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V×HR。 该概念已被反复验证,虽然这些理论尚不完善,但是对已经理解这一理论的医生来说不失为一个有力工具。 肺动脉漂浮导管揭开了理解临床循环的新纪元--暨“左心室是循环中心”的观点。前后负荷和心肌收缩力是心输出量的决定因素。 CO=(MAP-RAP)/SVR MAP:平均动脉压 RAP:右房压 SVR:全身血管阻力 右心功能受限的患者,可采用以下公式: CO=(P ̄A-LAP)/PVR P ̄A:平均肺动脉压 LAP:左房压 PVR:肺循环阻力 该观点在很多情况下遇到了挫折,最重要的是它所测得的充盈压结果与超声心动图评估所得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之间缺乏良好的相关性。超声心动图证明左室顺应性远远超过了之前任何人的想象。任何患者任何时候的循环状态均是静脉循环和心泵功能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所有以上认识促成现在对于血流动力学的理解,即为静脉回流和心脏生理的综合作用。衍生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对休克患者的评估。什么是休克?休克时组织缺氧和器官功能障碍导致的全身组织灌注不足。休克常会出现低血压,但是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低血压是休克的晚期征象,临床医生应该将器官功能障碍作为平均休克的指标。 休克的体征: ——神志改变 ——少尿 ——混合静脉或中心静脉氧饱和度降低 ——低血压、心律失常 ——乳酸中毒 ——外周性发绀(可变) 在危重病和创伤的有关文献中,复苏的终点已有所改变。在继续将MAP和CVP这些传统指标当做复苏终点指标的同时。混合/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和血乳酸水平也越来越受到关注。随之血清乳酸测定的推广、大量液体复苏时高氯性酸中毒的进一步认识,临床上基本将碱剩余/碱缺失的值作为判断复苏适当与否的指标。虽然近几年大家对中心静脉氧合的兴趣有所下降,但是中心静脉氧合仍是氧供是否充分的一个有用指标。 Fick方程: SvO2(CvO2)=CaO2-VO2/Qt Sv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CvO2混合静脉血氧含量; CaO2:动脉血氧含量; VO2氧耗; Qt:心输出量 这是反应了氧耗、心输出量和动脉血氧含量之间的关系。表明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只有在外周组织氧供满足氧耗的情况下才能维持正常的范围。重要的是随之组织氧供持续减少,而氧摄取持续增加,组织最终将不能够摄取更多的氧气。倘若发生这种情况,危机会接踵而至。
上图,氧摄取率随氧供降低而增加;当组织氧摄取达到临界值(临界摄取率ERc),氧供也达到临界(Qo2c)(蓝线)。氧供进一步降低将导致氧耗减少(红线)。
心脏舒张功能不全常常未被认识,它是休克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上图显示的是血管扩张或高心输出量性休克特征:宽脉压。血管扩张性休克患者脉压总是高于收缩压的一半,而低心输出量休克患者的脉压明显低于正常。患者血压80/30mmHg几乎都并存有血管扩张性休克,而80/60mmHg的血压可能是低输出性的。举个例子,序贯扩张性休克患者对毛细血管再灌注很敏感,而低心输出量休克患者毛细血管再灌注反应延迟。 *欢迎关注“新青年麻醉论坛” 微信号:xqnmzcn |
|关于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新青年麻醉论坛
( 浙ICP备19050841号-1 )
GMT+8, 2025-11-11 15:00 , Processed in 0.095797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