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技术规范 麻醉前访视与谈话 1询问患者(或其监护人)是否认真阅读关于麻醉的宣教资料,如未阅读,应待其阅读后开始。门诊镇静病例可免去此步骤。 2向其说明预备接受的麻醉方法及特殊治疗方法。 3针对患者接受的麻醉方法,询问患者(或其监护人)对麻醉工作的疑问,并合理解答,但谢绝回答关于病情与手术相关的问题。 4让患者(或其监护人)阅读麻醉知情同意书。 5告知患者(或其监护人)此知情同意书为上海市麻醉规范化文本,其罗列了与麻醉有关的几乎所有可能的并发症,但其发生率较低。 6告知患者(或其监护人)其特有的病情与手术类型所致的发生几率较大的围麻醉期并发症。 7请患者(或其监护人)理解告知内容并在同意书上签名。 8让患者(或其监护人)了解任何时间对麻醉有疑问需要解答都可以联系并咨询麻醉医生。 围麻醉期心肺复苏 评估是否心跳呼吸骤停: *意识消失(全麻中无法判断) *无自主呼吸或仅为喘息(全麻中无法判断) *心电图改变(室颤、室速、室性复合波或无心电活动) *指脉氧饱和度监测波形消失 *呼末二氧化碳监测波形消失 *有创动脉压力监测波形消失 *外周动脉波动消失(仅作参考) 启动心肺复苏:呼叫支援,同时开始胸外按压和人工通气,并准备抢救车和除颤仪。 胸外按压:在建立有效循环之前不得中断胸外按压,电击时暂停,但随后(尽可能少于10秒)继续按压,每次按压后保证胸部回弹。 (1) 成人:胸骨中下1/3处,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5cm。 (2)幼儿:双手环抱,拇指交叠按压胸骨中下1/3处,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为胸廓厚度的1/3。
无法进行胸外按压或手术本身使之可行时才考虑行胸内心脏按摩。
人工通气: *建立或依靠原人工气道开始机控通气,一般为气管插管。 *人工通气频率为8-10次/分,避免过度通气。 除颤:须在2分钟内完成电击 *用200J – 300J – 360J逐步递增作为除颤能量,儿童按4-9J/kg计算。 *同步电复律不得用于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多形性心动过速(不规则室性心动过速),这类心率需要给予高能量的非同步电击(即除颤剂量)。 *电击除颤的操作步骤为:①电极板涂以导电糊或垫上盐水纱布;②接通电源,确定非同步相放电;③选择能量水平及充电;④按要求正确放置电极板,一块放在胸骨右缘第2~3肋间(心底部),另一块放在左腋前线第5~6肋间(心尖部);⑤按压放电电钮。 在上述方法不能有效恢复正常心律和有效血流动力的情况下,在继续胸外按压和人工通气的同时,进行药物复苏。 药物复苏: *成人肾上腺素剂量为每次1mg静脉注射,必要时每隔3-5min重复1次,可连续使用;儿童肾上腺素剂量为每次0.01 mg/kg(1∶10000溶液),静脉或骨髓腔内给药。 *如果没有静脉通道,可气管内给肾上腺素。成人每次2-2.5mg(稀释入10mlNS中),儿童0.1mg/kg,间隔5分钟可重复1次。 *心动过缓或房室结传导阻滞时可经静脉推注阿托品,成人0.5mg,可重复直至总量达3mg;儿童0.02mg/kg,最大剂量1mg。无效则准备经皮起搏,等待期间可以经静脉持续输注肾上腺素(2-10μg/min)。 * 出现室颤和无脉性室速,并且对CPR和除颤无反应时,考虑使用:
胺碘酮 :首次剂量300mg静脉注射,可追加一剂150mg。
利多卡因:首次剂量为1-1.5mg/kg,可间隔5-10min重复给予0.5-0.75mg/kg静推,总剂量3mg/kg。
硫酸镁:1- 2g,用5%GS 10ml稀释5-20min内静脉推入(可有效终止尖端扭转型室速)。
终止心肺复苏的标准: *患者循环已有效恢复(自主心律、动脉压波形和数值以及呼末二氧化碳波形恢复且数值超过10mmHg)。 *上述指标在CPR持续30min后未恢复,在与患者委托人或监护人讨论协商后终止复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