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上海东方医院麻醉科姜桢教授点评: 看了“新青年麻醉论坛”主动脉瓣双病变病人的病例,我忍不住想说一点点我的想法: 关于主动脉瓣狭窄加关闭不全的病人,心肌肥厚和心腔的扩大的病理改变,麻醉的要求和重点书上都有,不再多述。 从这个病人的病历描述和超声的报告来看:男性,51岁,62kg、身高170cm。术前临床诊断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并中度关闭不全,二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冠心病单支病变(右冠状动脉60%狭窄)、心功能III级。 心电图:窦性心律71次/分。心脏超声:主动脉瓣环25mm、左房径40mm、右室径16mm、室间隔15mm、左室径57mm、左室后壁12mm、升主动脉31mm、主动脉瓣流速5.97m/s、肺动脉瓣流速0.73m/s、 心室舒张末容积151ml、ESV75ml、SV76ml、EF50%、CO5.7L/m、左房、左室稍大,右房室大小正常,左室壁对称性增厚,左室波动未见明显异常,提示:主动脉瓣钙化并重度狭窄、中度关闭不全、左房、左室增大、左室壁增厚、二三尖瓣轻度反流、左室舒张功能减低、收缩功能正常。冠脉造影示:右冠状动脉60%狭窄。
1. 术前病情似乎并不是太重。因为:ESV75ml、SV76ml、EF50%、CO5.7L/m,心律还是窦性的,心功能III级。 2. 麻醉的诱导还是较顺利的,不知道诱导前的心率是多少,14:36诱导完后的血压120/54还可以,但对于主动脉瓣狭窄加关闭不全的病人心率51次/分有点慢了,中心静脉压也低了些(4)。 3. 15:10,估计在切皮,劈胸骨……,心率为70次左右,是理想的,不知道为什么CVP只有0?麻醉的维持用了什么药?麻醉诱导的前后有没有血气? 4. 15:24在外科处理心包时发生室颤,可以把它看作是外科操作(操作粗暴、牵拉心包……)有一定关系,应该认为还是辛运的,因为还好没有发生在诱导时,此时心包已经切开了,既然已经暴露心脏了,只要打上肝素就可以插主动脉管和腔静脉管,开始体外循环了,动作快一点5分钟之内可以完成。因为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的病人一旦发生室颤,心脏复苏的困难很大,尤其像这个病人那样,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去心脏复苏,也不太可能复苏。而是此时心脏 “胀”(心脏静脉压突然从0上升到15),使体外后心肌复苏的带来难度,是一个非常不利因素。 5. 一旦体外循环建立,即使室颤也不怕,心脏是“空”的,争取早点打停跳液,使心脏在舒张状态下彻底停跳。按照我们的经验体外开始后为心脏等脏器保护(尤其是心脏)给乌司它丁1万单位/kg,和精氨酸5克。 6. 体外开始后,虽然是体外机器组的时刻,但作为一个麻醉医生,要主控全局面。维持灌注的流量,阻力;不只是维持一个血压水平。重要的是: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及早发现、处理紊乱。不知道整个体外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和血气。高血糖要处理!(起码可以看到病人的应激没有得到良好的控制)乳酸为什么那么高?什么时候开始高的?体外循环期间乳酸高起码说明组织缺氧,无氧代谢导致的乳酸性酸中毒。应加强体外循环期间的管理,相互提醒、督促,早发现早处理。提高灌注压、灌注流量、适当运用外周血管扩张药的联合使用、纠酸,改善微循环的氧合。体外循环中常用的超滤常能有效低逆转乳酸的继续增高。 7. 主动脉阻断开放时查的血气怎么样?既然心脏是自动复跳的,为什么要用多巴,硝酸甘油、肾上腺素?什么时候开始用的?一般在主动脉钳闭开放前,为“迎接”心脏复跳,需要事先纠正之前灌注不良而导致的内环境紊乱到正常范围(乳酸是什么时候高的?),视情况,适当用正性肌力药,不使能够自动复跳的心脏太激动,发生室颤(此病例似乎是过于激动?)。如果主动脉阻断开放后,心脏不跳,细颤,在确认不是高钾,(如果左心胀,用手排空不行时,需要行左心引流) 可以适当用肾上腺素使心脏复跳或变粗颤(为防止肾上腺素的强大α作用,要注意肾上腺素的量,我们经常同时用一点点硝酸甘油)再电击除颤。 8. 反复室颤要分析原因:是低钾?低镁?纠正!是肾上腺素致心脏“太激动”?是冠脉有气?处理!右冠状动脉60%的狭窄,不至于发生顽固性室颤! 9. 对于顽固性室颤,在纠正内环境平衡后,在无禁忌症时,选用可达龙,为不影响心肌收缩力,建议首次量150mg/10分钟,用完后除颤(成人),此时即使心肌收缩力差一点点也不怕,因为还在体外循环中,主要的是先让心脏先跳起来!如果除颤不成功,再追加75mg可达龙,一般只要外科手术没有问题,内环境纠正后,都能复跳。(即450mg(3支)加于50ml 5&葡萄糖内,最先10分钟以90ml/h泵入,以后给持续量1ml/10kg体重/h)记得需要用起搏器保驾。 10. 本人此时不太用艾司洛尔,如果需要用,就说明是你之前用的肾上腺素使心脏太激动了。 11. 钙的问题看血气报告,低就纠正,但不要过。用钙就用氯化钙,无机钙离子直接发挥作用。只要心肌收缩力是好的,稍微低一点点,没有必要处理太及时,太主动。因为体外循环,主动脉钳闭后是“钙超载”,要把心肌收缩力和钙离子浓度结合起来看,尤其是心室肌肥厚的病人。 12. 为提高心脏的复跳的可能,为改善心、肺的缺血再灌注,我通常在主动脉钳闭开放时再给一次乌司它丁1万单位/kg,和精氨酸5克。(这是多年前再中山医院做心脏麻醉,尤其是心脏移植和心肺移植的经验,仅供参考) 13. 我对于最近有些医生对多巴胺的“指责”不太理解,最近曾与美国的彭勇刚教授和刘虹教授沟通过,据彭勇刚教授说美国都不用多巴胺,刘虹教授说他们心内科是在用的,外科不太用……。我在选用血管活性药时是采取“从机理上分析:缺什么,用什么”譬如说:我专长是处理肺高压,对于伴肺动脉高压的右心衰,对于“对β受体反应“低调下调”的双心衰“,我经常联合用米力农,是用它特有的“心肌正性舒张”作用和高压肺血管阻力的扩张作用,当然对于它伴随的外周血管扩张作用,有时不得不“用适当量的去甲肾上腺素”来抵消。 对于肾上腺素能药物,我想运用邓硕曾教授文章中的一些观点来思考:1948 年Ahguist 提出了受体学说,它伴随50多年的麻醉生涯 ,α、β 受体学说指引我正确使用肾上腺素能药物,包括儿茶酚胺类和非儿茶酚胺类,从而挽救了不少病人的生命。 从纯 α到 β受体激动药的“光谱”上,排列着各种强弱不等的 α+β 受体激动药,兴奋 α受体使血管收缩,兴奋β受体使心率加快血管扩张。按照α、β受体的强度进行排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