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感染/感染后因素 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感染性疾病也会导致缓慢性心律失常。
锥虫(Trypanosomacruzi)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全球受感染人数超过1000万,感染后导致Chagas病。寄生虫通过皮肤侵入患者体内,进而繁殖,主要侵犯心脏和消化系统。高达30%的感染患者会出现因病原菌直接侵入心脏造成心功能不全、心肌细胞的损害以及炎性损伤。扩张性心肌病、终末期心衰以及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也很常见。
包虫(Borrelia)感染导致的Lyme病也会出现缓慢性心律失常。报道显示美国包虫病的发病率为0.013%,我国相关资料不详。回顾性研究证实,高达8%的患者会累及心脏。90%的心脏受累者表现为房室传导阻滞(包括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所有的心肌炎患者中,50%为病毒感染导致。科萨奇病毒B和细小病毒19是两大主要病因。心肌炎损害表现为心肌细胞损伤所致的心衰以及传导系统受损所致的房室传导阻滞。
近几年梅毒感染病例在全球均呈复苏趋势,我国亦不例外。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感染人体后,会造成心血管系统损害,常见也有大动脉炎、主动脉瘤及瓣膜病等,心脏传导系统受累后将出现缓慢型心律失常。
5.中毒因素 许多药物的治疗剂量或过量通常会成为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罪魁祸首,急诊科医生应该及时明确并治疗这类疾病。β-受体阻滞剂和钙离子拮抗剂很可能会导致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服用的药物往往因为各种原因在无意间就会过量吸收,明确就诊患者的服药清单往往能够发现致病药物。例如地高辛就是一种常见的导致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药物,高达35%的服药患者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此类中毒患者的治疗原则就是停药、加快排泄以及支持治疗。有些特定的解毒剂或解毒药物能够改善或逆转心动过缓(表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