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糖糖不次糖 于 2025-3-11 23:34 编辑
全麻术中突发肺栓塞的排查与急救(2025版)
全麻术中突发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是麻醉科最严重的危机事件之一,为了帮助大家提高术中突发肺栓塞的抢救水平,新青年团队组织力量参考麻醉学权威教材和最新多学科指南,使用新青年麻醉AI辅助制作该流程,供各级医院同行参考!
急性肺栓塞示意图
01、术中肺栓塞高危人群和风险因素
分类 | 高危因素 | 一、患者自身因素 | 1. 基础疾病 | - 既往肺栓塞或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病史(单侧下肢深静脉触痛、肿胀) - 恶性肿瘤:转移性肿瘤、胰腺癌、卵巢癌、胶质母细胞瘤 + 顺铂/来那度胺方案 - 遗传性易栓症:抗凝血酶缺乏、蛋白C/S缺陷(中国人主要类型) - 肥胖或代谢综合征:BMI≥30 kg/m² | 2. 生理状态 | - 高龄:≥65岁风险显著增加 - 制动状态:住院或术后制动≥72小时
- 妊娠/产后:合并子痫前期、羊水栓塞史或剖宫产术后 | 3. 近期事件 | - 重大创伤:骨盆/下肢骨折、脊髓损伤 - 中心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 | 二、手术相关因素 | 1. 手术类型 | - 骨科手术:髋、膝关节置换术(未预防时PE风险30%-50%) - 肿瘤手术:腹腔、盆腔恶性肿瘤切除术(术中瘤栓脱落风险)
- 多发创伤手术:复合伤或大血管损伤
- 神经外科手术:后颅窝或脊柱手术(俯卧位>3小时) | 2. 手术操作 | - 止血带使用:下肢手术>1小时 - 骨水泥应用:骨髓腔内压骤升致脂肪/血栓入血 - 血管腔内操作:动脉瘤或肿瘤血管内介入治疗 | 3. 手术时长 | - 手术时间>3小时(手术时间延长增加PE风险) |
02、术中肺栓塞预警征象
1. 呼吸监测 ● SpO₂骤降:排除探头干扰后下降>10%或绝对值<90% ● PETCO₂断崖式下降:较基线下降≥5mmHg或相对下降≥20% ● PETCO₂与PaCO₂差值≥15mmHg ● 气道压升高(排除气道痉挛/分泌物潴留)
2. 循环监测 ● 顽固性低血压:MAP<65mmHg持续>5min ● CVP急剧升高:较基线升高>50% ● 脉压差<20mmHg(特异性右心衰竭指标) ● 超声提示右心负荷增高:右心(RV)/左心(LV)直径比>0.6(TEE)、室间隔矛盾运动
3. 心电图动态变化 ● S1Q3T3模式:I导联S波加深(≥1.5mm)+ III导联Q波≥1.5mm伴T波倒置 ● aVR导联ST段抬高 ≥ 1mm ● 非特异性改变:窦性心动过速(HR>100bpm)
03、快速排查流程
Step 1:即时鉴别(ABCDEF法则) ● A(Airway): 关注急性气道风险、确认气管导管位置、气道压变化 ● B(Breathing): 排除气胸、支气管痉挛、呼吸回路故障 ● C(Circulation): 右心功能评估(CVP急剧升高、顽固性低血压、脉压差<20mmHg),排除:急性心包填塞、过敏性休克、急性冠脉综合征 ● D(Drugs): 核查术前抗凝管理、促血栓药物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误用等 ● E(Equipment): 排除监护仪故障(如误判SpO₂下降)、呼吸机参数设置不当(如过高PEEP)等 ● F(Focused ultrasound): 快速完成心脏超声(TEE/ TTE)系统评估
Step 2:床旁超声重点(POCUS) 检查部位 | 关键征象 | 相关说明 | 心脏(TEE/ TTE) | - 主肺动脉内血栓(TEE敏感) - RV/ LV直径比>1(TTE)或>0.6(TEE) - 室间隔矛盾运动(D字征) - McConnell征:右室游离壁运动减弱而心尖部保留 | - 优先食道超声(TEE)检查,可持续监测循环功能且不干扰抢救 - 严重低氧注意排查卵圆孔未闭(可能右向左分流) | 下肢静脉 | 股静脉/腘静脉可压缩性消失(DVT证据) | DVT阳性可以为肺栓塞诊断提供重要线索,但DVT阴性不能排除PE |
Step 3:实验室快速检测 ● 血气分析:PaO₂/FiO₂<300+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梯度)>30mmHg ● D-二聚体阈值(排除诊断):年龄×10μg/L(>50岁) ● 乳酸:>2mmol/L提示组织低灌注
Step 4:确诊检查 : CT肺动脉造影(CTPA) : ● 金标准(敏感度95%,特异度97%) ● 术中床旁可行性:需中断手术,仅限生命体征相对稳定者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 : ● 直接显示主肺动脉/左右肺动脉近端血栓(敏感度92%) ● 可替代CTPA用于循环崩溃患者诊断
04、多学科急救处理(分层策略)
1. 循环崩溃型(高危PE) ● 目标:维持冠状动脉灌注(MAP≥65mmHg)
药物联用方案: 去甲肾上腺素: 0.05-0.3μg/kg/min,根据MAP滴定至目标值 + 多巴酚丁胺:5-20μg/kg/min ± 肾上腺素: 0.02-0.1μg/kg/min(严重右心功能障碍加用) ± 血管加压素: 0.03U/min(顽固性低血压加用)
溶栓指征: ● 收缩压<90mmHg持续15min ● 乳酸≥4mmol/L ● 无活动性出血/颅内病变(溶栓禁忌症)
溶栓方案: ● 肝素预处理60U/kg 静注 ● 阿替普酶(rt-PA): 0.6mg/kg(最大50mg)静推+40mg/2h泵注(标准剂量) ● 减量方案:50mg/2h(体重<60kg或出血高风险) ● 尿激酶:200万-400万IU,静脉输注(尿激酶为备选方案,一线溶栓药物首选阿替普酶)
VA-ECMO启动标准: 心脏骤停(PE-CPR)、乳酸>4mmol/L进行性升高、右心收缩功能进行性恶化(TAPSE<16mm)
2. 代偿型(中危PE) ● 目标:稳定右心功能,预防恶化 ● 普通肝素:首剂70U/kg(最大 5000U)静注 → 15U/kg/h维持(APTT 50-70s) ● 右心保护:限制性补液(CVP 8-12mmHg)、吸入NO/伊洛前列素(降低PVR)
3. 外科/导管取栓指征: ● 溶栓禁忌或失败 ● 血栓位于肺动脉主干或分叉处且血流动力学不稳定(TEE确认) ● 导管取栓/溶栓:可作为药物溶栓和外科取栓之间的补充和桥梁手段,适用于溶栓禁忌或高出血风险,但血流动力学仍不稳定的患者
4. 溶栓治疗前禁忌症排查 : ● 6个月内颅内出血/手术史 ● 已知脑血管畸形/动脉瘤(需神经外科会诊) ● 活动性内脏出血/凝血功能异常(血小板<100×10/L,INR>1.7)
5. 溶栓后神经系统功能监测 : ● 每30分钟神经查体(瞳孔对光反射、肢体活动、NIHSS评分) ● 术后24小时头颅CT(排除迟发性脑出血)
05、术后管理(结构化路径)
时间窗
| 措施
| 0-2h
| - 持续监测RV功能(超声)- 每30min测乳酸、启动依诺肝素1mg/kg q12h(非神经外科手术)
| 2-24h
| - 床旁超声评估右心功能、NT-proBNP检测
| 24-72h
| - 下肢肌间静脉超声筛查、易栓症基因检测(年龄<50岁无诱因PE)
|
06、多学科协作要点
● 麻醉团队:主导血流动力学管理,术中持续TEE监测 ● 介入团队:尽快到达手术室,准备导管取栓/溶栓 ● 外科团队:评估术野出血风险,决策外科取栓 ● 重症团队:ECMO支持,术后转入ICU
07、核心总结
● 早期识别关键点:PETCO₂骤降+右室扩张(TEE)是术中PE最具特异性的预警信号。 ● 治疗时间窗:溶栓在6h内实施可最大限度逆转右心衰竭(每延迟1h死亡率增加15%)。 ● 个体化决策:原有COPD/心力衰竭患者对PE耐受性更差,需更积极干预。
欢迎评论区指正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体验,让智慧医疗触手可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