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神经症状(Transient neurologic symptom, TNS)是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ombined spinal anesthesia, CSEA)常见神经并发症,发病率4%~33%【1】。在14项研究报告中,1349名病人中有117名(8.7%)出现了TNS。临床表现:常发生于脊麻作用消失后24小时内,出现腰背痛向臀部、小腿放射或感觉异常, 70%的患者的疼痛程度为中等度或剧烈疼痛, 症状6小时到4天消除, 约90%可以在一周内自行缓解,疼痛超过二周者少见。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无神经学阳性改变,故为亚临床神经病变【2】【3】。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穿刺置管损伤。②局麻药的脊神经毒性,特别是利多卡因刺激神经根引起的神经根炎。③神经缺血。④手术体位使坐骨神经过度牵拉。⑤穿刺针尖位置或加入葡萄糖使局麻药分布不均或再次分布。⑥患者早期活动和脊髓背根神经元兴奋引起的肌肉痉挛和肌筋膜扳击点【4】等。穿刺置管损伤和局麻药脊神经毒性是最主要因素。
CSEA操作为盲探性,在穿刺置管过程不可避免一些患者会有电击感的主诉,有报道【5】16%~54%的患者在放置硬膜外导管时有神经根刺激反应,穿刺置管有异感与术后的神经并发症密切相关。法国Auroy的一项前瞻性研究发现脊麻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麻醉方法,所有行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发生损伤的病人在穿刺置管时有异感或注射时有疼痛,所有术后发生神经系统缺陷的病人也与此异感有关,作者认为针刺损伤和局麻药神经毒性是导致绝大多数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原因;另外Cheney等对美国麻醉医师协会数据库进行调查以明确麻醉操作严格与操作不当所导致的神经损伤情况,调查了4183例病人,有670例(16%)发生了与麻醉有关的神经系统损伤,然而脊髓和腰骶神经根损伤都有与区域阻滞麻醉中针刺和置管时的异感或注药时疼痛有关。苏晓辉等【6】报道穿刺置管时异感程度的轻重与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有关联。
穿刺针或导管触及神经根或脊髓时则出现异感,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神经损伤后外周的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所产生的级联炎性反应以及胶质细胞的激活是神经病理性疼痛形成和维持的关键因素,这些免疫细胞通过释放大量炎性介质最终导致疼痛的产生【7】【8】。TNS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治疗最有效【1】,支持了这一观点。另外,受损的脊髓神经系统将放大局麻药脊神经毒性作用,使得神经并发症增多和加重【9】【10】。薛季秀等报道使用30只兔分为5组,分别直接注入0.25%利多卡因或0.125%罗哌卡因、损伤一侧神经根后再注入利多卡因或罗哌卡因,注药一次/12小时,共计观察48小时。经过超微结构观察发现,直接注入0.25%利多卡因或0.125%罗哌卡因对神经纤维或神经细胞无明显的直接损伤,神经根损伤后再注入利多卡因或罗哌卡因则产生了比较明显的超微结构改变,包括神经纤维髓鞘板层断裂或崩解伴随部分结构液化,轴突内出现空泡,微丝、微管肿胀等。周围神经比较轻的挫伤或压迫,神经传导功能暂时中断,一般数天或数周后恢复;周围神经受到明显的损伤,轴突断裂,远端发生瓦勒氏变性,但是神经内膜保持完整,可望获得神经再生或功能恢复;
CSEA是近十年应用的新技术,优点和长处多,在国内外推广快,在某些国家已成为各种下腹部和下肢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北医吴新民教授介绍已占全部麻醉总数的20%,基层医院高于此比率。但也存在风险和并发症,不但有脊麻和硬膜外麻醉本身存在的某些固有的并发症,CSEA又产生某些特有的并发症。神经系统并发症以TNS多见,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很少见,永久性神经损害发生率为2~7∶10000【2】,美国ASA会议资料及许多研究资料报道指出,CSEA技术本身和目前所常用浓度的局部麻醉药对于神经系统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损伤作用,虽然非常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生率很低,但是足以有理由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TNS虽不留神经后遗症,但病程中仍会给病人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和不良心理反应;TNS与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初始症状相似,有可能延误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的诊治,这对于病人或麻醉医师都是毁灭性的;TNS使得病人住院时间延长和费用增加;易引起医疗纠纷。对此有人提出,穿刺置管出现异感,应该放弃椎管内麻醉和镇痛,有人认为如此不符合当前的医疗现状,而通过规范CSEA操作来提高整体技术水平、改进穿刺置管技术、改进穿刺针和导管的质量、导管预热软化等措施,减少或减轻穿刺置管的神经损伤才是现实可行的途径。【11】【12】
RorariusM等【13】通过临床观察证实孕妇采用脊麻引起的一过性神经症状(TNS)比非孕妇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