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下午快要下班前的20分钟产科通知要做分娩镇痛,马上要下班了,如果去做势必影响正常下班,如果不做,想到还在痛苦中挣扎的产妇肯定疼痛万分,急切盼望迅速解除痛苦,最后还是决定赶紧个她做,晚下班一会儿算了,毕竟病人要紧。
18:20,带上物品,到产科询问产妇相关情况(初产妇,25岁,18:00查宫口3cm,胎方位等正常。8年前椎管内麻醉史及“阑尾”切除史),签协议书。
18:35,硬膜外穿刺及置管顺利,回抽导管无异常,先给1%利多卡因3ml,5分钟后无腰麻体征,无头晕、唇舌发麻等现象,在给镇痛液(0.125%布匹卡因及2μg/ml芬太尼)6ml,然后持续给药6ml/h。
19:00,产妇诉无明显镇痛效果,主要为腰痛,会阴部间断疼痛。检查导管无脱出,回抽无血。导管拔出1cm,再次回抽无异常,固定导管,追加上述镇痛液5ml,继续观察。
19:10,产妇仍诉无明显镇痛效果,下肢也无麻木等异常感觉。检查双下肢皮温升高不明显,无明显镇痛平面。
自己首先怀疑导管是否在硬膜外腔?因考虑上述镇痛液局麻药浓度很低,所产生的阻滞不至于使患者感觉肢体麻木,所以无法以肢体麻木来判断导管位置。同时此浓度局麻药能否引起阻滞区域皮温升高,也不清楚,所以以此来判断是否有阻滞平面也没把握。究竟导管是否在硬膜外腔?如何来判断?用高浓度的局麻药固然可以,但势必影响病人宫缩。再三考虑后决定用0.25%的布匹卡因,再做实验。
19:20,追加0.25%布匹卡因6ml。
19:30,产妇仍诉疼痛,但感觉两小腿发困。准备继续判定效果时,产科医生查宫口发现宫口已经开全。按照规定,宫口开全后要停镇痛药,只好拔除了硬外导管。
19:40,收拾好东西回家了。到家已接近八点(18:30下班)。
回家后心里很不平静,没有做好镇痛,感觉很对不起病人,让他们花了钱又没有得到应有的结果。同时也在不断反思自己的失误在哪里。
总结的经验与教训有:
1.硬膜外分娩镇痛的缺点是显效较慢、用药量大,有一定比例的镇痛失败率。有文献报道,跟手术硬膜外麻醉的失败率2 - 4%相比,产科硬膜外镇痛的失败率为 3.5-13.5%, 甚至更高24-32%。
看来硬膜外镇痛确实有一定的失败率,不可能人人都很满意,本例可能正好如此。
2.经过多变量分析,发现下列因素和硬膜外镇痛不全有关:硬膜外镇痛时间超过6h, 整个产程镇痛时间< 1h, 放置硬外导管时出现神经根性痛,首次剂量的镇痛效果不佳,胎位异常时(枕后位或臀位)。
本例首次量效果不佳(1%利多卡因3ml,负荷量镇痛液6ml,总量9ml),可能已经提示随后镇痛会出现不好的情况,但未引起重视。此时应该及时查找其他原因,而不是盲目加大剂量。
3.宫口扩张 > 6cm时,采用腰硬联合的镇痛方法,可减少单纯硬膜外镇痛可能出现的镇痛不全。
本例在18点时宫口3cm,硬外穿刺时未查宫口,此时可能> 6cm,因为整个活跃期只有90min左右,如果此时能采用腰硬联合的方法,较好的阻滞骶神经,可能效果更确切。
4.需要继续解决的问题
a.分娩镇痛时如何准确判断硬膜外导管位置,同时又对产妇影响小。
b.分娩镇痛时,低浓度局麻药对阻滞区域的皮温变化如何?以后多加观察。
c.硬膜外分娩镇痛时,第二产程的效果如何?以后也需多加观察。
(gujunchao战友 河南麻醉医师论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