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麻醉 视频 中级
查看: 6608|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普知识] 急求以前没有麻醉的时代有关手术的图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27 00:52: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急求以前没有麻醉的时代有关手术的图片?谢谢各位老师给说说,想找来作个教案用!
楼主热帖

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会员注册

x

有奖活动:我为论坛出谋划策!! ←点击查看详情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6-10 18:12:0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1# xyz-cn99


   谢谢祥子,我得好好整理下!!!!

活动公告:做任务得积分和权限(新手奖励计划) (←点击查看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11#
发表于 2011-6-6 09:16:54 | 只看该作者

给一张更清楚的图片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10#
发表于 2011-6-3 20:37: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lisee 于 2011-6-3 20:50 编辑

1、关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古代西藏手术器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9#
发表于 2011-5-30 22:41:37 | 只看该作者
米勒麻醉学的电子版好像有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8#
 楼主| 发表于 2011-5-29 11:51:0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ggniu 等各位老师,我是想多收集点图片这样好好宣传我们麻醉专业!!!
自己要多宣传,别人(包括病人和外科医生等)才能了解我们!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7#
发表于 2011-5-28 19:23:56 | 只看该作者
自己画图
记得中央3套健康之路栏目有一期《走进麻醉医生》,这期节目有些图片,可以参考一下。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6#
发表于 2011-5-28 10:56:19 | 只看该作者
。。。传言,当时曾有医嘱如下:烈酒1瓶,医患各半,术前30分钟共勉。:funk: :funk: :funk:

有奖活动:我为论坛出谋划策!! ←点击查看详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5#
发表于 2011-5-28 10:54:25 | 只看该作者
麻醉学进展
熊利泽  

俗语说得好: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足以显示麻醉的重要性。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现代麻醉学的历史不过150余年。医学和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麻醉较之其它临床学科依然保有一份神秘,让我们揭开这神秘面纱,走进麻醉,了解麻醉。

    一、 麻醉学的起源

    在西方,没有麻醉的时代,外科手术的解决办法不外乎依赖于按压、捆绑,灌酒,放血甚至将患者击晕等方法。外科手术需要在众多壮汉的协助下进行,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按住患者,迫其接受手术,手术期间患者嚎叫挣扎,其场面之惨烈不难想象。此时衡量手术医生的优良与否主要取决于其手术的速度。传言,当时曾有医嘱如下:烈酒1瓶,医患各半,术前30分钟共勉。当年的截肢手术器械为达到快速的要求,被制作成锯斧状。著名的外科医生Velpeau也曾断论:"外科手术必然伴有疼痛,手术疼痛永远不能解决!"然而,Everything is Possible! 我国古代,早在公元2世纪,华佗就发明了"麻沸散"以实施全身麻醉进行腹腔手术。公元652年和1596年,孙思邈和李时珍分别在《备急千金药方》和《本草纲目》中介绍了曼陀罗花的麻醉作用。1743年赵学敏在其著作《串雅内编》中介绍了由草乌、川乌、天南星等组成的开刀药方。1844年12月10日,Connecticut在Hartford举办狂欢晚会,为增加气氛在现场使用了40加仑笑气,晚会中Sam Cooley受伤但未感觉到疼痛,这一现象引发了牙科医生Horace Wells的思考:笑气是否具有镇痛作用?他让John Riggs在笑气辅助下帮助自己拔掉龋齿,取得了成功。不幸的是,由于对笑气的了解和掌握不足,在随后的公开表演中失败,Horace Wells也因不堪忍受世人嘲讽而自杀,年仅33岁。两年之后,也就是1846年,在美国麻省总医院,27岁的牙科医生Morton当众示范乙醚麻醉成功,正式拉开了近代麻醉学的序幕。

    二、 麻醉的概念

    "麻醉是用药物,使病人整个机体或机体的某一部分暂时失去感觉(知觉),以达到手术无痛的目的。"其中,使整个机体失去知觉为全身麻醉;使部分机体失去感觉为局部麻醉。

    麻醉的关键问题是保障患者围手术期无痛、安全。其中包括了麻醉安全及对手术创伤、出血等情况下的安全保障。因此麻醉医生被誉为"无影灯下的生命守护者"。也对麻醉医生的工作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一定要专心!

    三、 现代麻醉的发展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麻醉药物有限(乙醚、硫喷妥钠),麻醉设备简陋(无监护设备)以及麻醉人才奇缺(多由护士、技术员担当麻醉者),导致麻醉学科发展落后,往往出现"手术开始麻不住,术后醒不来"的尴尬局面。

    在我国80年代仍使用肉眼观察,手动测血压的监护方式。因此直至80年代末,仍以局部麻醉占优势(68%)。发展至今,我们已拥有副作用小的新药物和安全性高的新技术。麻醉理念也发展到围术期医学的范畴。新型麻醉药包括吸入麻醉剂(异氟醚、七氟醚、地氟醚等),静脉麻醉剂(咪唑安定、丙泊酚等),阿片镇痛药(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等)及肌肉松驰药(维库溴铵、顺式阿曲库铵等)。新型麻醉机和挥发罐使吸入麻醉剂精确吸入肺到血液到脑的理想分布成为现实。靶控输注麻醉技术使根据需要调整麻醉深浅成为常规。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神经阻滞术使患者在清醒痛苦状态下接受神经阻滞成为历史。各种类型的监护设备不但实现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完善监护,而且可实现对麻醉深度的监测。

    在这些医学和科技进步的支持下,我们可以自豪地宣布:外科想做的手术我们均可提供麻醉保障。包括出生3天,体重2.5kg新生儿的心脏手术;13岁,体重38kg,腹部20kg巨大肿瘤切除术,术中输血一万多毫升;世界第二例换脸手术;各种复杂移植手术麻醉(136例肝脏移植,37例心脏移植,4例小肠移植,2例胰肾联合移植,1例肝胰肾联合移植)和国宝大熊猫的脊椎手术麻醉。与1997年相比,2007年我科完成手术麻醉近24 000例,是十年前的4倍。

    麻醉学发展至今,已不再仅限于临床麻醉(手术室),同时涵盖了危重病医学(ICU)和疼痛治疗。我们正在走出手术室为癌痛、慢性痛及术后疼痛患者服务,同时开展无痛人流、分娩,及各种有创检查、治疗的无痛治疗。我科ICU收治患者85%需呼吸机治疗,救治成功率为90.1%,其中治疗重症胰腺炎救治成功率80.3%,特种多发伤救治成功率85%。

    四、 科研发展

    随着外科手术的发展,围手术期脑、脊髓缺血性损伤成为临床难解之题。其发病率为2%-10%,死亡率高达26%-60%。我们以脑和脊髓保护为研究方向,首次报道高压氧、电针、吸入麻醉剂等非缺血预处理对脑和脊髓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发表17篇论文于《J Cereb Blood Flow Metab》、《Anesthesiology》、《Anesth Analg》等业内著名国际刊物,被引用近100次。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全军医疗成果二等奖两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一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项,国家卫生部基金1项,军队医疗卫生基金3项,陕西省科研基金15项。熊利泽教授出任WFSA亚澳区副主席(中国麻醉界出任的最高国际职务),被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和海外合作基金资助。我科被评为全军麻醉学技术中心和陕西省医学重点学科。

    五、 展望未来

    借助于科技的发展,我们将做到手术麻醉更精确控制(定时清醒),术后患者愉快恢复(无痛无副反应)将成为现实,医院内各种疼痛得到良好控制,真正发展为无痛医院。麻醉学科也将发展为麻醉与围手术期医学科。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4#
发表于 2011-5-28 10:43:4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xhxnmf


   

19世纪下半叶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搜索 官方QQ群

QQ|关于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新青年麻醉论坛 ( 浙ICP备19050841号-1 )

GMT+8, 2025-4-26 23:42 , Processed in 0.164425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