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育部等多项研究资助。在国家级学术多个机构担任职务。目前是国家卫计委卫生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考试麻醉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卫计委专科医师基地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北京大学医学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试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卫计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委员会麻醉分会副主任委员。
杨拔贤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名誉主任 主任医师 博士研究生导师
197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医疗系。1987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MGH)学习重症医学(ICU)。历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麻醉学系主任。曾担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五、六、七届常务委员,ICU专业学组副组长;北京医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麻醉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卫生部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任《中华麻醉学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北京医学》,《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Anesthesia and Analgesia》(中文版),《中华医学杂志》等期刊的编委、常务编委或顾问。参加了医学院校的大专、本科、长学制及住院医师、研究生的各种教材的编写。与冯艺教授一起主持制定了国家级精品课程《麻醉学和重症医学》(2007)。先后培养硕士生16名,博士生30名。发表论文130余篇;主编或副主编书籍10部,参加编写书籍50部。
一、麻醉科基本情况与特色:
1.设备先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现有手术室39间(西直门院区中心手术室27间,白塔寺院区9间,海淀清河院区3间);麻醉恢复室床位24张(西直门院区18床,白塔寺院区3床,海淀清河院区3床)。各手术间内均配备进口麻醉机、监测仪,能实施多种现阶段最先进的围术期生命指征监测,如ART、CVP、TEE/TTE、FloTrac、PiCCO、CCO、肌松、BIS、TEG、血气、麻醉气体、体温等。
2.手术种类齐全,复杂性高:作为国内一流的大型综合三甲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心手术室能开展多学科、多病种、多专业的相关手术,为不同年资的麻醉医师的培训及技能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心脏(搭桥、先心病)、血管、脊柱外科、耳鼻喉科等学科年手术量超过500例;胸科(开胸及腔镜)、骨肿瘤、腹部外科、眼科、妇产科、骨创伤、骨关节、泌尿外科、乳腺外科、神经外科等学科年手术量超过1000例;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肝移植手术、巨大骨肿瘤、肾镜手术、硬气管镜下手术、经气管超声、早产儿全麻检查及眼光凝治疗等手术更是在其他医院较为少见,对病例病种的学习及积累有着良好的帮助。
3.急性疼痛的规范化治疗:北京大学人民麻醉科自2000年开始规范化术后镇痛治疗并组建了完善的APS团队,现已实施术后镇痛近5万例。在国内首先倡导多学科疼痛管理pMDT,术后镇痛整体满意率达95%。急性疼痛治疗同时还提供无痛胃肠镜、无痛采卵和无痛人流等相关麻醉支持。
4.麻醉风险评估门诊:自2007年起全天开放麻醉风险评估门诊,年门诊量1.2万余人次。
5.围麻醉期全自动数字信息化管理:我科是目前全国麻醉信息管理最为完善的科室之一,围麻醉期间包括患者病历、化验、手术麻醉安排、术前麻醉计划、术中麻醉单记录、术中费用记录、高值耗材使用、毒麻药品管理、术后镇痛随访、效绩管理、麻醉质量控制等全部采用数字化信息管理,极大的提高了管理水平及效率。
6.疼痛科:2007年6月成立于慢性疼痛学组,2014年独立成为疼痛医学科。现每年疼痛门诊为1.3万例,疼痛治疗将近8千例,微创手术200余例。
二、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情况: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理念先进的集体。 我们有着理想的工作环境、频繁的中外学术交流和丰富的住院医师教学经验。
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就餐环境
培训内容包括:
1.理论学习:我院麻醉科每年有50讲知识更新讲座,60讲专题讲座及60讲病例讨论,可以全面系统的满足理论学习的需求。另外每月进行麻醉质量控制总结会,医院举办各种继续教育讲座、北京大学麻醉学系的各种学术活动、每年的中外(美国、加拿大、英国)麻醉论坛新进展更新,都让住院医师的理论水平有更进一步的提高、知识更新水准与国际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