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muzirno 于 2020-4-22 22:13 编辑
自从Fusi等于30年前指出硬膜外镇痛(EA)可引起产时发热(ERMF)后,探讨ERMF机制的研究报道可以说是不绝于耳。早期研究更倾向将ERMF归因于EA对产妇体温调控的影响,并尝试通过间断给药等方式预防ERMF的发生,但所得出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若从另一角度上考虑的话,以上假设其实并不能很好解释为何ERMF在其它接受EA的大部分患者中并不常见,而且仅发生于一部分产妇中。也就是说,一个合理的假说应尽可能解释目前有关ERMF所观察到的临床事实:
首先,ERMF仅在分娩中的产妇有报道,而且仅在部分产妇中发生。其次,EA分娩镇痛的时长并非ERMF发生的决定性因素。再次,ERMF在不同的EA实施时机和用药方案中均有实事事实报道。最后,ERMF往往伴有与感染无关的胎盘炎症和机体炎性细胞因子升高。
本文将从最近的3项研究结果说起,希望能为大家理解ERMF发生的相关机制提供一些思路。
1. ERMF更倾向由分娩时的事件引起 产妇于足月时即存在炎性因子等免疫调节分子的上调,这种妊娠状态时的免疫系统自我调节并不依赖于感染,因此,也被认为很可能是ERMF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这一假设在Riley等的研究中得到支持。该研究拟通过对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进行观察性分析,探讨EA、发热和感染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不管产妇发热发生与否,产妇于接受EA后的IL-6和IL-8水平均较入院时明显升高,而这一现象与感染无关(图1)。这提示EA参与了分娩时的细胞因子激活。除此之外,Riley等还指出ERMF更倾向发生于在接受EA之前即存在较高水平IL-6和IL-8的产妇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