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麻醉 视频 中级
查看: 21278|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佳硬膜外麻醉操作规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8-3 21:03: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佳硬膜外麻醉操作规程探讨
[2005-01-20]
  
A Discussion about the Standard of Epidural Anesthesia
  
李茂兵 Maobing Li 浙江省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浙江311600
Department of Anesthesia , Jiand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 Zhejiang 311611
  
    对于符合硬膜外麻醉(以下简称硬麻)适应症的患者,麻醉科医生总希望麻醉效果最好,患者感到最舒适,而麻醉并发症最少。
    影响硬麻效果的主要因素为穿刺点的选择以及局麻药的容积和剂量;病人的体位、药液的种类、药液的重力作用、注药的速率以及置管的方向和方式在临床上也可观察到一些影响[1];穿刺路径、穿刺针头斜面方向以及穿刺次数的多少则影响到穿刺的损伤程度;另外,适时适量的静脉辅助用药则可让患者感到更舒适
    本文试图探讨如何使硬麻主要操作步骤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一、
开放静脉输液通道,作好急救准备
二、
体位

    硬麻的常用体位是侧卧位。孕妇硬麻一律取左侧卧位,因其妊辰子宫在不同程度右旋。麻醉试验剂量一般是在硬麻穿刺成功后仍保持侧卧位时注入的,考虑到药液的重力影响,若是身体一侧部位的手术,摆麻醉体位时,手术侧应在下方,如阑尾切除术的麻醉体位应取右侧卧位。高位硬麻应取左侧卧位,因为医生持针穿刺时,左侧卧位比右侧卧位要相对顺手。
    在手术开始前可通过调整体位来阻滞平面若为左(或右)侧手术,则将体位调治左(或右)斜位;或阻滞平面低(或高)与手术部位,可视情况追加局麻药后将体位调至头低脚高(或头高脚低)位。这同样是利用了局麻药的重力作用。
三、
穿刺点的选择  
以手术部位的中心为依据,根据脊神经的体表分布规律,选择相适应的脊椎间隙进行穿刺。  
四、
无菌术  
硬膜外腔严防感染,硬麻严格执行无菌原则。例如,医生的有菌部位和有菌物品不越过麻醉包上方;消毒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半径至少15cm;消毒钳尾端应高于头端,防止消毒液回流;还要常规铺无菌巾等。  
五、
穿刺路径  
硬麻按穿刺路径分为正中法、侧入法和正中旁法[4]。正中法对韧带的损伤相对大一些,故应尽量采用后两种方法。穿刺前可估计患者适合何种穿刺路径,尽量减少因更换穿刺路径及穿刺点而引起的组织损伤。  
六、
穿刺针头斜面方向  
该因素易被忽略,但他对麻醉后腰痛确有一定影响。穿刺针头斜面在最初穿刺的2~3cm内与身体纵轴平行,估计到达黄韧带时将穿刺针旋转90°至斜面与身体纵轴垂直,这样即可减少穿刺针对组织的切割伤,又可在随后的穿刺中体会到穿过黄韧带的突破落空感。需要注意的是,不可在到达硬膜外腔后才旋转穿刺针,因为此时穿刺针可能已顶住硬膜,针体旋转可能刺破硬膜。  
七、
判断硬膜外腔的方法  
阻力消失法是判断穿刺针到达硬膜外腔的最主要的方法,另外还有负压法、正压法[4]。每种方法都无特意性,符合的指征越多,穿刺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阻力消失包括两层含义:①穿刺针穿过黄韧带时有突破落空感;②用玻璃注射器注入气水混合液时几乎感觉不到阻力。注意,硬膜外腔以少注入空气为宜,因为空气团块可能影响局麻药扩散,也可能进入血液循环引起空气栓塞。  
八、
用药  
联合用药,即将长效和短效局麻药及其效快和起效慢的局麻药相混合,以求取长补短。
    局麻药中常规加用肾上腺素,浓度为1:200,000。
应用碳酸利多卡因来缩短起效时间,延长维持时间及增强阻滞能力。
低温局麻药具有显效时间短和镇痛时间长的优点,但他亦是引起寒颤的原因之一,故不主张应用。  
九、
置管前注入试验剂量  
确定穿刺针到达硬膜外腔后,可以先注入试验剂量后在置管,这样做有几点考虑:①注入试验剂量后,硬膜外腔被相对撑开,硬膜外腔导管可相对通畅的置入;②缩短麻醉操作时间,减少手术医生的等待时间,尽快消除患者的不舒适感和不安全感[2];③注入试验剂量后,将针体旋转180°再置管,可求得更广泛的阻滞平面。因为硬膜外腔已被相对撑开,故穿刺针旋转时刺破硬膜的机会应不存在,但亦应注意防止移位太大。对于情况差的患者,仍以置管后在注药更为安全[2]。  
十、
置管方法  
导管置入硬膜外腔方向与针体方向之间的夹角应>90°,以便导管相对通常地置入。医生可将导管有弧度的尖端对准针头斜面置入,以期控制置入方向,使其置入在硬膜外腔的中央位置。置入硬膜外腔的导管长度以3~5cm为宜,太短退针时易被带出,太长易发生扭折、盘旋、偏向一侧,甚至穿过椎间孔而入椎旁[2]。  
十一、测试阻滞平面的方法  
硬麻神经阻滞的先后顺序为:交感神经、温度感觉、疼痛感觉、触觉、肌肉运动、压力感觉,最后是本体感觉的阻滞[1]。体表痛觉显著减弱的范围即阻滞平面[1]。测试阻滞平面的方法有针刺法、冷刺激法及其他客观测试方法等[4]。其实,冷刺激法中测试患者的温度觉是不够准确的,因为依据神经阻滞顺序,交感神经阻滞后体表血管扩张,患者会感到身体相应部位发热,但随之温度感觉又被阻滞,患者就不易分辨出温度的差别。硬麻最主要的目的是痛觉阻滞,所以针刺法是测量阻滞平面最直接最使用的方法。
    针刺法要用较粗钝的针头,测试时以针尖压凹皮肤为限,不可过于用力,亦不可快速针刺,以免刺破皮肤引起出血和增加患者的痛苦。  
十二、预防性静脉辅助用药  
有些手术单纯硬麻难以让患者安全舒适地度过手术期,例如,患者因惧怕手术表现得过分紧张,硬麻后发生局麻药的寒颤反应或毒性反应,硬麻阻滞效果不完善,术中因牵拉反应而致患者恶心、呕吐及心跳骤降等。在临床麻醉中还可观察到这一现象:当患者已出现诸如牵拉反应等表现时在静脉辅助用药,其剂量往往明显高于预防性用药。所以,如果无禁忌症,可在测试到阻滞平面后静注适量镇静药或神经安定镇痛药,如安定、咪唑安定、杜氟合剂、氟芬合剂、杜非合剂等。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麻醉科医生的智慧何止体现在这一方面呢?


文章虽然比较“老”,但办法还是值得我们学习。在此感谢原作者。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热帖

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会员注册

x
2#
发表于 2008-8-4 14:44:0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文章很好,其实做麻醉最重要的就是要注意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当每一个细节都做到尽善尽美,肯定就是一个完美的过程。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3#
发表于 2008-8-27 11:02:00 | 只看该作者
支持,细节决定成败。不光是对患者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有奖活动:我为论坛出谋划策!! ←点击查看详情

4#
发表于 2008-9-2 20:16:14 | 只看该作者
分析很好小心仔细,记住要点是 关键。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5#
发表于 2010-4-2 09:08:57 | 只看该作者
文章很好,学习了。细节做好是麻醉的基础

 小技巧:普通会员如何送鲜花?  (←点击查看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6#
发表于 2010-4-29 22:11:19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学习资料。
但对于③注入试验剂量后,将针体旋转180°再置管,可求得更广泛的阻滞平面。这一点,看过别的文章,不是很提倡。

论坛公告:2013年论坛版主火热招聘中!! (←点击查看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7#
发表于 2010-5-5 22:26:56 | 只看该作者
:curse:注入试验剂量后,将针体旋转180°再置管,可求得更广泛的阻滞平面。因为硬膜外腔已被相对撑开,故穿刺针旋转时刺破硬膜的机会应不存在,但亦应注意防止移位太大。对于情况差的患者,仍以置管后在注药更为安全

- -旋转180后 貌似穿破硬脊膜,还是
植入导管确定硬膜外后 安全。

 友情提示:论坛资源下载与分享的详细说明  (←点击查看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8#
发表于 2010-5-12 22:52:1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我现在总是穿刺针过黄韧带到硬膜外腔后再旋转90度   看来还得注意了

 友情提示:论坛资源下载与分享的详细说明  (←点击查看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9#
发表于 2010-7-14 20:42:49 | 只看该作者
来学习了,文章提到了很多小细节,值得注意!

 友情提示:论坛资源下载与分享的详细说明  (←点击查看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10#
发表于 2010-7-14 21:17:39 | 只看该作者
细节决定成败,好像现在不主张加付肾.

 友情提示:论坛资源下载与分享的详细说明  (←点击查看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11#
发表于 2010-7-14 21:24:32 | 只看该作者
];③注入试验剂量后,将针体旋转180°再置管
请问是什么意思.怎么做呀,谢谢

有奖活动:我为论坛出谋划策!! ←点击查看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12#
发表于 2011-7-30 10:27:48 | 只看该作者
做麻醉最重要的就是要注意细节,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做好了,可以减轻病人痛苦

有奖活动:我为论坛出谋划策!! ←点击查看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13#
发表于 2011-7-30 21:37:25 | 只看该作者
旋转180°?难道先是向尾侧穿刺,注入试验剂量后再向头侧置管?

有奖活动:我为论坛出谋划策!! ←点击查看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14#
发表于 2011-7-30 22:13:03 | 只看该作者
05年的文章。。。。。
有很多地方已经有最新的研究表明是不正确或者无意义的啊。
比如硬膜外麻醉效果与体位的关系,多篇文章研究结果是体位变化对硬膜外麻醉效果无确切意义。
另外,置管前通过穿刺针推试探量也是不明智的。
穿刺针前方可能有组织堵塞形成单向活瓣,回抽无血,推水无阻力但任然可能进入血管。
其次,即使穿刺针穿刺成功,置管时仍可能置入血管窦回抽到献血,造成本次操作失败。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还可能置管不畅需要重新穿刺置管。那这个试探剂量要推多少次?
本文太多主观推断了。。。
太久远的文章大家还是尽量不要当教材参考,麻醉需要与时俱进。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15#
发表于 2011-8-3 19:13:0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死性不改


    长见识了哦

 友情提示:论坛资源下载与分享的详细说明  (←点击查看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郑重声明 本站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所发布资源均来源于网络,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权,请联络我们。我们将立刻删除侵权资源,并向版权所有者致以诚挚的歉意!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搜索 官方QQ群

QQ|关于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新青年麻醉论坛 ( 浙ICP备19050841号-1 )

GMT+8, 2025-2-14 11:58 , Processed in 0.189705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