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在二甲医院上班的麻醉医师
周末我一个人在值班,没有病人挺轻松的,
到下午四点多钟,来了一个胃穿孔的,体重55KG,麻醉师值班就我一个人,病人情况还可以,4:30分开始诱导:咪唑0.2MG,维库6MG,芬太尼0.2MG,PPF100MG,插管,
手术开始前给芬太尼0.1MG,PPF100MG,
术中维持用恩氟醚,排行榜结束前十分钟左右停止吸入,每个小时一支肌松药,估计手术结束前半个小时停止肌松药,术中一共加了2支肌松药,
到晚上七点十几分钟,手术就做完了,停吸入,病人几分钟就呼之答应,抬头握手均有力,没有给新斯的明和阿托品对抗,拔出气管导管,观察几分钟没有问题和护士一起送病房,
在进电梯之前观察病人有点烦燥,老是想把手抬起来,病人家属问怎么回事,我解释说术后疼痛,病人难受,出了电梯,不巧的是外面打雷下暴雨导致停电了,急勿勿送病人回了病房,路上病人一直抬手想动个不停,可是抬到病床上以后我发现病人突然一点也不动了,可恨的是又没有电,我赶紧拿出手机在病人脸上一照,病人嘴唇乌黑,瞳孔散大,没有呼吸,我立刻紧张起来了,赶紧喊人,马上托起下颌,对病人做口对口的呼吸,这时手术医生也来了,我让他做胸外按压,一边这样做一边心里在想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为什么会突然的病人不动了呢,我吹了几口后就赶紧摸病人的颈内动脉搏动,我发现搏动很好,是不是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什么的了,一边思考,一边继续做心肺复苏,这样过了几分钟,病人的自主呼吸就来了,几分钟后,病人意识恢复,不用口对口和胸外按压了,这时也已经上好监测,病人生命体症也稳定了下来,
我平时是对自己的水平太过自信了,别的教师送病人从来都是要带皮球的,而我从来都没有带过,这一次的教训太深刻了,关键的时候判断病人病情实在是太重要了,在拔管后是一个危险期,
事后想想病人在回病房的路上真正烦燥的原因是病人拔管后无力,舌后坠引起的呼吸道不通畅,缺氧,二氧化碳的蓄积,病人烦燥,加上自己工作时间还不长,这才是问题的原因所在,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任何时候对病人的反应都不可小视,只有这样,才是一个合格的麻醉师,提高病人的安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