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糖糖不次糖 于 2023-10-30 19:41 编辑
最初的血氧仪在上世纪30年代开发出来,用于监测航空飞行员的氧气水平,60年代Aoyagi发现,监测每搏动脉血容量的变化可以通过光谱学产生特定的动脉氧合信号来评估光传输的脉动变化,这一发现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周围组织对光的吸收,80年代研制出第一个临床用的脉搏血氧仪。它通过使用两种波长测量氧合血红蛋白和去氧血红蛋白的光吸收变化,并一直使用到今天(红色660 nm和红外940 nm)。
1993年丹麦进行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对20802名外科手术患者随机进行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对比当时的标准护理(缺氧的临床观察),该研究指出,血氧测定组低氧血症的检出率增加了 19 倍 (p < 0.00001),同时心肌缺血的情况也减少了。随即,FDA确认,所有麻醉患者都需要使用SpO2监测。所以,很难想象在30年前,即使是在美国,SpO2也不是完全配备的。即使在前几年,SpO2也只被急诊,重症和麻醉所熟练了解。
早期动脉血氧仪的问题就显现了出来,包括:指甲油、寒战或运动伪影、心律失常、远端灌注不良、皮肤色素沉着、缺氧敏感性差、和血红蛋白改变导致患者的血氧波形不准确。直到COVID-19全面爆发的时候,指脉氧才被大众所熟知,而我,也是在之后才知道他的一些缺点。只是NEJM杂志2020年的一篇correspondence(NEJM, 2020, 2477-2478.)报道了不同种族之间SpO2的差别。直到前几天,在做一例黑人无痛胃肠镜的时候才感受到,什么叫看不到嘴唇脸色,而SpO2不能显示的尴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