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术前访视时向患者及家属做自我介绍。
2.术前访视时查阅病历,并注意术前相关检查是否完善及结果如何。
3.术前访视时询问病人病史(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等).
4.术前访视时注意询问病人的身高、体重,全麻病人检查牙齿,头颈情况,硬膜外腔穿刺阻滞病人检查脊柱情况。
5.术前访视时为病人测量血压,听诊心肺有无特殊。
6.术前访视时交代病人禁饮禁食。
7.术前准备急救药品(阿托品、麻黄素、肾上腺素)。
8.检查麻醉机、供氧条件及监护仪:
(1)供氧设备(中心供氧或氧气瓶)是否无碍,能充分供氧;
(2)钠石灰有无失效;
(3)麻醉机及回路尤物漏气;
(4)麻醉面罩是否合适;
(5)检查监护仪。
9.病人入室后核对病人基本情况,询问是否禁饮禁食。
10.插管用具准备:
(1)喉镜:注意镜片大小、电源接触、及亮度;
(2)气管导管及管芯:气管导管的选择应按患者年龄、性别、身高等来决定,并备有比选用导管大及小一号的导管各一根;
(3)牙垫、胶布、插管钳、注射器、听诊器等,估计插管困难者,应准备可调式喉镜、纤支镜。
11.测量病人血压时,注意避开输液及监测血氧饱和度的肢体。
12.记录病人入室及插管前的生命体征(BP、HR、R、SpO2)。
13.准确记录各种操作的时间(如病人入室时间、插管及拔管时间、动静脉穿刺时间、放置尿管时间、手术开始及结束时间、输液以输血时间等)。
14.插管前后听诊双肺呼吸音,调节插管深度。
15.插管同时注意病人生命征的变化。
16.固定气管导管及牙垫时,注意胶布的贴法,避免影响手术操作,并且有利于拔管时先拔除气管导管,留住牙垫。
17.插管后将麻醉机调节到相应的通气模式,并调节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吸入气氧浓度、吸入麻醉药浓度等。
18.抽药及给药前核对药物名称、剂量、浓度及有效期。
19.手术中从静脉通路或肌注药物前应消毒。
20.术后从输液器的三通给药时冲洗连接部残留药物。
21.术中定时观察病人的失血量、尿量。
22.使用延长管时要先排气。
23.拔管前将气管内、口、鼻、咽喉部存留的分泌物吸引干净,注意气管内吸引的时间不宜过长(每次不宜超过10秒),以免引起缺氧。
24.吸引气管内分泌物时应将吸引管前端略超出气管导管前端斜口(1—1.5cm,插管前事先量好并标记),然后将吸引管连同气管导管一起边吸引边拔出。
25.最后拔管前让病人吸氧,使SPO2到达100%。
26.术毕螺纹管、呼吸囊等用清水冲洗后挂在麻醉机上晾干。
27.打开硬膜外穿刺包时注意摆放位置及无菌操作。
28.硬膜外腔穿刺阻滞的病人,给药前应回抽有无血液及脑脊液。
29.硬膜外腔穿刺阻滞的病人,给药后及术后均应测试麻醉平面。
30.硬膜外腔穿刺阻滞的病人,术后拔除硬膜外管,并注意有无折断。
31.术后使用镇痛泵时,记得将三通打开。
31.关闭麻醉机前先关氧气。
32.麻醉记录单每一项必须有内容或“/”,不能有空格。
33.保证麻醉记录单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整洁性、一侄性,不得刀挂、胶贴、涂改、剪贴等。
34.返送病人回病房时,应站在病人的头侧,观察病人呼吸、意识。
35.深静脉穿刺过程中进针和退针必须是直进直退,不可在深部改变方向,避免血管损伤。
36.深静脉穿刺缝线固定时,缝针方向与导管方向平行,不可横跨,以免缝穿导管。
37.若在清醒状态下行深静脉穿刺,放管时应嘱病人屏气,暂停呼吸,以免发生空气栓塞。
38.医疗文书签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