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英国麻醉医生Brain Sellick描述了一种新的方法来控制麻醉诱导期间胃内容物反流。这个被称为环状软骨压迫(Cricoid Pressure,CP)的手法“通过在环状软骨施加向后的压力暂时封闭上段食管,以防止胃内容物到达咽部,预防反流”。Sellick手法迅速成为快速序贯诱导气管插管(rapid sequence induction and intubation, RSII)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取代了常用的头部抬高体位。然而,自从此方法被提出并推广以来,临床医生提出了许多有关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争议,尤其是近20年来,有些学者甚至建议废弃该项操作。 这些争议包括该操作的必要性,预防反流误吸的有效性,量化压迫环状软骨的压力,以及其在某些临床病例和胃管存在时的可靠性。环状软骨压迫的相关并发症也被报道,例如气道阻塞导致的对于手动通气、喉部可视化、气管插管、声门上装置放置和下食管括约肌松弛的干扰效应等。来自美国芝加哥Masonic医学中心麻醉科的Salem等学者查阅了有关CP的大量文献,撰写此综述,发表在《Anesthesiology》2017年1月的网络刊上,旨在鉴别和尝试解决与CP相关的争议。 有效的环状软骨压迫需要施加足够的外力来封闭食管入口,同时避免气道相关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大多数是由于过度或不适当的压力,或由于环状软骨压迫的错误使用而引起的。因为简单易用且可靠的环状软骨压迫装置目前未商业化,所以需要使用环状软骨压迫模拟装置来定期训练临床医疗人员是非常需要的。 作者在PubMed中使用“环状软骨压迫”进行搜索,论文范围为1961年1月至2016年3月之间,由两位作者独立地筛选超过550篇检索文章的标题和摘要。从每个选定的文章的参考列表筛选额外的相关信息。目标文章是与环状软骨压迫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