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儿童医院
前言:儿童单肺通气给临床医生带来技术上的挑战。然而,很少有前瞻性研究来指导最佳实践。近年来,随着支气管封堵器的不断创新,小儿单肺通气技术也在持续改进,此外,对小儿下气道解剖的认识也越来深入。本文给大家介绍2021年5月发表于 《Anesthesiaand Analgesia》杂志的题为“An Update on One-Lung Ventilationin Children”的文章,作者Templeton等人系统回顾了小儿单肺通气的新进展,为麻醉医生实施单肺通气提供参考。
OLV的适应症可以广泛分为促进手术视野暴露,或解剖学上肺隔离。包括①严重肺出血或脓胸的情况下,为避免交叉感染,需要解剖肺隔离。②需要进行连续的全肺灌洗以清除肺泡内脂蛋白物质的积累的肺泡蛋白病患者需要肺隔离。③支气管破裂或支气管胸膜瘘需要控制通气分布。
一、儿童单肺通气期间生理变化
抑制通气/血流匹配的因素包括:
①小儿肋软骨无法支撑健侧肺,以及腹腔通过膈肌传递的压力使健侧肺压缩,健肺顺应性及通气下降。
②小儿体积小,患侧肺与健侧间静水压力差较成人小,患侧肺血流无法有效的转移至健侧。
清醒患者直立位下,下肺由于重力因素血流分布多,下肺顺应性大,通气多,通气与血流匹配。但麻醉状态、单肺、侧卧位下发生较大改变。
侧卧位单肺通气时,患侧肺压缩,肺不张,以及缺氧性肺血管收缩(HPV),共同导致肺血流至健侧。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在缺氧的数秒内即可发生,15-20分钟达到高峰,随后延迟反应在2小时达到高峰。动物实验表明HPV可使患侧肺血流下降50%。单肺通气的成年患者可由于这些代偿机制保证氧和,但是在婴幼儿中,由于肋软骨硬度无法支撑健侧肺,小儿功能残气量接近闭合气量,潮气量呼吸下更易发生气道闭合,两肺间静水压力差小,加上小儿高代谢状态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这种代偿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