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刊词 在获得中华医学会批准,可以创办一本麻醉相关的电子版期刊时,内心一直处于煎熬状态。原因是,我们麻醉学专业目前已经发行多本杂志,其中《中华麻醉学杂志》以深厚的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报告为主要内涵,《临床麻醉学杂志》则以麻醉临床实践为核心的相关研究为主;《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则以麻醉学的最新进展、知识更新及研究内容为核心;《麻醉与监护论坛》则更多涵盖麻醉学科管理、建设、麻醉学教育、国际会议报道、相关研究等综合性内容为主。我们在思索,我们的刊物到底应定位在什么方向?
幸运的是,2009年我们主译出版了一本《YAO&ARTUSIO麻醉学问题为中心的病例讨论》一书,该书是以问题为导向的病例讨论(Problem-BasedLeaningDiscussion-PBLD)形式,对临床麻醉、重症医学及疼痛医学方面的疑难危重病例进行讨论,充分阐述相关的病理生理、药理、鉴别诊断和疾病治疗等知识。在整个编译过程中我们从中受益匪浅,并由此想到为何我们不创办一本以临床麻醉、重症医学及疼痛医学病例讨论为核心内容的期刊呢?就此最终将杂志的名称确认为《中华麻醉学大查房(电子版)》,病例讨论内容包括三大领域:临床麻醉、重症医学及疼痛医学。
在创立该杂志的过程中,编委会注重吸纳来自临床麻醉、重症医学及疼痛医学领域的诸多知名专家、教授和学者,编委成员达到130余名,期望能够让更多、更广泛的医务工作者受益。同时我们配合该电子版杂志,建立了该杂志的网站:大查房网(www.dachafang.com),实行病例讨论内容免费上网查询服务及网上投稿。
在稿约中,我们要求作者按照病例讨论模板提交讨论病例,同时必须提供关键词。设立关键词是为了方便麻醉科、疼痛科及重症医学领域的医生能够通过输入关键词,即可快速查询到想要学习、咨询或感兴趣的临床病例,对自己所要经历或正在经历的疑难危重复杂的临床状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从而能够对我们的临床医学实践有更大的帮助,并降低重症病人的并发症和死亡率,这也是本杂志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PBLD的病例讨论形式是目前提高医生临床技能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在美国麻醉年会(ASA年会)的内容中,相当大比例的内容通过疑难危重病人麻醉病例讨论形式呈现,且该比例仍在不断攀升。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常规麻醉通常有规范和指南来保障麻醉质量与麻醉安全,而疑难复杂危重病人的麻醉处理则很难制定规范和指南,此类病人的处理需要个体化分析与处置,往往面临很大挑战;而由于对于相关知识的欠缺及既往处理此类病例经历的缺乏,则在遭遇此类病人时由于认识不足以至处置不及时,还可能治疗失误,会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病人死亡。如何让没有经历过疑难危重病人麻醉的麻醉科医生学习和掌握这类麻醉,是我们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同样,在重症医学领域,ICU治疗的复杂病人同样面临此种状况,其复杂程度及个体化差异比处理重症麻醉病人更富有挑战性;展示在重症医学领域疑难复杂的病例分析与处理同样显得十分重要。疼痛医学的发展虽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十分迅猛,而由于中国的地区性差异,疼痛医学的发展很不均衡。在此状态下,推广各种疼痛诊断、治疗的规范性方法十分必要,对于提升更为广泛的全国疼痛医学的发展将会起到推动作用,而疑难复杂的疼痛治疗病例讨论与分析,将对于促进疼痛医学的国际接轨发挥积极作用。
《中华麻醉学大查房(电子版)》正是基于上述考虑,将临床麻醉、重症医学及疼痛医学方面的病例讨论,以PBLD的形式刊出,希望能够对中国的临床麻醉、重症医学及疼痛医学临床水平的提高起到推动作用。
该杂志目前为季刊出版,随着稿源量的上升,将逐步过渡为双月刊、月刊。由于从创刊到出版的时间不足半年时间,虽然尽心竭力以不负读者的厚望,但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衷心希望同道们能够言无不尽,通过网站将您的建议、意见及对于病例内容自己的见解反馈给我们,我们将十分珍视您的意见和批评,并作出改进。
最后,我们仅代表《中华麻醉学大查房(电子版)》编委会及编辑部,感谢来自中华麻醉学会、中华重症医学会及中华疼痛学会和世界疼痛医师学会中国分会的专家、教授、学者以及老前辈、老专家对本杂志的大力支持,并希望杂志办出特色、办出风格;同时也热忱欢迎全国临床麻醉、重症医学及疼痛医学领域的医生通过网站平台踊跃投稿,您的支持和贡献将是杂志成功的保障。
《中华麻醉学大查房》编委会
名誉总编辑:吴新民、于布为、刘进、张建
总编辑:王天龙
2010年3月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