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麻醉 视频 中级
查看: 502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爆发全球大流行迫在眉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5 16:24: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流感----目前的热点,我们医院很重视,组织防控预案,培训讲座等,不知各位的单位有何动作?我想作为医疗行业的的从业人员是必须了解的,看今天的新闻说部分地区的口罩已然脱销了,还有抢购消毒液、板蓝根等中药的情况。大家对此有无关注,你了解相关知识吗?作为专业论坛我们是否对公众卫生的问题有些冷漠呢?:(

先提个问题:板蓝根是否能预防抗拒流感?口罩能否阻挡流感?以下是我们医院部分培训课件,供大家参考,感谢原作者!


关于这次甲型流感大流行的现状和前景初步估计和建议

根据我参与超级课程““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爆发全球大流行迫在眉睫”PPT的准备,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些我们工作的初步结论和建议:

1.关于这场全球性的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现状的基本估计:
?         WHO将大流行警告水平提升到5级,表明已有大的聚集暴发,即持续2-4周有20-50病例,但人际间传播还局限在一定区域。
?         截至5/2,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658个确诊病例,死亡17例,病死率小于3% 2.6%)。
?         全球34个国家有2808疑似病例,死亡156,病死率5.5%
?         1318住院病例
?         美国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         中位年龄16岁(3-81岁)
?         超过80%18岁以下
?         男女比例:23
?         墨西哥病人主要是健康的青壮年,20-50
?         墨西哥和美国等在死亡率上存在很大的差别
?         对该病目前还没有疫苗
?         对该病目前有两种药:达菲和瑞乐沙
?         美国、中国和欧洲各国都建议除非必要避免到疫区旅游。
2.九点结论和建议
1)不能松懈
?         历史上流感大流行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大流感的第二冲击波造成的死亡人数远比第一冲击波多。主要死因是:
–     原发性病毒性肺炎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     继发性细菌感染,尤其是肺炎
?         好消息是:与过去相比,现在我们有抗病毒药物和抗菌素(治疗继发性细菌感染)
?         尽管十分困难,但还是有望在大流感第二冲击波来临前研制出应对该病的疫苗并生产出足够的数量。
2)做最坏的打算
?         绝大多数人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没有免疫力,随着大流感继续蔓延,在今后的几天,几周里,我们将会看到更多病例,更多住院病人,更多病死。
?         因此,我们要做最坏的打算,每个地区都要:
–     加强对该病和病毒学的监测
–     从个方面做好接受和护理大量重病人的准备,计划妥善处理可以在家志愿自我隔离的轻病人
–     各类医疗机构包括医院要把重心放在建设接受和护理大量病人的能力上并做好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     普通民众要关注流感大流行的进展,通过平衡饮食,锻炼,戒烟禁酒好心态来管理和促进自己的健康,认真遵循医护和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的相关建议,不要轻信各种流言。
3)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         在北半球流感病毒的传播通常会在五月初停止。然而,在1957年流感大流行时,夏天也有以年轻病例为主的散在暴发。
?         因此,这次流感大流行第一冲击波很可能在35周内在北美衰退,因为流感病毒不能在高湿高温下存活。
?         第二冲击波将会以高致病性的特征在秋天重新出现在北半球
?         将会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持续散在暴发。
4)关闭边境和限制旅行效果不大
?         目前甲型H1N1流感已经跨越国境和洲界。关闭边境和限制旅行已经意义不大,不能改变流感大流行的进程。
?         2003年防控SARS的经验告诉我们关闭边境和限制旅行的效果不大:
–     中国在机场,火车站,交通要道设关筛查发热病人。筛查了1400万人只查出12SARS可能病例。
–     新加坡筛查了近50万飞机乘客,没有查出一个SARS病例。
–     因此,被动监测方法即鼓励有症状的人自愿报告仍然是很重要的防控措施。
5)关闭学校要慎重
?         目前甲型H1N1流感已经跨越国境和洲界。关闭边境和限制旅行已经意义不大,不能改变流感大流行的进程。
?         2003年防控SARS的经验告诉我们关闭边境和限制旅行的效果不大:
–     中国在机场,火车站,交通要道设关筛查发热病人。筛查了1400万人只查出12SARS可能病例。
–     新加坡筛查了近50万飞机乘客,没有查出一个SARS病例。
–     因此,被动监测方法即鼓励有症状的人自愿报告仍然是很重要的防控措施
6       全球协调有组织地研制甲型H1N1流感疫苗应该是目前流感疫苗研制的重点。
7       因为加拿大和美国有许多确诊病例没有到过墨西哥,而北美三国均有人际间传播的报道,应该将此次流行称为北美甲型H1N1流感流行。
8       教育和管理医生和其他人员避免滥用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应该是应对这次流感大流行的一个重点。
9       在没有有效的疫苗之前和没有足够的有效疫苗及没有有效的全民接种保护机制之前,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仍然是最好的疫苗。将甲型H1N1流感疫情和防护知识交给民众帮助他们自我管理好健康在今天仍然是群体防御全球大流行的最重要的武器之一。

点击下载《超级课程甲型H1N1流感PPT200953http://down.tech.sina.com.cn/download/d_load.php?d_id=43498&down_id=1

本即时讲稿由Uniformed Services niversity of the Health助理教授 Rashid A. Chotani, MD, MPH, DTM426日完成,电话:240-367-5370,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中文版于53日在51日英文第6版基础上更新。


作者对所有进行讲座,网页维护以及翻译人员所做出的努力和辛勤工作致意感谢,感谢整个超级课程团队,特别是以下团队:

Dr. Ronald E. LaPorte,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USA
Dr. Faina Linkov,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USA
Dr. Eugene Shubnikov, Institute of Internal Medicine, Russia
Dr. Nicolás Padilla Raygoza, Universidad de Guanajuato, México
Dr. Ali Ardalan, Tehran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 Iran
Dr. Mehrdad Mohajeri, Tehran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 Iran
Dr. Seyed Amir Ebrahimzadeh, Tehran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 Iran
Dr. Nasrin Rahimian. Tehran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 Iran

?          这是一个真正的全球努力
?          http://www.pitt.edu/~super1/

中国翻译更新团队成员(北京协和医学院)
翻译:杨莹韵、范思远、吕倩雯、黄婧、江怡、赵自然、陆夏、张冰清、孙蒙清
校对:杨莹韵、黄婧、吕倩雯、张冰清
终审和内容调整更新:黄建始http://blog.sina.com.cn/pumcjesse

[ 本帖最后由 liuliu87 于 2009-5-5 23:00 编辑 ]

H1N1PPT200953.part1.rar

512 KB, 下载次数: 6

H1N1PPT200953.part2.rar

512 KB, 下载次数: 3

H1N1PPT200953.part3.rar

512 KB, 下载次数: 6

H1N1PPT200953.part4.rar

512 KB, 下载次数: 5

H1N1PPT200953.part5.rar

131 KB, 下载次数: 5

楼主热帖

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会员注册

x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2#
 楼主| 发表于 2009-5-5 16:31:31 | 只看该作者
背景介绍
Supercourse,又名“超级课程”,由美国匹兹堡大学公共卫生学院Ronald E. LaPorte教授发起并主持。它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有关流行病学、全球卫生信息的学术平台。目前Supercourse在全世界已有来自174个国家的超过42500多位会员,且都是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的专家。其使命在于“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共享课程讲稿以提高疾病预防培训的水平,最终达到改善全球卫生状况”。简而言之,就是收集、整理和翻译这些会员所提供的有关流行病学、全球卫生(包括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医学统计和互联网应用的讲稿(PPT),并利用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共享这些资源,以促进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的教学、科研和应用,以达到最终改善全民健康状况的目标。至2007年6月,Supercourse已收集了超过3232篇涉及26种语言形式讲稿,内容包括流行病学方法、环境卫生、各种疾病相关研究、康复医疗、行为医学、公共卫生、互联网应用、统计方法等诸多领域。这项工作被英格兰医学杂志(British Medical Journal)誉为“全球卫生网络大学”(Global Health Network University),被自然杂志医学分册(Nature Medicine)誉为“超文本连环画”(Hypertext Comic Books)。目前,世界上44个国家已经建立起了本国语言的supercourse镜像,而中国在这方面也已初具规模。2003 年,Supercourse由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下简称"协和")黄建始教授引进中国,并于2004年11月成立了Supercourse China(下简称"SCC", www.supercourse.cn )。目前,SCC团队主要由协和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组成,负责常务工作。作为一个非营利组织,自2004年成立至今,SCC团队薪火相传,现已经过3次换届。很多核心管理团队的成员虽然已经卸任,却仍积极参与SCC团队活动,为其献计献策。黄建始教授作为我们的指导老师,一直以来为我们提供大力支持。
SCC旨在延续美国Supercourse精神,在中国医学生乃至全社会中大力宣传公共卫生的重要性,树立共公卫生观念。我们组织志愿者将国外的公共卫生资料翻译成中文,同时收集国内优秀学者的讲稿,并在互联网发布共享。另外,我们还积极邀请国内外参与我们共享资源共享事业的学者,为我们开展讲座。
目前,有420余篇讲稿已经翻译成中文,先后参与翻译、校对工作的志愿者约 600人次。他们主要是来自协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华西医科大学等诸多高校的在校生;2006年,我们开始进行国内专家讲稿的收集工作,已有讲稿数十篇,并与多位老师已经答成合作意向;我们在北医、北中医、首医建立了分会,配合SCC核心团队进行征集志愿者、组织交流等活动。自 2006年以来,SCC先后开展讲座7次,并前往多所高校组织推介活动。摘自黄建始博客

[ 本帖最后由 liuliu87 于 2009-5-5 16:36 编辑 ]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3#
 楼主| 发表于 2009-5-5 16:31:50 | 只看该作者
人感染猪流感诊疗方案(2009版)
         
猪流感(Swine Influenza) 是甲型(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猪或人的一种急性、人畜共患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这种病在猪中经常发生,很少导致猪的死亡(猪的病死率为1-4%)。人类很少感染猪流感病毒,但也发现一些人类感染猪流感的病例,大多数是与病猪有过直接接触的人。2009年3月,墨西哥和美国等先后发生人感染猪流感病毒,为A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该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是一种新型猪流感病毒,可以人传染人。人感染猪流感后的临床早期症状与流感类似,有发烧、咳嗽、疲劳、食欲不振等,还可以出现腹泻或呕吐等症状。病情可迅速进展,突然高热、肺炎,重者可以出现呼吸衰竭、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
    一、病原学
猪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0rthomyxoviridae),甲型流感病毒属(Influenza virus A) 。典型病毒颗粒呈球状,直径为80 nm-120 nm,有囊膜。囊膜上有许多放射状排列的突起糖蛋白,分别是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 和M2蛋白。病毒颗粒内为核衣壳, 呈螺旋状对称, 直径为10nm。猪流感病毒为单股负链RNA 病毒,基因组约为13.6 kb,由大小不等的8 个独立片段组成。尽管不同亚型之间可以组成很多种流感病毒血清型,但是可造成人感染猪流感病毒的血清型主要有H1N1、H1N2 和H3N2。
猪流感病毒为有囊膜病毒,故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200 mL/ L乙醚4℃过夜,病毒感染力被破坏;对氧化剂、卤素化合物、重金属、乙醇和甲醛也均敏感,10 g/ L 高锰酸钾、1 mL/ L 升汞处理3min,750 mL/ L 乙醇5min,1 mL/ L碘酊5min,1 mL/ L 盐酸3min和1mL/ L甲醛30min,均可灭活猪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对热敏感,56 ℃条件下,30min可灭活;对紫外线敏感,但用紫外线灭活猪流感病毒能引起病毒的多重复活。
二、流行病学
在1976 年美国发生所谓的“新泽西事件”中, 大约500 人感染了猪流感H1N1亚型病毒, 该病毒与当时从猪体内分离的病毒相同,首次证实了在自然条件下, 猪流感病毒可从猪传播给人。1999年10月,香港1名10月龄女婴感染了猪流感病毒H3N2,现已完全康复。这些年来,世界各地都有人感染猪流感病毒不同病毒株的报道,但并没有大规模流行。近日墨西哥及美国等部分地区暴发了人感染猪流感疫情。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墨西哥和美国感染的病例属于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的一个相同毒株。
(一)传染源。
主要为病猪和携带病毒的猪,感染猪流感病毒的人也被证实可以传播病毒。感染这种病毒的动物均可传播。
(二)传播途径。
主要为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感染的猪或其粪便、周围污染的环境或气溶胶等途径传播。某些毒株如H1N1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其传染途径与流感类似,通常是通过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等。
    (三)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患者多数年龄在25岁至45岁之间,目前报道以青壮年为主,应注意老人和儿童。
(四)高危人群。
从事养猪业者、在发病前1周内去过养猪、销售及宰杀等场所者以及接触猪流感病毒感染材料的实验室工作人员为高危人群。
人感染猪流感常发生在冬春季节,猪感染猪流感一般发生在夏秋季节。
三、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1至7天左右,较流感、禽流感潜伏期长。
(一)临床症状。
人感染猪流感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
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进展,来势凶猛、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征、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
    (二)体征。
肺部体征常不明显,部分患者可闻及湿罗音或有肺部实变体征等。
    (三)预后。
人感染猪流感的预后与感染的病毒亚型有关,大多预后良好;而感染H1N1者预后较差,病死率约为6%。
    (四)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减少,并有血小板降低;
2.血清学诊断:可使用间接ELISA、抗原捕捉ELISA、荧光免疫法等;
3.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由于PCR技术具有简便、快速、灵敏、特异性强等特点,已用于猪流感病毒基因的检测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等;
4.病毒分离:从患者呼吸道标本中(咽拭子、口腔含漱液、鼻咽或气管吸出物、痰或肺组织)分离猪流感病毒。常用的方法有鸡胚接种法和细胞培养法。现有的诊断方法中,病毒分离法是较敏感的,但需要2-3周时间。
(五)胸部影像学。
合并肺炎时肺内可见片状影像。严重病例片状影像范围广泛。
     四、诊断
人感染猪流感的诊断主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等,临床上早发现、早诊断是治疗的关键。
(一)人感染猪流感的诊断标准。
1.医学观察病例:曾到过猪流感疫区,或与病猪及猪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史,1周内出现流感临床表现者。列为医学观察病例者,对其进行7天医学观察(根据病情可以居家或医院隔离)。
2.疑似病例:曾到过疫区,或与病猪及猪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史(也可流行病学史不详),1周内出现流感临床表现,呼吸道分泌物、咽试子、痰液、血清H亚型病毒抗体阳性或核酸检测阳性。
3.临床诊断病例:被诊断为疑似病例,且与其有共同暴露史的人被诊断为确诊病例者。
4.确诊病例:从呼吸道标本或血清中分离到特定病毒;RT-PCR对上述标本检测,有猪流感病毒RNA存在,经过测序证实,或两次血清抗体滴度4倍升高,可确诊为人感染猪流感。
         人感染猪流感诊疗流程见附件
(二)人感染猪流感的鉴别诊断。
人感染猪流感应注意与流感、禽流感、上感、肺炎、SARS、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军团菌肺炎、衣原体、支原体肺炎等鉴别。
五、治疗
(一)对症支持。
对疑似和确诊患者应进行就地隔离治疗,强调早期治疗。
对人感染猪流感目前主要是综合对症支持治疗。注意休息、多饮水、注意营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病初48小时是最佳治疗期,对高热、临床症状明显者,应拍胸片,查血气。
(二)药物治疗。
1.抗病毒治疗:应及早应用抗病毒药物,可试用奥司他韦(oseltamivir 达菲)。达菲是一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猪流感病毒可能有抑制作用,剂量75mg  Bid, 疗程5天,儿童慎用。从美国最近的猪流感病毒感染者中分离出的病毒对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zanamivir)是敏感的,对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耐药。
2.抗生素:如出现细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
(三)中医辨证治疗。
1.毒袭肺卫。
症状:发热、恶寒、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咳嗽。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透邪。
参考方药:炙麻黄、杏仁、生石膏、柴胡、黄芩、牛蒡子、羌活、生甘草。
常用中成药:莲花清瘟胶囊、银黄类制剂、双黄连口服制剂。
2.毒犯肺胃。
症状:发热、或恶寒,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身、肌肉酸痛。
治法:清热解毒,化湿和中。
参考方药:葛根、黄芩、黄连、苍术、藿香、姜半夏、苏叶、厚朴。
常用中成药:葛根芩连微丸、藿香正气制剂等。
3.毒壅气营。
症状:高热、咳嗽、胸闷憋气、喘促气短、烦躁不安、甚者神昏谵语。
治法:清气凉营。
参考方药:炙麻黄、杏仁、瓜蒌、生大黄、生石膏、赤芍、水牛角。
必要时可选用安宫牛黄丸以及痰热清、血必净、清开灵、醒脑静注射液等。
六、预防
(一)控制传染源。
开展人间和猪类流感疫情监测。一旦发现猪类或其它动物感染猪流感病毒,应按照《动物检疫法》有关规定,对疫源地进行彻底消毒,对病人及疑似病人进行隔离。
(二)切断传播途经。
对发现有病猪的养殖场、曾销售病猪肉的摊档、患者所在单位、家庭等进行消毒,对病死猪等废弃物应立即就地销毁或深埋;收治病人的门诊和病房按禽流感、SARS标准做好隔离消毒;标本按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要求进行运送和处理。
(三)保护健康人群。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充足睡眠、勤于锻炼、减少压力、足够营养; 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如在境外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立即就医(就医时应戴口罩),并向当地公共卫生机构和检验检疫部门说明。
(四)加强院感控制措施。
对于疑似病人或确诊病人进行隔离并佩戴外科口罩;医务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加强手卫生,使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发热门诊和感染性疾病科等重点部门的医务人员应佩戴外科口罩,必要时佩戴护目镜或防护口罩;对发热门诊和感染性疾病科等重点部门应当加强室内通风。
猪流感疫苗:目前只有用于猪的猪流感疫苗,还没有专门用于人类的。就目前情况看,普通的流感疫苗对预防人类猪流感没有明显效果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4#
 楼主| 发表于 2009-5-5 16:43:35 | 只看该作者
口罩真的可以预防猪流感吗?
传递恐慌有害无益
尽管墨西哥向民众免费发放了数百万个口罩,但美国官员并未采取这种措施,他们表示几乎没有证据表明口罩可以预防猪流感。部分医生警告称,口罩不仅无益而反有害,由于误认为口罩可以提供保护,人们会冒险进入人群,忽视洗手的重要性等等。
猪流感暴发以来,墨西哥城被一些媒体戏称为“口罩之城”。实际上,无处不在的口罩给这座过度拥挤的城市增添了一丝恐慌和不安的气氛,2000万市民仿佛面临一场堪比世界末日的大灾难。另外,蓝白口罩还令人不禁想起另一个同样无比恐怖的场景: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暴发惨状黑白照片的彩色版本。近一个世纪前的那场灾难曾使全球5000万人丧生。
墨西哥在宣传口罩益处上可谓下足了功夫。士兵在地铁站免费向民众发放口罩。当局还下令禁止药店和商店囤积口罩。报纸还在头版刊登文章,教读者如何自己动手制作口罩。总统卡尔德龙在上周末“骄傲”地宣布,超过600万个口罩已发放完毕。墨西哥卫生部长科尔多瓦4月27日坚称:“当人们去公共场所或封闭拥挤的空间,一定要戴口罩。”科尔多瓦同时承认,政府分发的口罩孔太多,无法彻底消除所有风险,“但作为一种公共卫生措施,它们依旧可以提供足够的保护。”
更多只是心理安慰
然而,美国卫生当局官员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表示,目前尚无大量证据证明口罩可以预防猪流感,并未建议公众外出戴口罩。专家认为,猪流感的传播途径与季节性流感类似,通常是手触摸了感染猪流感病毒的东西,再去摸鼻子或嘴巴,给病毒进入体内提供了机会,另外,流感病毒也通过感染者咳嗽和打喷嚏传播。
专家还表示,与猪流感病毒感染者有直接接触的人应该戴具有超强过滤功能的口罩,比如专业人员佩戴的口罩。这种口罩可以更有效预防疾病,但售价更高,一个在1美元左右,一般在墨西哥城很难买到。即便是具有超强过滤功能的口罩,要想真正发挥保护作用,也必须使用得当。
新泽西危机传播预防专家彼得·桑德曼(Peter Sandman)表示:“有关口罩作用的证据相对薄弱。”尽管如此,桑德曼并不愿批评墨西哥政府,因为戴口罩还具有心理上的益处。他说:“让人们有事可做并不是愚蠢之举,纵然这些事情只会起到很小的作用,因为这会使那些心情焦虑的人平静下来,让那些无所顾忌的人严肃看待病毒威胁。”
墨西哥城如临大敌
在墨西哥城的大街小巷,几乎每一个人都有种如临大敌的感觉。车上即便只有一个人,车主也要戴着口罩。逛街的情侣们透过薄薄的口罩低声交谈,父母则会将小小的口罩蒙在孩子的脸上。有些人显然把口罩当作了护身符,不仅盖住了嘴巴和鼻子,还将脖子紧紧围了起来,这其实更多是起到一种心理作用。还有些人则以轻松的心态看待眼前这场危机,在口罩上画上了墨西哥英雄潘图·维拉的胡子,或是开怀大笑的面庞,不过,他们仍旧将自己的嘴巴蒙得严严实实。
在圣伊波利托大教堂,有人还给圣犹大的雕像戴上了蓝色医用口罩。无论是出于预防,还是凸现对当前危机的绝望,但这一举动并不足以阻止教堂官员取消每个月28日举行的特殊宗教活动。数百人围在教堂外面迟迟不愿离开,旁边一辆巡逻车的喇叭不断播放着警告信息:“请大家散开!聚在一起是危险的。快散开!”
44岁的安东尼奥·古兹曼(Antonio Guzman)紧紧捂住蓝色口罩,从人群中匆匆而过。古兹曼说,他来教堂是祈求圣犹大保佑他们全家躲过这场劫难,“他需要帮助我们。这是不公平的,我们承受了这么大的磨难。”
旁边一个小姑娘雷莫蒂奥斯·拉梅莱斯(Remedios Ramirez)正在向忠实的信徒兜售一些宗教饰物,口罩在她的脖子上悬吊着。在被问及为何不将口罩蒙在嘴上时,她指了指口中的棒棒糖,说:“吃完以后,我会马上戴上。可我不太相信这些东西。我们的命运都掌握在上帝手里。”

口罩作用有限 可能反增感染风险
  由于甲型H1N1流感能通过飞沫传染(如咳嗽、喷嚏等),因此口罩被很多人视为安全的防控工具。但戴口罩并非万全之策,搞不好还可能反增感染风险。美国、加拿大等疫情较重的国家并不提倡健康人外出戴口罩。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日前表示几乎没有证据表明口罩可以预防甲型H1N1流感,所以他们并未建议公众外出戴口罩。
  加拿大公共卫生局也发表类似观点,声明虽然当前甲型H1N1流感疫情横行,但该局并不建议健康人在日常生活中戴口罩。因为目前没有证据证明戴口罩可以阻止病毒在人群中传播,而以不正确的方式戴口罩反而会增加感染风险。比如,一个口罩使用太久,就无法有效抵挡病毒;若摘口罩方法不得当,还会将病毒传播到人的手上和脸上。
  加拿大首席公共卫生官巴特勒-琼斯同时提醒说,戴口罩还会令人放松警惕,不再认真对待诸如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捂住口鼻、避免接触病人、生病后远离其他人等这些最基本的防病常识,而这些做法却是防止疫情扩散的最重要措施。
  可以择机戴口罩 但一定要正确佩戴和使用
  当然戴口罩并非一无是处。健康863网的疾控专家指出,当前甲型H1N1流感防控形势严峻,又正当多种流行疾病高发的春季,因此个人可在出入人员密集、空气不畅的场所或医院时,戴上口罩降低患病风险。但是无论是购买或是佩戴口罩,都应讲究方式方法,才能收到实效。
  专家提醒,只有购买高过滤性的口罩,才能有效预防病毒。此外,个人佩戴口罩前或摘口罩前后都必须洗手,以防手部病菌和附着在口罩上的病菌交叉感染;佩戴时应使口罩紧贴面部,并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佩戴口罩后,应尽量避免触摸口罩,若必须触摸,在触摸前后都应洗手;一次性口罩不能再次使用,非一次性口罩应及时清洗后才能再用;口罩如有污损应立即更换,即使口罩没有出现污损,使用几次后也应主动丢弃。
  甲型流感不同普通感冒 板蓝根没有预防效果
  不少人认为,服用板蓝根冲剂既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也可以预防感冒,自然也能预防甲型H1N1流感,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认识误区。专家表示,板蓝根本身是一种中成药,性味苦寒,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人体免疫力和抗病毒能力,对普通的风热性感冒确实能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但其难以应付重症感冒,对甲型H1N1流感这种新型流感病毒更没有办法。
  甲型H1N1流感不同于普通感冒,是一种全新的流感病毒,至少由北美洲流感、亚洲猪流感、人类的流感以及禽类的流感四种基因组成,目前还没有任何特效药能预防和治疗。现有的流感疫苗都没有对抗这种新型流感的能力,更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板蓝根对预防或治疗甲型H1N1流感有任何作用。
  滥服板蓝根 可能引起肠胃不适或蓄积中毒
  事实上,盲目滥服板蓝根不但起不了防病保健的作用,还对人体有害无益。专家提醒,板蓝根苦寒伤胃,容易带来系列胃肠道反应。尤其是肠胃不好、体质偏虚者和小孩服用,很可能引起胃痛、畏寒、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过敏体质或有过敏史的人也不能随意服用。
  此外,板蓝根作为中成药,虽然毒副作用较小,但“是药三分毒”,如果长期服用或吃的数量过多,还容易造成蓄积中毒,影响人体免疫力。因此个人千万不要自行盲目服用板蓝根,如果确有服用需求,应在医生指导下或根据说明书上规定的用法与用量冲服,并且最好不要连续超过三天。
  专家最后表示,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方法其实并不复杂,与预防普通流感基本相同。比如勤洗手、尽量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鼻子、眼睛或嘴巴,少到人多的地方扎堆,定期对日常工作及生活环境进行清洁消毒等。在做好个人卫生防护的同时,注意做好防寒保暖等个人健康防护,并坚持正常作息,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和锻炼,均衡饮食、合理营养,增强身体免疫力。如果出现流感症状,则应及时就医。文章来源: 人民网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郑重声明 本站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所发布资源均来源于网络,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权,请联络我们。我们将立刻删除侵权资源,并向版权所有者致以诚挚的歉意!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搜索 官方QQ群

QQ|关于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新青年麻醉论坛 ( 浙ICP备19050841号-1 )

GMT+8, 2025-2-2 15:48 , Processed in 0.203415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