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乔晖 上海市五官科医院 麻醉科 新知识 这次大会并没有设置分会场,全体参会人员集中在大会议室内听讲座,省去了以往同时有两个感兴趣讲座时选择困难的纠结。茶歇时在走廊内铺开进行壁报交流,半小时后全体又回到会议室内听课,整个流程清晰高效。 大会开场演讲者是来自英国皇家医院的Tim Cook教授,他是4th National Audit Project(NAP4)的作者。NAP4是在气道管理领域影响力巨大的文献,发表在BJA,是BJA目前引用率排名第三的文献。短短4年间改变了临床医师60%的临床实践。而且这一研究的结果确实来之不易,没有任何资助,包括从选题、筹款到实施完全由麻醉医师完成。作用在于体现了全国合作项目对医疗健康服务的影响和作用;而且经得起时间检验,其影响不仅仅不限于手术室;同时强调了ICU内存在的风险;驱动着临床医师改进临床实践质量。 2015年DAS刚刚发布的对于成人未预料的困难插管的处理指南是大会的推荐阅读文章。此指南通过简明清晰的路径涵盖了常规诱导及快速顺序诱导过程中遇到的未预料的困难插管。指南分为Plan ABCD,4个处理方案应该按顺序进行。第一处理方案:喉镜插管,合适体位,充分预给氧,合适肌松,最多试3次喉镜下插管,考虑开始就用可视喉镜;第二处理方案,应用喉罩供氧,有条件尽量使用二代喉罩,比第一代喉罩明显降低误吸危险,容易正确位置放置,封闭好,增加病人安全。喉罩最多尝试2次;第三处理方案,肌松后最后一次双人双手面罩加压供氧;第四处理方案:紧急气道下环甲膜切开,所有麻醉医师必须接受环甲膜切开的训练,横切口,刀片进入环甲膜,将刀片90度旋转,刀刃朝向尾端,放入Bougie引导管,再经引导管放入小口经的气管导管。 大会设置了两场别有趣味主题辩论演讲,通过两位讲者从不同角度的演讲带出对目前临床实践的思考,分别为:快速顺序诱导(RSI)是否过时? 以及紧急外科气道通过细针穿刺还是环甲膜切开(needle or knife)? RSI中的争议包括使用硫喷妥钠还是丙泊酚,是否合用阿片类药物等,其中争议最大的还是Sellick手法也就是甲状软骨加压(CP)的使用。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无法设计符合伦理的前瞻性对照研究从而造成临床循证依据不够。讲者提出临床上使用CP的正确率只有10%,而且会造成食道移位,气道梗阻,喉镜暴露及导管置入困难以及恶心返流等问题。但是在出现足够的证据前,对于饱胃病人的气道处理的标准答案还是要加上快速顺序诱导及环状软骨加压。第二场辩论中,支持环甲膜切开的讲者认为,目前环甲膜穿刺喷射通气的失败率及气压伤发生率均较高,分别为38%及33%。而且将甲状软骨形成的空间比喻为有坚实后壁的笼子,消除临床上对使用手术刀相关损伤的顾虑。并且指出能用细针解决的问题通常也能通过改变体位抬高上半身抬下颌来解决。 ![]() 饶有兴趣的病例讨论 壁报交流(E-Poster)本次大会总共近400篇摘要,其中我国的专家教授也积极发出中国的声音。有关魏华锋教授发明的魏氏经鼻喷射导管或气管插管用于声门上喷射通气的壁报有5篇,分别介绍了声门上气道在急诊肥胖病人心导管治疗、甲状腺手术后无法插管无法通气状态(CICV)、显微喉镜声带息肉切除手术以及清醒插管中的应用。马武华教授发布广东省困难气道管理的调查结果以及积极推广其发明的困难气道ABS流程。值得骄傲的是,田鸣教授的学生苏凯关于气管插管损伤的原创性研究,首次提出声门下损伤的评分方法,并获得大会论文第二名。其他极富新意和创新的壁报也让人记忆深刻,包括通过小儿面罩组装的简易TSE-PAP面罩,简单判断纤支镜操作的优势手等。 ![]() 笔者壁报交流 新设备 大会展示了前沿的气道设备及管理理念。其中在大会发言、壁报、展台都可以经常看到这样的热门关键词:经鼻湿化快速吹入气体交换通气装置(THRIVE,Optiflow),通过窒息性通气和氧合以及CPAP,能维持20-40分钟的氧合,维持氧饱和度大于90%,虽然机制未明,还能保持一定的二氧化碳清除率,临床应用前景可期。需要注意的是在完全气道梗阻中无法改善氧合,也不能替代常规的气管插管,只是在某些特定场合中能给临床医师额外的处理时间。纤支镜训练模拟系统,除了可以进行常规纤支镜操作外,可以模拟各种病例生理状态,比如巨大占位、解剖异常等。Ventrain是一种便携的供氧装置,其特点在于能进行主动呼气,相对于喷射通气理论上能减少气压伤的风险。魏教授也在expert session中介绍了WEI Jet Endotracheal Tube (WEI JET) 以及 WEI Nasal Jet Tune (WEI NASAL JET, WNJ),用于声门上喷射通气维持氧合。类似的新设备还有很多,相信其中一些理念可能会甚至改变今后气道管理指南的制定,进一步改善临床实践,提高病人安全。 ![]() 仪器展台 Workshop此次大会除了主题演讲、壁报交流、产品展示外,其引以为豪的最大的气管管理模拟workshop在爱尔兰麻醉医师学院内进行,仅有的上下午两场各50个名额早早预定完毕。利用多媒体高科技演示及现场人员极高的参与度是此workshop的特点,病例展示通过视频播放、示教室实时传输及模拟人体模型等方式,参加的学员可以通过投票器进行下一步处理方式的选择,主持人掌握着现场讨论,不会冷场。在情景模拟环节,几个人分为一组参与模拟病例的处理,各国麻醉专家快速反应处理及对气道处理指南的掌握和灵活应用让人印象深刻。 ![]() workshop模拟病例讨论 ![]() ![]() ![]() ![]() ![]() 新青年麻醉论坛微信号:xqnmzcn新青年 新麻醉 新思想*合作,投稿,平台交流 请加微信:xyzcn99共创麻醉人自己的微平台,欢迎投稿荐稿! |
|关于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新青年麻醉论坛
( 浙ICP备19050841号-1 )
GMT+8, 2025-7-17 17:18 , Processed in 0.123159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