4%左右,多发生在原有器质性病变的基础上。 (3)低血压:对原有心功能不全者可以加重或诱发,甚至出现心源性休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