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麻醉 视频 中级
查看: 886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臂丛神经阻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9-3 17:14: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施行臂丛神经阻滞中有多种途径和方法,但要达到理想、完善的麻醉效果却非常不易。我们从1995年开始探索应用肌间沟臂丛神经扇形注射阻滞法,与传统的肌间沟法比较,取得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ASAⅠ~Ⅱ择期行各类上肢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60例。A组为传统肌间沟阻滞法,B组为肌间沟扇形阻滞法。
  
  1.2 麻醉方法 局麻药用0.75%布比卡因10ml+2%利多卡因10ml+0.9%氯化钠5ml。两组进针均为肌间沟和环状软骨水平线的交点,刺向C 6 横突。A组找到异感后一次性注药;若反复找不到异感,则针尖抵C 6 横突,稍退针一次性注药。B组不找异感,针尖抵C 6 横突后,稍退针注5ml局麻药,然后退针至皮下,调整进针方向,围绕第1次注药点的上、下、左、右旁开0.3~0.5cm再穿刺,触到C 6 横突稍后退针注药。上、下两点各注6ml,左、右两点各注4ml,所有病例均由同一麻醉医师操作并观察麻醉效果及并发症。
  
  1.3 疗效判断标准 优,阻滞完善,患者自觉无痛,肌松良好不需加辅助药;良,阻滞不完全,患者有痛感,需加局麻或辅助药;差,患者感觉明显疼痛,需改麻醉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ˉ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种类、年龄、体重、性别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组效果优者20例(33.3%)、良者32例(53.3%),差者8例(13.3%)。B组优者54例(90.0%),良者6例(10.0%)。B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1)。A组尺神经阻滞不全或延迟为38例,B组仅为5例(P<0.01)。A组效果差者为8例,其中5例再行肌间扇形阻滞,效果满意。B组有1例发生霍纳综合征。
  
  3 讨论
  
  笔者解剖、观察了13具尸体26侧臂丛结构,发现臂丛鞘是一多腔结构,有许多薄厚不一、排列无规律的纵隔膜和横隔膜,有些还比较坚韧,以针刺之尚能体会到突破感。这是根据单一臂丛鞘理论实施一针阻滞法,许多病例神经阻 滞效果出现缓慢和阻滞不完善的原因。
  
  臂丛三干在肌间沟内是上下排列,尺神经源于臂丛神经下干前支内侧束,位置最深、最低。传统肌间沟法进针寻得异感即注药,一般位置较表浅,离下干较远,药液仅靠局部张力在臂丛鞘内扩散、浸润,所以尺神经阻滞经常延迟或不全。扇形阻滞法依据臂丛鞘是一多腔结构的原理,存在有横隔膜、纵隔膜,且变异型臂丛占16.46%,所以将局麻药在5个点位上扇形注射到臂丛鞘的多个部位,每个注射点相距0.3~0.5cm,以期达到在C 6 横截面上臂丛各个干和股均有药液浸润,提高了麻醉的完善率。目前临床上一般用20~30cm局麻药作臂丛神经阻滞,此药量不足以扩散到整个臂丛鞘。因此用扇形阻滞法尽量把有限的局麻药注射到臂丛各个神经干周围,才能取得更加完善的麻醉效果。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热帖

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会员注册

x

有奖活动:我为论坛出谋划策!! ←点击查看详情

2#
发表于 2008-10-31 10:59:12 | 只看该作者
肌间沟臂从阻滞,找好点后,(左侧)右手持针,左手握住病人的前臂,有肌肉跳动时,固定针回抽确认后推药。右侧时相反,效果很好。
   大家可以试试!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活动公告:做任务得积分和权限(新手奖励计划) (←点击查看详情)

3#
发表于 2008-10-31 22:16: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angning123 于 2008-10-31 10:59 发表
肌间沟臂从阻滞,找好点后,(左侧)右手持针,左手握住病人的前臂,有肌肉跳动时,固定针回抽确认后推药。右侧时相反,效果很好。
   大家可以试试!

楼主所说的那个“肌肉跳动”应该是肩胛舌骨肌的跳动。但不明白你的此目的是什么?肌间法穿刺,在前、中斜角肌间隙会有肩胛舌骨肌横过,可在此肌上方(锁骨骨折时)或下方进针,针尖朝向内下,但不要太深。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4#
发表于 2017-8-3 19:15:32 | 只看该作者
还是大医院的经验丰富,基层医院病人病例少,动手条件有限,学习了。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5#
发表于 2022-7-14 09:51:04 | 只看该作者
肌间沟臂从阻滞,找好点很重要。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6#
发表于 2023-3-16 12:00:01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能解释一下扇形阻滞法的具体方法吗。第一次听说。多谢了

 友情提示:论坛资源下载与分享的详细说明  (←点击查看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郑重声明 本站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所发布资源均来源于网络,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权,请联络我们。我们将立刻删除侵权资源,并向版权所有者致以诚挚的歉意!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搜索 官方QQ群

QQ|关于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新青年麻醉论坛 ( 浙ICP备19050841号-1 )

GMT+8, 2025-2-3 02:56 , Processed in 0.178215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