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麻醉 视频 中级
查看: 193|回复: 1

气胸是如何恢复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糖糖不次糖 于 2025-3-11 23:28 编辑

以下文章来源于一起学呼吸

气胸是指气体异常地进入胸膜腔(肺和胸壁之间的空隙),导致肺部部分或全部塌陷,影响呼吸功能。
f06aeabe09a1126de77bbbcaca8890ca.png

气胸分类

1.自发性气胸
原发性:无明显肺部疾病,常见于瘦高体型、吸烟者或年轻人(因肺尖部先天薄弱形成肺大泡)。
继发性:由基础疾病引起,如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肺结核、肺癌或肺纤维化。
2.创伤性气胸:胸部受外力损伤(如车祸、刀伤)导致气体进入胸膜腔。
3.医源性气胸:医疗操作(如胸腔穿刺、机械通气)意外引发。

cd2ddb625a2911b6194d19e03f709db7.png

常见症状

1.突发单侧胸痛(尖锐刺痛或压榨感,深呼吸时加重);2.呼吸困难或急促;3.气短、咳嗽;4.心慌、头晕(严重时可能出现休克)。

59c1533f7ee5e93df40fa1aa36d4b257.png

气胸的诊治流程

321dec9df434e003d4063b73dd3489ee.png

气胸的恢复机制

从病理生理及细胞学角度,气胸的恢复涉及气体清除、肺复张和组织修复三个核心机制:

6fc1c172b833e6b4650b9a37aee775ab.png

1.气体清除机制

(1)压力梯度驱动气体吸收

胸腔-血液气体分压差:胸膜腔内的气体(主要为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通过胸膜毛细血管网吸收。  

O₂和CO₂:因溶解度较高,可快速被血液吸收(O₂分压降低后通过血红蛋白运输,CO₂直接溶于血浆)。  

氮气(N₂):溶解度低,吸收速度最慢(占空气78%),是气胸吸收的主要限速因素。

高流量吸氧的加速作用:提高肺泡氧浓度(FiO₂>21%)可降低血液氮气分压,增大胸膜腔与血液间的氮气分压梯度,加速氮气吸收(根据Fick扩散定律)。


(2)淋巴系统参与

胸膜下淋巴管通过负压吸引少量气体分子,但作用较弱,主要针对微小气胸。


2.肺复张动力学

(1)胸腔负压恢复

胸腔引流通过负压吸引(通常-10~-20cmH₂O)抵消胸膜腔内正压,促使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重新贴合。  

呼吸运动的辅助:吸气时膈肌下移、肋间肌收缩→胸腔容积扩大→胸膜腔负压增大→肺组织被动扩张。  

深呼吸训练可增强这一效应,促进萎陷肺泡重新开放。

7cfe9da7c2d21c4c3622ac61801a72fc.png

(2)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

Ⅱ型肺泡细胞分泌表面活性物质(如磷脂、SP-A蛋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复张后肺泡再次塌陷(减少剪切力损伤)。


c8b0dc3db52db937aa237246c452865d.png

3.胸膜损伤的修复

(1)炎症反应与纤维蛋白沉积

急性期(24-72小时):气胸导致胸膜损伤,释放炎症介质(IL-6、TNF-α),吸引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迁移至损伤部位,清除坏死组织和红细胞。凝血系统激活,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形成网状结构覆盖创面。

亚急性期(3-7天):成纤维细胞浸润,分泌胶原蛋白(Ⅰ型、Ⅲ型),与纤维蛋白共同构成临时基质。


(2)间皮细胞再生

胸膜间皮细胞(单层扁平上皮)通过增殖和迁移覆盖缺损区域,恢复胸膜完整性(约需7-14天)。

修复障碍:若炎症持续(如感染或持续漏气),间皮细胞再生受阻,导致纤维化粘连或胸膜增厚。


(3)纤维蛋白溶解与瘢痕重塑

纤溶酶原激活物(如tPA)逐步降解纤维蛋白,防止过度粘连。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调控胶原降解,最终形成轻度瘢痕(部分患者遗留胸膜肥厚)。


不同类型气胸的恢复差异

1.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多见于年轻、无肺病患者,胸膜破口较小,间皮细胞再生能力强,气体吸收快(3-5天)。  

2. 继发性气胸:基础肺疾病(如COPD、肺大疱)导致肺泡结构破坏,修复能力差,漏气时间长,易需手术干预。  
3. 创伤性/医源性气胸 :外力或操作损伤胸膜,修复依赖局部炎症反应强度和是否合并感染。


气胸患者的康复指导意义

1. 呼吸训练:通过增加跨肺压梯度促进气体吸收,同时刺激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释放。  

2. 避免胸腔压骤升:控制咳嗽力度,减少Valsalva动作,防止新生间皮细胞再次撕裂。  

3. 体位管理:利用重力(如患侧卧位)引导气体向引流管聚集,加速清除。  


958a2cfd31df0e8221d0dfeacbb71e74.png

气胸恢复的本质是“气体清除(物理)→肺复张(生物力学)→胸膜修复(细胞学)”的级联过程。临床治疗通过优化呼吸力学和减少并发症,间接促进这一自然修复机制。理解这些机制有助于制定个体化方案。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 ExpCon医学科普

END

39014c8cf29c319567ad7848e0fb916a.jpg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体验,让智慧医疗触手可及
楼主热帖

 友情提示:论坛资源下载与分享的详细说明  (←点击查看详情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破裂的肺泡,是否死亡了

有奖活动:我为论坛出谋划策!! ←点击查看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郑重声明 本站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所发布资源均来源于网络,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权,请联络我们。我们将立刻删除侵权资源,并向版权所有者致以诚挚的歉意!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搜索 官方QQ群

QQ|关于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新青年麻醉论坛 ( 浙ICP备19050841号-1 )

GMT+8, 2025-3-16 07:55 , Processed in 0.163551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