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储璋 候延菊李 蕾 吕春明 张文生 王子申 周立民
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 泰山医学院护理学院
1
概况
1993年在我国麻醉教育学家曾因明教授的倡导下率先由徐州医学院麻醉学系和南京六合卫校联合在国内开设了第一个三年制麻醉与急救护理专业(中专);于1997年与福建闽北卫校合作开办了不同层次麻醉护理专业(中专、大专);在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麻醉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的组织下2004年武夷山会议通过了麻醉护理(方向)本科的论证,同年徐州医学院于率先在国内创办护理学麻醉护士专科方向(本科四年);泰山医学院于2006年在护理学院招收5年制护理学麻醉护士专科方向(本科)。至今已走过了十五个年头。培养了一批为数不多但很受用人单位欢迎麻醉护理人员。
现已开展麻醉护理工作的省份有:上海市、北京市、江苏省、山西省、山东省、陕西省、广东省、福建省、四川省等。主要在三级及三级以上医院从事麻醉前准备、麻醉中观察、麻醉恢复室工作以及术后处理,镇痛随访,日间麻醉护理和疼痛门诊护理等工作。各医院根据各自的工作范围和内容制定了详细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
2
发展思路
我国的麻醉护理工作是随着近年来麻醉学科快速的发展而自然逐渐形成的,但通过麻醉教育学家敏锐的发现这一新生事物,借助学历教育的方式得以催化和强化而逐渐被认可。经过05年山西太原会议、06年安徽合肥会议、07年广西南宁会议和08年青海西宁会议的充分讨论,在08年第十三次全国麻醉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上(山东泰安),达成共识一致认为:
第一步:认可麻醉护士的存在,确定麻醉护士的职责,规范麻醉护士的工作;积极稳妥的开展高等麻醉护理(方向)教育;在有条件的医院开展麻醉专科护士的毕业后教育。并将以上工作形成系统文件和建议。
第二步:在形成上述文件的基础上,由学会联合护理学会共同向卫生部提出申请,进行论证以确定麻醉护理编制,开展麻醉护理培训,实行麻醉护理认证。还要在有条件的高校进行麻醉护理硕士的培养,开展麻醉护理的科学研究,为本专业培养高校师资,奠定发展的基础。
现第一步的工作已近完成,第二步的工作正在展开。
2
主要任务
当前的主要任务是确定麻醉护理编制,实行麻醉护士认证,完善麻醉护士管理。
根据国外的成熟经验和我国麻醉学发展要求,建议卫生部在我国二级以上医院根据手术台数和苏醒室床位数设置麻醉护士,即二级医院按麻醉护士与手术台数的比例为0.5~0.7:1配备;三级医院按0.6~0.8:1,与苏醒室床位的比例为0.5:1,与ICU床位的比例为3:1配备,在疼痛科的编制可根据工作量酌定。麻醉护士应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具有护士资格证书和麻醉护士证书,注册统一管理。按护士级别晋升职称,使麻醉护士的权益得到保障。必须确定麻醉护士工作内容,配套出台管理办法,从法规的层面上规范这项工作,使这项工作正常、有序的在我国开展。
3
培训方法
建立规范化毕业后培训基地,开展毕业后教育
毕业后教育即是对我国现有学校教育模式的提高,也是今后我国麻醉护士的最重要的培训模式。建议在麻醉护士确定编制的基础上由各省、市、自治区卫生厅选择麻醉科、ICU、疼痛科建制齐全,手术量﹥5000台次/年的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建立麻醉护士临床培训基地,对以下五部分人员进行周期不等的规范化培训。
3.2.1
在职麻醉护士
根据职称、从事麻醉专科护士工作经历的长短,进行半年到一年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侧重于麻醉专业新理论、新技术的掌握和规范化的技术培训。因为这一部分护士已经掌握了较多的临床技术,培训周期可以适当缩短。
3.2.2
在职非麻醉专科护士
有的医院可能选送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护士从事麻醉专科护士工作,也要根据职称和工作经历进行一年(不低于一年)至一年半的专科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麻醉专业理论,临床专业技术和技能的规范化培训。
3.2.3 麻醉专科护士本科毕业生
毕业后进入临床培训基地培训,周期一年。主要是进行系统的掌握临床技能和技术,通过规范化的培训达到临床工作的要求;也兼或学习麻醉的新理论和新技术。
3.2.4
普通护理专业的大专和本科毕业生
毕业后进入临床培训基地,培训周期一年半。用半年时间学习麻醉专业理论和麻醉护理学(麻醉护理、重症监护护理、疼痛护理)的课程。用一年时间进行临床技能、临床技术的规范化培训,达到临床工作的要求。
3.2.5
普通护理专业中专毕业生
毕业后进入临床培训基地,培训周期两年。用一年时间学习麻醉相关专业理论、麻醉专业理论和麻醉护理学(麻醉护理、重症监护护理、疼痛护理)的课程。用一年时间进行临床技能、临床技术的规范化培训,达到临床工作的要求。
学业结束均须通过统一考试,获得护士执照和麻醉专科护士执照,达到持证上岗的要求。培训基地可以先行试点,取得经验,逐步推广。
4
学历教育
加强学历教育
现在国内已有少数医学院开展了麻醉护理(方向)的教育工作,需要进一步扩大和加强。
4.1.1
在各省、市、自治区选择条件较好的1~2所医学院校开设麻醉护理(方向)本科学教育,有序、有计划的开展此项工作,不要无序的都上,此项工作最好有高等医学教育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制定标准,审查通过后招生。
4.1.2
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
在04年版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的发展、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实际需要进行修改与完善;还可以出版有关麻醉护理专业培训的书籍。
4.1.3
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
举办专业教师培训班,提高专业教师的理论基础、临床技能和教学水平,开展教学研究工作,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和优秀课件交流,使从事麻醉护理教学的老师尽快达到较高的水平。
4.1. 4
开展麻醉护理硕士教育,进行麻醉护理研究
在有条件的硕士研究生点,要尝试招收麻醉护理专业的研究生,进行麻醉护理硕士教育。其一为大学培养该专业的教师,改变从事该专业教师的构成,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其二通过麻醉护理专业研究生的科研工作,为该专业注入学科发展的活力,奠定坚实的学科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需求增加,以及医保政策的逐渐落实,会出现一个医院快速发展局面,对医疗和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会更高。麻醉护士的出现是适应麻醉学科的发展规律而产生的新生事物,我们麻醉界和麻醉教育界的同仁要珍惜和呵护这个新生事物,给她以关爱,使它能健康、茁壮的快速成长。所以要根据现状和我国的特点理清思路,做好规划,从长计议。从现在做起,抓住我国改革发展的大好时机,拿出可行的办法,选好试点做出样板,获得卫生行政部门的认可,使麻醉专科护理工作借改革开放的大潮,顺利批准,有序成长,这即是完善麻醉学科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完善护理学发展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