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的读书笔记,公布出来。大家一起讨论。感谢刘进教授及海外的华人麻醉医师的指导
误解一:挥发罐上的麻醉药浓度就是吸入浓度
吸入麻醉时,螺纹管的吸气管供给病人的气体(气管导管接头处)中吸入麻醉药的浓度为吸入气浓度,挥发罐上显示的数值为希望吸入麻醉气体的浓度(容积百分比),氧气流量是指麻醉机流量剂上供给氧气的流量(如有笑气则加上)。呼气末浓度是指在呼气相的终末(气管导管接头处)测得的吸入麻醉剂的浓度。实际上,由于螺纹管及气管导管、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等对麻醉药的稀释作用,吸气时肺泡内麻醉药的浓度永远也达不到麻醉剂希望吸入的浓度(挥发罐上的数值)。理论上,通过加大氧气流量或增加时间,可使二者近似。临床上,在没有麻醉气体监测时,有的麻醉医师错误地认为给病人吸入与需要浓度相同的数值(挥发罐上的数值)就可麻醉,但实际上是远远不够的。
现在除了小儿麻醉有时会用“非重复吸入”的方法上麻醉,一般都使用的重复吸入(循环式)的系统装置,因此所采用的新鲜气体每分钟的流量多半少于每分钟的通气量,而通气量的一部份是来自重复吸入。因为呼出麻醉药浓度较吸入浓度低,当重复吸入发生时会降低病人吸入的麻醉药浓度。新鲜气体每分钟的流量愈少,新鲜气体麻醉药浓度与病人所吸入的麻醉药浓度之差就愈大。如果每分钟5 L的新鲜气体流量而采用每分钟5 L的通气量时,几乎就没有重复吸入的现象。那就是说使用高流量的新鲜气体时,可以正确的知道病人所吸入的麻醉药浓度。但是高流量不但浪费麻醉药,而且容易造成空气的污染。当我们减少新鲜气体的流量而且有重复吸入的时候,虽然比较不容易知道正确的吸入麻醉药浓度,但比较容易维持气道的湿度并且减少麻醉药的浪费。重复吸入的最大极限是在完全紧闭麻醉时,除了补充被病人所摄取的气体麻醉药之外,病人的呼吸气体的来源完全靠病人的重复吸入。
影响吸入气麻醉药浓度的因素
忽略呼吸回路的漏气,钠石灰对吸入麻醉药的吸收和降解,以及呼吸死腔等因素后影响Fi的主要因素有:
1) 挥发罐的开启刻度;
2) 新鲜气流量;
3) FA的大小;
4) 每分钟通气量。
新鲜气流量×挥发罐开启浓度 +重吸入流量×呼气浓度
吸入气浓度 = --------------------------------------------------------------------------
每分通气量
重吸入流量 = (每分通气量 - 新鲜气流量 )
新鲜气流量>每分通气量时,新鲜气流量按每分通气量计算。 1、加深麻醉(使Fi > FA)
(1)将吸入麻醉药挥发罐刻度开大;
(2)将新鲜气流量/每分通气量之比加大。
例1-1:男,50kg •
VT=0.5L,R=12次/min,
MV=6.0 L/min, •
开始吸入异氟烷,FGF=1 L/min,VD=1.15%。 异氟烷Fi = (1 x 1.15 +
5
x 0) / 6 = 0.19%
显然,低流量和低刻度对加深麻醉没有什么作用。
例1-2:同一病人
假如一开始就将挥发罐开至5%,而其他参数不变。则:
异氟烷Fi = (1 x 5 + 5 x 0)/ 6 = 0.83%
加大挥发罐开启刻度能增加Fi,加深麻醉。但使用低流量时,即使将挥发罐开启到最大,加深麻醉的效果仍不显著。
例1-3:同一病人
如果一开始就将新鲜气流量调为每分钟6L或更大,挥发罐开启至5%:
异氟烷Fi = (6 x 5 + 0 x 0] / 6 = 5%
可见要迅速加深吸入麻醉,在开大挥发罐的同时,使用高流量新鲜气也是重要的。 例2:男,10Kg
VT=0.1L,R=20/min,MV=2.0L/min,FL=1.0L/min,VD=5.0%。
异氟烷Fi = (1 x 5 + 1 x 0)/ 2 = 2.5%
通过比较例1-2和例2,可见通过调节新鲜气流量来调控Fi的实质是要调节新鲜气流量/每分通气量之比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