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6f44db46bec74528ad2fc428a54cf8c3.jpg (114.76 KB, 下载次数: 18)
下载附件
2018-9-20 06:40 上传
由国家7个部委联合签发的“关于印发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意见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21号,以下简称21号文件),于2018年8月17号正式发布,为了解麻醉科医护人员对“21号文件”的知晓情况,特发起本次调查活动。感谢您的支持和参与!
589667a2119c5cfcfbb6e07f9574534d.jpg (221.09 KB, 下载次数: 29)
本文刊发于《中华麻醉学杂志》2018年9月第38卷第9期。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正值全国麻醉学界向麻醉强国努力奋斗的关键时刻,在首个中国医师节前夕,由国家7个部委联合签发的“关于印发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意见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21号,以下简称21号文件),于2018年8月17号正式发布了,这是继29年前原卫生部1989年12号文件之后,我国对麻醉学科发展的又一次战略部署,对开创麻醉学科新局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适应不断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健康中国建设和卫生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1号文件站在新时代我国麻醉学科发展全局、顶层设计的高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在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健康中国战略的新形势下,我国麻醉学科的历史方位和使命任务,对麻醉医师短缺的问题、麻醉人才队伍持续健康发展的方略、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的措施等一系列麻醉学科方向性、战略性重大问题进行了具体回答,对做好新形势下我国麻醉学科的建设作出了重大部署。该文件总揽全局、视野高远、内涵丰富、思想精深,是指导新形势下我国麻醉学科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我们麻醉医务人员要认真学习领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文件精神上来,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全力配合抓好各项任务落实。
学习贯彻文件精神,就要充分认识到21号文件是我国麻醉学科走向强大的法宝。该文件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并由7个部委联合签发,其内涵涉及方方面面的政策支持包括卫生、教育、财政、价格、人力资源、医保等;而“1989年12号文件”仅有1个部委签发。即使2016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也只有6个部委联合签发[1] ,因此21号文件是近年来我国针对一个医学学科及医疗行业最重磅的联合发文,可以自豪地讲,该文件的发布是自1948年我国成立第一个麻醉科以来,在麻醉学科建设上取得的、空前的丰硕成果。该文件的内涵与我国麻醉学科的发展愿景(即医疗安全的关键学科,舒适医疗的主导学科,未来医院的支柱学科,医学创新的重点学科,社会熟知的品牌学科)及“围术期医学是麻醉学的发展方向”等学科发展理念,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体现出我们近年来在麻醉学科发展上的决策部署是正确的。如果说“1989 年12号文件”让麻醉科从医技科室提升到临床科室,而使麻醉学科站起来,那么21号文件将会使麻醉学科强起来。这样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弥足珍贵,我们麻醉医务人员要万分珍惜。
学习贯彻文件精神,就要深刻意识到广大麻醉医务人员是推动21号文件落实的最坚定的力量。我们欣喜地看到,该文件要求各地在2018年11月底前,制定麻醉医师培养规划和加强麻醉医疗卫生服务的具体实施方案,国家卫健委将会同相关部门对重点任务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和督导,以切实做好组织实施、贯彻落实。尽管如此,我们麻醉医务人员作为21号文件的最大受益者,要全力配合行政主管部门;还要抓紧总结在贯彻落实“ 1989年12号文件”方面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更要主动借鉴他山之石(比如2016年国家卫计委发布《关于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之后,儿科医务人员在贯彻落实方面的真知灼见)。只有勇于担当、奋发作为,才能有助于21号文件高效率地贯彻落实。
学习贯彻文件精神,就要充分领会到轰轰烈烈且扎扎实实的宣传工作是实现21号文件宏伟蓝图的关键所在。该文件精神要从深入人心,到广泛弘扬,再到落实成效的实现,需要只争朝夕的行动者,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掀起一场暴风雨式的、以文件解读为核心的大型宣传活动;同时还需要脚踏实地的实干家,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认真梳理文件的丰富内涵,凝练成权威性通稿,并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创作出不同形式的科普作品,让基层麻醉医务人员不仅能理解文件精神,还能把握文件精神,更能贯彻文件精神。这样“ 有规格、有内容、有气氛、有实效”的宣传活动,一定能够使广大麻醉医务人员统一认识,凝聚出强大的精神力量。
我们还欣喜地看到,浙江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 京津冀蒙) 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临时联盟、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在21号文件发布后第一时间,先后举办了高规格、高质量的文件解读专题研讨会,这对在全国范围内文件的贯彻落实,无疑会起到引领作用。《中华麻醉学杂志》编委会也在文件发布后第一时间成立了由李天佐教授领衔的文件解读专家工作组,将尽快完成文件解读的权威性通稿;同时《中华麻醉学杂志》科普工作组针对该文件内涵,启动科普作品的创作,力争尽早完成,这将对宣传工作的实效性起到切实保障作用。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让我们在21号文件精神引领下,以坚定者、奋进者、创新者的姿态,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业绩,不断谱写麻醉大国迈向麻醉强国的时代华章。
3aee01976968466c123e77ed94b86cae.jpg (1.09 MB, 下载次数: 27)
78d7e0fbd9852bf34bb57374c8856cb9.jpg (692.49 KB, 下载次数: 18)
09b3a7f3b40b0b68cb3241bdc47d599e.jpg (557.97 KB, 下载次数: 36)
▶ 关于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的意见
麻醉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麻醉科是体现医疗机构综合能力的重要临床专科。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是健康中国建设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于提升医疗服务能力,适应不断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要决策部署,缓解我国麻醉医师短缺问题,促进麻醉人才队伍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健康中国战略,坚持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麻醉医师培养和队伍建设,增加麻醉医师数量,优化麻醉专业技术人员结构。扩大麻醉医疗服务领域,创新推广镇痛服务,满足麻醉医疗服务新需求。通过完善麻醉医疗服务相关政策,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确保麻醉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
(二)主要目标。力争到2020年,麻醉医师数量增加到9万,每万人口麻醉医师数提高到0.65人;到2030年,麻醉医师数量增加到14万,每万人口麻醉医师数接近1人;到2035年,麻醉医师数量增加到16万,每万人口麻醉医师数达到1人以上并保持稳定。麻醉医师与手术科室医师配比更加合理,岗位职责更加明确,麻醉与镇痛服务领域不断拓展,让人民群众享有更高质量、更加舒适的医疗服务。
二、加强麻醉医师培养和队伍建设
(三)增加麻醉医师培养数量。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探索建立以临床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人才供需平衡机制,坚持以需定招、以用定招。稳定麻醉学本科专业招生规模,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中加强医学生麻醉学相关知识与能力的培养,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单独开设麻醉学专业课程。逐步加大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收力度,合理调控各专业招收比例,并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以中西部地区、地市级以下医疗机构在岗麻醉医师队伍为重点,加强针对性继续医学教育培训。
(四)优化麻醉专业技术人员结构。增设麻醉科护士、技师等辅助人员岗位设置。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麻醉科配备麻醉科护士,在麻醉医师的指导下从事围手术期护理、疼痛患者管理,以及麻醉相关的设备、耗材、药品、文档信息整理等管理工作。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配备麻醉科技师,从事麻醉相关设备保养、维护与维修。
三、拓展麻醉医疗服务领域
(五)优化手术相关麻醉。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完善手术麻醉服务,开展与日间手术相适应的麻醉工作。积极推动围手术期急性疼痛治疗,加强术后监护与镇痛,加快患者术后康复进程。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开设麻醉科门诊和麻醉后重症患者的监护室,麻醉科门诊开展住院手术、日间手术、门诊和住院患者有创诊疗操作前的麻醉评估、预约、准备,并提供手术风险评估、术前准备指导、术后随访和恢复指导等服务。
(六)加强手术室外麻醉与镇痛。在保障手术麻醉的基础上,医疗机构要积极开展手术室外的麻醉与镇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舒适诊疗的新需求。优先发展无痛胃肠镜、无痛纤维支气管镜等诊疗操作和分娩镇痛、无痛康复治疗的麻醉,开展癌痛、慢性疼痛、临终关怀等疼痛管理。通过医联体将疼痛管理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延伸,探索居家疼痛管理新模式。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开设疼痛门诊,提供疼痛管理服务。
(七)加强麻醉科护理服务。手术室护理服务由麻醉科统一管理。麻醉科护士要加强对麻醉患者的护理服务,配合麻醉医师开展麻醉宣教、心理辅导、信息核对、体位摆放、管道护理、患者护送等工作,提高麻醉护理服务专业化水平。
四、保障麻醉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
(八)提升麻醉医疗服务能力。将增加麻醉资源供给作为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点,支持县级、地市级医疗机构和区域医疗中心的麻醉科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根据麻醉科和手术科室设置情况、无痛医疗服务需求情况,增加麻醉相关医务人员数量,成立麻醉专业组或亚专科。不断提高麻醉科医师急救服务水平,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急救、镇静、镇痛和生命支持。进一步完善临床路径、诊疗指南中的麻醉相关内容,制定麻醉技术操作规范,重点增强疑难危重患者的麻醉医疗服务能力。提高麻醉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升医疗服务整体效率。
(九)加强麻醉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加强麻醉医疗质量控制,完善麻醉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应用信息化手段加强麻醉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反馈,持续提升麻醉医疗质量。加强省、地市两级麻醉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完善质控体系组织架构,加强麻醉专业质控人才培养。医疗机构要加强麻醉科、麻醉门诊、疼痛门诊医疗质量管理,健全工作制度和技术规范,优化服务流程,保障患者安全。
五、提高麻醉医务人员积极性
(十)理顺麻醉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将麻醉医疗服务价格纳入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中综合考虑,统筹推进,逐步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疾病严重程度、手术时间、患者年龄特殊性、医务人员专业能力培育投入等因素,合理测算手术麻醉成本,理顺比价关系,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加快新增麻醉医疗服务收费项目的审批。做好价格调整、医保支付和医疗控费等政策衔接,保证患者基本医疗费用负担总体不增加。
(十一)调整医疗机构人力资源配比。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落实医院用人自主权,实现按需设岗、按岗位管理。合理调整医疗机构人力资源配比,使麻醉科医师与手术科室医师比例达到合理范围,科学调整麻醉医师工作负荷,确保医疗安全。三级综合医院麻醉科医师和手术科室医师比例逐步达到1:3。二级及以下综合医院可以根据诊疗情况合理确定比例,但不低于1:5。专科医院根据需要合理确定比例。医疗机构招聘麻醉科医师时,应当强化麻醉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要求,淡化对学历、论文等要求。
(十二)增强麻醉医务人员职业吸引力。在岗位聘用、评优评先以及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中,要充分考虑麻醉工作特点和技术劳务价值,向麻醉科医务人员倾斜。为麻醉医务人员提供良好的生活、工作条件,缓解麻醉医务人员压力,充分调动麻醉医务人员拓展服务领域的积极性。
六、切实做好麻醉医疗服务组织实施
(十三)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和改善麻醉医疗服务工作,将其纳入健康中国建设和深化医改的重点工作总体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协调衔接,密切协作配合,强化落实责任,完善配套措施,统筹推进。各地要在2018年11月底前,制定麻醉医师培养规划和加强麻醉医疗卫生服务的具体实施方案,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取得实效。
(十四)强化部门协作。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含中医药主管部门)要加强麻醉医务人员的培养和培训,推动开展规范化的麻醉医疗服务,加强服务监管,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指导公立医院完善内部分配机制,鼓励麻醉医师多点执业,调动麻醉医务人员积极性。教育部门要加强麻醉学专业医学生培养力度。财政部门要落实投入责任,进一步加大对麻醉医师培养与使用激励、麻醉临床专科建设的支持力度。医疗保障部门与价格监管部门要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中统筹做好麻醉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与监管工作。医疗保障部门按照规定将符合条件的麻醉医疗服务项目纳入支付范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
(十五)加强宣传督导。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和改善麻醉医疗服务工作的宣传,充分运用多种宣传方式加强政策解读,加强麻醉相关健康宣教,为落实各项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要会同相关部门建立重点工作跟踪和定期督导制度,强化政策指导和督促检查,及时总结经验并定期通报工作进展。
一、制定文件的背景是什么?
党中央高度重视卫生健康工作,党的十九大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关心爱护医务人员作出重要批示指示,近日,再次对首个“中国医师节”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广大医务人员取得的优秀业绩,要求全社会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希望广大医务人员不断为增进人民健康作出新贡献,为健康中国建设谱写新篇章。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我国麻醉医师培养力度不断加大,麻醉医师数量逐步增加。截至2016年底,全国有55所高校招收麻醉学专业本科医学生,2014年启动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以来,遴选认定了382个麻醉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招收人数逐年增加,已累计培养1.2万人。目前,全国共有麻醉医师7.6万人,近5年增长20%,35岁以下青年医师约占麻醉医师的一半。麻醉业务领域不断丰富、服务量不断增加,在手术室内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麻醉学已经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麻醉科成为体现医疗机构综合能力的重要临床专科。
我国麻醉医师虽然总数居世界第一位,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万人口麻醉医师数量不高,医疗服务需求的增长变化对麻醉医疗服务带来新的要求和挑战。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发展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内容,对于提升医疗服务能力,适应不断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
二、文件有哪些主要内容?
为全面贯彻党落实中央、国务院重要决策部署,文件以麻醉医师面临的问题为导向,以满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为目标,通过加强麻醉医师培养、拓展麻醉服务领域、提高麻醉医务人员积极性,切实保障麻醉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重点从以下6个方面对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提出具体要求。
一是提出总体要求和目标。坚持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加强麻醉医师培养和队伍建设,优化麻醉专业技术人员结构,扩大麻醉医疗服务领域,完善麻醉医疗服务相关政策,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确保麻醉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力争到2020年,麻醉医师数量增加到9万,每万人口麻醉医师数提高到0.65人;到2030年,麻醉医师数量增加到14万,每万人口麻醉医师数接近1人;到2035年,麻醉医师数量增加到16万,每万人口麻醉医师数达到1人以上并保持稳定。麻醉医师与手术科室医师配比更加合理,岗位职责更加明确,麻醉与镇痛服务领域不断拓展,让人民群众享有更高质量、更加舒适的医疗服务。
二是明确加强麻醉医师培养和队伍建设的具体举措。增加麻醉医师培养数量,探索建立以临床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人才供需平衡机制。稳定麻醉学本科专业招生规模,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单独开设麻醉学专业课程。逐步加大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收力度,合理调控各专业招收比例,并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加强针对性继续医学教育培训。优化麻醉专业技术人员结构,增设麻醉科护士、技师等辅助人员岗位。
三是拓展麻醉医疗服务领域。优化手术相关麻醉,开展与日间手术相适应的麻醉工作,积极推动围手术期急性疼痛治疗,加快患者术后康复进程。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开设麻醉科门诊和麻醉后重症患者的监护室。加强手术室外麻醉与镇痛,优先发展无痛胃肠镜、无痛纤维支气管镜等诊疗操作和分娩镇痛、无痛康复治疗的麻醉,通过医联体将疼痛管理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延伸,探索居家疼痛管理新模式。加强麻醉科护理服务,手术室护理服务由麻醉科统一管理,有力提高麻醉护理服务专业化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舒适诊疗的新需求。
四是保障麻醉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提升麻醉医疗服务能力,将增加麻醉资源供给作为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点,支持县级、地市级医疗机构和区域医疗中心的麻醉科建设。加强麻醉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完善麻醉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加强省、地市两级麻醉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完善质控体系组织架构,加强麻醉专业质控人才培养,应用信息化手段加强麻醉质控。
五是着力提高麻醉医务人员积极性。理顺麻醉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将麻醉医疗服务价格纳入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中综合考虑,统筹推进,逐步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动态调整机制。加快新增麻醉医疗服务收费项目的审批。做好价格调整、医保支付和医疗控费等政策衔接。合理调整医疗机构人力资源配比,使麻醉科医师与手术科室医师比例达到合理范围,三级综合医院麻醉科医师和手术科室医师比例逐步达到1:3。二级及以下综合医院可以根据诊疗情况合理确定比例,但不低于1:5。专科医院根据需要合理确定比例,使麻醉医师工作负荷更加科学合理。增强麻醉医务人员职业吸引力,在岗位聘用、评优评先以及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中,充分考虑麻醉工作特点和技术劳务价值,向麻醉科医务人员倾斜。
六是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作、加强宣传督导三方面抓好落实。
三、下一步推动落实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关于印发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意见的通知》涉及多个部门,是一项系统工程。国家卫生健康委将开展一系列工作,一是推动形成工作合力。将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工作纳入健康中国建设和深化医改的重点工作总体部署,强化部门间沟通协作,共同落实文件要求,完善配套政策。二是开展专项行动。首先从人民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着手,启动分娩镇痛试点工作,以点带面,从政策制度、专业技术等不同层面,加强麻醉医疗服务。三是加强对各地工作的指导和落实情况的督导。《意见》要求各地在2018年11月底前,制定麻醉医师培养规划和加强麻醉医疗卫生服务的具体实施方案,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会同相关部门对重点任务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和督导,及时总结经验并通报工作进展。
1b238bbbf36a3dc8e2da61fffe1e92a5.jpg (441.86 KB, 下载次数: 27)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会员注册
论坛公告:订阅官方微信平台,实时获取麻醉资讯、论坛精华!(←点击查看详情)
使用道具 举报/纠错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意注明作者和出处!!
有奖活动:我为论坛出谋划策!! (←点击查看详情)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微信扫一扫关注本站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打开手机版网站
|关于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新青年麻醉论坛 ( 浙ICP备19050841号-1 )
GMT+8, 2025-1-22 21:50 , Processed in 0.149029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