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医院麻醉科 王会月 指导专家: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 柴 彬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疼痛科 倪 勇 引 言 虽然本文所介绍的方法已有专家、麻醉同仁做过科普和分享,但大多是关于理论方面的讲解,本文作者着重从临床应用角度,分享此方法的临床实战经验和围术期管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有兴趣进一步探讨的麻醉同仁可添加微信号magic19879 与本文作者进行探讨。
近年来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发展迅速,在超声辅助下能够准确定位神经,提高麻醉质量和阻滞成功率,实现精准麻醉。目前,下肢外周神经阻滞多与其他麻醉方法联合使用或应用于术后镇痛,而基于神经阻滞麻醉方法的相关报道如各种入路的腰丛联合骶丛、坐骨神经阻滞等,有诸多局限性:①常用的后路腰丛阻滞安全性不能保障,屡有全脊麻或高位硬膜外阻滞发生的报道,在亲身的临床使用经验中,确实常发生硬膜外阻滞,致使误认为是腰丛阻滞起效;一般腰丛阻滞需要30ml的容量,当局麻药渗透到硬膜外中,可想而知,阻滞平面比较广泛;②前路腰丛阻滞,如临床常用的腹股沟韧带下髂筋膜阻滞方法,首先股外侧皮神经与闭孔神经阻滞率较低,其次镇痛效果的有效性一直存在较大争议,甚至已有学者通过与安慰剂对照的RCT研究证明,两组效果差异竟然无统计学意义;③下肢手术尤其是骨科手术中,常常需要用止血带,临床实践表明,以往的神经阻滞方法抑制止血带反应效果常常较差,需要大量静脉药物抑制此反应,或者需多点阻滞缓解此反应,操作较复杂。此外,当我们遇到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方式都存在相对禁忌时,如存在特殊病情的患者或有腰椎骨折伴肺部感染、胸腔积液的需要行下肢手术的患者(骨科创伤患者较常见),需要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的麻醉方法以供选择。
由国内外多位学者成功应用于临床的“领结征”(因其扫查图像与领结相似而得名) 髂筋膜阻滞,不仅大大提高了股外侧皮神经的阻滞率,也已被证明可阻滞闭孔神经(阻滞概率80%左右),由此可知,“领结征”髂筋膜阻滞可有效阻滞腰丛支配下肢的主要分支;而骶丛由腰骶干L4-5以及全部骶神经和尾神经的前支组成,主要分支有臀上神经,臀下神经,股后皮神经,阴部神经,坐骨神经。骶丛分支分布于盆壁、臀部、会阴、股后部、小腿以及足肌和皮肤,不仅如此,骶丛还直接发出许多短小的肌支支配梨状肌、闭孔内肌、股方肌等。临床常用的神经阻滞作为麻醉方法存在的阻滞不完善的情况,其往往与股后皮神经和闭孔神经阻滞率低有关,因此,若想获得更为完善的下肢阻滞,“领结征” 髂筋膜阻滞联合骶丛阻滞理论上是可行的,也有不少麻醉同仁已经将此方法应用于临床麻醉中,证实此方法有效且安全性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