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麻醉 视频 中级
查看: 9603|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术前多长时间停用抗凝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28 13:52: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椎管内阻滞已成为我国临床上使用的主要麻醉方法。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吴新民教授在本次研讨会上提醒与会者,目前,越来越多的外科手术患者因心脑血管病或为了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在围手术期接受过抗凝治疗,而只有正确区分这些患者是否能够接受椎管内阻滞,并正确地为其进行椎管内阻滞,才能使其避免发生因接受抗凝后的椎管内阻滞所带来的严重并发症,使手术患者从椎管内阻滞中获得最大的益处。吴新民教授阐述了对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施行椎管内阻滞和镇痛的要点。吴新民教授首先强调,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不宜接受椎管内阻滞;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10天内也不宜接受椎管内阻滞,但其间如果导管已经放置在患者的硬膜外腔内,同时患者又必须接受溶栓治疗,则应限制其镇痛药物的使用量--产生最低的感觉和运动阻滞即可,以利于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估,并应每两小时对患者进行一次神经功能评估。患者停止溶栓治疗至少24小时后,方能为其拔除硬膜外腔内的导管。之后,吴新民教授又对接受不同抗凝药物治疗的患者施行椎管内阻滞和镇痛的要点进行了介绍。对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可以施行椎管内阻滞和镇痛,但对于服用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如噻氯吡啶(Ticlopidine)、血小板膜糖蛋白b/a受体拮抗剂的患者,应在其停药14天后进行椎管内阻滞和镇痛。针对应用普通肝素的患者,吴新民教授指出,对皮下预防性注射肝素(5000IU)的患者可实施椎管内穿刺、硬膜外腔内置管和拔管,但对皮下注射肝素4天以上的患者,应进行血小板计数检测,除外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后再对其进行硬膜外腔穿刺、置管和拔管。此外,患者最后一次应用肝素后至少4个小时,并在判定患者凝血功能正常后,才能为其进行椎管内穿刺、硬膜外腔内置管和拔管。椎管内穿刺、硬膜外腔内置管或拔管后至少1小时才能再肝素化。那么,给予患者一般剂量低分子肝素后多长时间才能为患者进行椎管内穿刺、硬膜外腔内置管或拔管?吴新民教授给出的答案是至少12个小时。而对于接受大剂量低分子肝素的患者来说,这一时间为至少24小时,且前提是患者的凝血功能正常。此外,给予患者低分子肝素至少12小时后才能拔除其硬膜外腔内置管,而拔除其硬膜外腔内置管后至少两个小时才能再次为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依据吴新民教授的阐述,对于长期使用华法林的患者,术前4~5天应让其停用华法林,并注意监测其凝血酶原时间(PT)和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患者的PT正常,INR1.6时,对其进行椎管内阻滞是安全的。吴新民教授强调,应该在椎管内阻滞的效果完全消退后再开始实施镇痛。硬膜外腔镇痛药物的浓度和剂量要低,并要定期监测镇痛效果和阻滞状况。如果存在疑问,术中就不要选择椎管内阻滞,而在可行的情况下选择神经丛阻滞,并在术后给予患者静脉自控镇痛。吴新民教授推荐,吗啡硬膜外腔缓释剂DepoMorphine可在48小时内匀速、缓慢地将其内含的20~25毫克吗啡释放致患者的硬膜外腔,产生镇痛作用。术前可将该药注入患者的硬膜外腔,这就避免了在患者硬膜外腔的导管置入和拔出,因此该药适用于接受抗凝治疗的手术患者。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热帖

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会员注册

x

 友情提示:论坛资源下载与分享的详细说明  (←点击查看详情

2#
发表于 2013-6-30 10:04:22 | 只看该作者
对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可以施行椎管内阻滞和镇痛!
不用区分服药持续时间和剂量么???

活动公告:做任务得积分和权限(新手奖励计划) (←点击查看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3#
 楼主| 发表于 2013-7-5 10:20:16 | 只看该作者
术前都要看凝血检测的。有异常最好不要用椎管内麻醉。个人的体会。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4#
发表于 2013-7-11 00:44:55 | 只看该作者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早在2003年就有相关指南了 大家可以参考

 友情提示:论坛资源下载与分享的详细说明  (←点击查看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5#
发表于 2013-7-15 00:42:14 | 只看该作者
求美国2003年指南一份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6#
发表于 2015-4-25 11:54:59 | 只看该作者
PT、aPTT作为凝血功能监测的指标,敏感性有待商榷。按照我的理解,这两个指标有问题说明真的有问题,但没问题不一定就真的没问题。相比之下TEG的敏感性更好,出结果也更快。

抗凝药和抗血小板药是两个概念,混为一谈不好吧~

有奖活动:我为论坛出谋划策!! ←点击查看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郑重声明 本站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所发布资源均来源于网络,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权,请联络我们。我们将立刻删除侵权资源,并向版权所有者致以诚挚的歉意!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搜索 官方QQ群

QQ|关于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新青年麻醉论坛 ( 浙ICP备19050841号-1 )

GMT+8, 2025-2-2 15:02 , Processed in 0.153950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