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输血导致死亡的三个最常见的原因是细菌污染、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误输血。 2 灌注良好且低血压时间不长(如1小时)的患者可以耐受多单位输血而不出现凝血障碍。低血压且输入多单位血的患者可能有类似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库血稀释凝血因子导致的凝血障碍。 3 稀释性血小板减少症是接受多单位库存血患者出血原因之一,与输注的是全血或PRBCS 无关,急性诱导的血小板减少患者(如血液输注)与慢性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相比,在较高血小板水平即可出现出血倾向。 4 假如PTT时间为正常1.5倍或更长而其他试验正常,出血可能是因子Ⅴ、Ⅷ水平低所致,可通过除血小板之外的所有凝血因子的FFP或冷沉淀治疗。 5 输入9-10单位后估计还要输血时即应预定血小板,在输入20-25单位血后给予血小板比较理想。 6 新鲜血(6小时或小于6小时的未冷藏血)在广泛出血患者有奇特效果,每单位新鲜全血至少相当于8-10单位血小板一样有效。 7 FFP输注量以达到血浆因子浓度的30%为准(通常给予10-15ml/kg的FFP),在PT或PTT>1.5倍正常时间、因子Ⅴ、Ⅷ低于正常25%时使用或PT、PTT不能及时检查时,对输血超过一倍血容量的患者用于纠正凝血因子缺乏的出血。但华法令紧急逆转时5-8ml/kg已经足够。FPP禁用于增加血浆容量或白蛋白浓度。 8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在库存全血中并不减少,如果体内血浆纤维蛋白原低(<150mg/100ml),就不考虑稀释性凝血障碍,而强烈提示DIC或类DIC综合征。但使用PRBCS 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下降。 9 外科手术期间充分的止血只需要5%-20%的Ⅴ因子和30%的Ⅷ因子,但这些因子缺乏可能加重其他原因如输血中的稀释性血小板减少等的出血。 10 枸橼酸盐中毒少见,枸橼酸盐中毒时高钾少见,库血必须以120ml/min或更快速度输注才能出现显著的高钾血症。补钙应建立在明确诊断高血钾基础之上。10%氯化钙同比10%葡萄糖酸钙可提供3倍多的钙,因为氯化钙的分子量为147,而葡萄糖酸钙为448。 低温、肝疾患、肝移植和过度换气增加枸橼酸中毒的可能。 低水平钙的确发生在低血流量状态,但这种不正常的离子钙浓度的降低不易通过静脉注射常规剂量的钙盐纠正,在不补充钙的情况下随着循环状况的改善(即输血),离子钙水平最终增加。即使在低输出量患者,笔者相信更应强调对潜在紊乱的纠正(即低血容量),而常不用给钙。 11 外科对输血2-21天后出现无法解释的血细胞比容下降患者,即使没有明显溶血反应,也应注意鉴加别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常见抗体来自Rh和Kidd系统而非ABO系统。 12 输血导致感染梅毒可能性小,因梅毒螺旋体不能在1-6℃的储存温度下存活,血小板浓缩液是最可能有关的血液成分。 13 纤维蛋白胶来源于纤维蛋白原和因子ⅫⅠ(纤维蛋白蛋白稳定因子),含有用于外科术野止血的可溶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这是血浆提取物,应警惕其潜在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