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麻醉 视频 中级
查看: 1662|回复: 0

[医学指南] 珠江视界 | 每月好文:NO.6 国内麻醉学科文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28 23:3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糖糖不次糖 于 2021-10-28 23:38 编辑

a883b7a0ecfb099420ec64421f722524.png

译者按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珠江视界》翻译小组每月通过主题词检索,从PubMed与Web of Science等检索引擎,筛选出近期国内麻醉学科所发表的高质量SCI文献与研究成果,进行摘要导读的同时通过《新青年麻醉论坛》珠江视界专栏以每月好文的方式向全国同道推介。

本期《珠江视界-每月好文》节选2021年9-10月发表的部分文章,研究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西京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等,内容涵盖甲强龙对胸腔镜肺手术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单肺通气下肺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呼吸机诱导肺损伤的可能机制及治疗靶点、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机制等方面内容。

每月好文(2021.09.11-10.10):
01

1.Tongtong Liu , Ting Li, Xuhui Chen, et al. EETs/sEHi alleviates nociception by blocking the crosslink between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and neuroinflammation in a central poststroke pain model:J Neuroinflammation,  DOI: 10.1186/s12974-021-02255-3. PMID: 34530836

【题目】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模型中,EETs/sEHi阻断内质网应激和神经炎症之间的交联减轻伤害感受

【通讯作者】张玥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刘彤彤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

【摘要】
背景:中枢性卒中后疼痛(CPSP)是脑血管损伤后出现的一种慢性、不可忍受的神经性疼痛综合征,对卒中幸存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但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虽然其潜在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但CPSP具有痛觉过敏和异位痛的临床特征,表明过度神经炎症引起了中枢致敏。最近,神经炎症和内质网(ER)应激之间的交联已在不同疾病中被发现。然而,这种相互作用是否有助于疼痛的发展仍然没有答案。环氧三烯酸(EET)/可溶性环氧水解酶抑制剂(sEHi)是在疼痛和神经炎症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新兴靶点。此外,最近的研究表明EET能有效减轻内质网应激。在本研究中,我们假设卒中部位周围的内质网应激可能激活胶质细胞,导致进一步的炎症级联反应,从而构成了一个正反馈回路,导致中枢致敏和CPSP。此外,我们在CPSP大鼠模型中检测EETs/sEHi是否可以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和神经炎症以及其恶性循环来减轻CPSP。

方法:年轻雄性SD大鼠采用丘脑出血模型诱导CPSP,然后用TPPU(sEHi)单独或联合14,15-EET或14,15-环氧酵母素-5(Z)五烯酸(14,15-EEZE,EET拮抗剂)、衣霉素(Tm,内质网应激诱导剂)或4-PBA(内质网应激抑制剂)治疗。评估伤害性行为、内质网应激标记物、JNK和p38(两种公认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传导的炎症激酶)表达以及胶质细胞活化。此外,Tm或脂多糖(LPS)微量注射至健康大鼠丘脑内,以检测内质网应激与中枢疼痛神经炎症之间的相互作用。

结果:对CPSP大鼠大脑丘脑周围病变组织的分析显示,可溶性环氧水解酶(sEH)表达降低,同时内质网应激标记物BIP、p-IRE、p-PERK和ATF6的表达增加。此外,炎症激酶(p-p38和p-JNK)表达上调,胶质细胞被激活。丘脑内注射sEHi(TPPU)提高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PWMT),减少内质网应激和MAPK信号,并抑制病变部位周围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然而,TPPU的镇痛作用被14,15-EEZE完全消除。此外,Tm微量注射至健康大鼠丘脑腹后外侧核(VPL)诱导机械性异位痛,激活MAPK介导的神经炎症信号;脂多糖(LPS)给药导致健康大鼠注射部位的内质网应激的激活。

结论:本研究为内质网应激与神经炎症的交联参与CPSP的机制提供了证据。结合先前报道的EET/sEHi对镇痛和神经保护方面的作用,靶向EET信号的药物治疗可能通过减轻内质网应激、过度神经炎症和随后的中枢致敏作用,成为治疗中枢神经性疼痛的多功能方法。在适当的时间窗内使用这些药物不仅可以减少进一步的神经损伤,而且可以产生镇痛作用。

关键词:卒中后中枢性疼痛,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内质网应激,神经炎症,MAPK信号传导

02

2.Huiling Tan, Zhendong Ding, et al. The 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1/Programmed Cell Death-1 Pathway Mediates Pregnancy-Induced Analgesia via Regulating Spinal Inflammatory Cytokines. Anesth Analg. 2021 Sep 14. PMID: 34524124.

【题目】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程序性细胞死亡-1通路通过调节脊髓炎症细胞因子来介导妊娠诱发的疼痛阈升高

【通讯作者】李  平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产科

【第一作者】Tan Huiling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麻醉科

【摘要】
背景:孕妇的疼痛阈值在妊娠期逐渐增高,尤其是在妊娠后期。先前已经报道了一系列妊娠诱发疼痛阈升高的潜在机制。但这些机制尚未明确,其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我们检测了妊娠期间抗伤害感受效应与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表达水平的关系,并进一步观察PD-L1或程序性细胞死亡-1(PD-1)阻断前、后妊娠后期小鼠的疼痛阈值和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

方法:第一部分:将雌性小鼠分为3组(非妊娠组、妊娠后期组和产后组)。第二部分:将妊娠后期小鼠分为3组(对照组[磷酸盐缓冲液]、RMP1-小鼠抗PD-1抗体[RMP1-14]和可溶性PD-1 [sPD-1])。我们团队对所有组进行机械痛和热痛阈值有关的行为学测试,并对血清和脊髓组织进行分析。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蛋白印迹分析检测组织中PD-L1、白细胞介素(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IL-6的表达水平。

结果: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在妊娠后期明显升高,并在分娩后明显降低。PD-L1的表达也在妊娠后期升高并在分娩后下降。此外,在妊娠后期,孕妇的炎症微环境以抗炎因子为主。给予RMP1-14或SPD-1后,妊娠后期小鼠的痛阈明显降低。妊娠后期小鼠原本高水平的IL-10明显降低,低水平的TNF-α和IL-6升高。

结论:PD-L1/PD-1通路通过调节细胞因子介导妊娠诱发的疼痛阈值升高。

03

3.Yue Qiu, Yirui Cao, Guowei Tu, et al.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Alleviate Renal Fibrosis Progression via Regulation of CCL5-CCR5 Axis. Front Immunol. 2021, 12: 698894. PMID: 34566958

【题目】骨髓源性的抑制细胞通过调节CCL5-CCR5轴来减轻肾纤维化进展

【通讯作者】Jing Cang  上海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

【第一作者】Yue Qiu  中国上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重症监护医学系

【摘要】
背景:肾纤维化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可见于所有进行性慢性肾脏疾病(CKDs),且无法避免的。免疫因素会促进肾纤维化的进展。因此,如骨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等免疫抑制细胞,极有可能对肾纤维化带来益处。本研究探讨MDSCs的抗肾纤维化和肾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肾纤维化的小鼠和细胞模型。术前使用骨髓诱导的MDSCs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进行预处理。检测肾脏重量、病理损伤、细胞外基质沉积和上皮-间充质转化进程。通过蛋白免疫印迹试验和定量PCR(qPCR)来研究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mad/Snail信号传导途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DSC、CD4+T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和辅助性T细胞1(TH1)的聚集,以及MDSCs和非MDSCs中CCL5和CCR5的表达水平。

结果:体外和体内诱导的MDSCs主要是通过抑制TGF-β1/Smad/Snail信号通路,增强MDSC和Treg在肾脏的浸润并同时下调TH1细胞的表达,从而明显改善UUO诱发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体外和体内实验都证实了MDSC处理组CCL5的升高。

结论:体外和体内诱导的MDSCs同样可通过促进CCL5-CCR5轴的相互作用和抑制TGF-β1/Smad/Snail信号通路缓解肾纤维化。我们的研究结果为治疗肾纤维化提供了新的方法。

04

4.Liu Ye, Qi Zeng, Maoyao Ling, et al. Inhibition of IP3R/Ca2+ dysregulation protects mice from 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 via endoplasmic reticulum and mitochondrial pathways. Front Immunol, 2021, 12:729094. PMID: 34603302

【题目】抑制 IP3R/Ca2+失衡通过内质网和线粒体途径减少呼吸机诱导的小鼠肺损伤

【通讯作者】潘灵辉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麻醉科  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围手术期器官功能损伤与防治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

【第一作者】Liu Ye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麻醉科  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围手术期器官功能损伤与防治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Qi Zeng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麻醉科  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围手术期器官功能损伤与防治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

【摘要】
意义:细胞内钙(Ca2+)稳态的破坏与炎症反应有关。本研究探索了内质网钙(ER Ca2+)通过肌醇1,4,5三磷酸受体(IP3R)外流,在呼吸机诱导小鼠肺损伤(VILI)的炎症病理生理过程中的潜在机制。

方法:使用高潮气量(HTV)对C57BL/6小鼠进行机械通气。使用IP3R激动剂卡巴胆碱、IP3R抑制剂2-氨基乙氧基二苯硼酸酯(2-APB)或 Ca2+螯合剂 BAPTA-AM对小鼠进行预处理。收集肺组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以测量Ca2+ 浓度、炎症反应,以及ER应激反应、NLRP3炎症小体激活和炎症相关的 mRNA/蛋白质表达。并与体外培养的小鼠肺细胞系一起进行分析。

结果:HTV处理的小鼠的肺组织在ER和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MAMs)中显示 IP3R 表达上调,并增强了MAMs 的形成。此外,HTV破坏了Ca2+ 稳态,增加了从ER到细胞质和线粒体的Ca2+ 通量。使用卡巴胆碱会加重HTV诱导的肺损伤和炎症,而2-APB或BAPTA-AM的预处理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了这些影响。HTV激活了ER应激反应信号中的IRE1α和PERK通路,并以IP3R依赖性方式诱导线粒体功能障碍-NLRP3炎症小体激活。同样,使用卡巴胆碱破坏MLE12和RAW264.7细胞中的IP3R/Ca2+会导致炎症反应,并刺激ER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

结论:IP3R介导的Ca2+超量释放,可引起ER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从而参与VILI的炎症病理生理过程。在肺组织中拮抗IP3R/Ca2+和/或维持Ca2+稳态可能是VILI的一种潜在治疗方法。

05

5.Xue-Fei Li, Jian-Rong Hu, Yan Wu, et al. Comparative Effect of Propofol and Volatile Anesthetics on 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After Lung Resection Surgery: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Anesth Analg, 2021, 133:949–57. PMID: 33410611

【题目】比较丙泊酚与吸入麻醉药对肺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一项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通讯作者】余海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华西研究单位

【第一作者】Li Xue-Fei  Hu Jian-Rong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华西研究单位

【摘要】
背景:全身麻醉药(丙泊酚和吸入麻醉药)对行单肺通气(OLV)肺切除术患者的肺部结局的影响尚不明确,因此我们评估了静脉麻醉(丙泊酚)和吸入麻醉(七氟烷或地氟烷)对肺切除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影响。

方法:这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了555名拟行OLV肺切除手术的成年患者,随机接受3种全身麻醉方案(丙泊酚、七氟烷或地氟烷)中的一种。所有分组均采用相同的标准化麻醉和通气方案。本研究的主要结局是术后前7日的PPCs发生情况。次要结局包括PPCs的严重程度和术后主要的并发症类型。对于主要结局指标采用Pearson χ2 检验评估组间差异的显著性。

结果:共837名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其中555名被随机分组,最终545名被纳入分析。179名患者被分配到丙泊酚组,182名患者被分配到七氟烷组,184名患者被分配到地氟烷组。吸入麻醉(七氟烷和地氟烷)组和丙泊酚组之间PPCs发生率无差异(21.9% vs 24.0%;比值比,0.89;95%置信区间,0.58-1.35;P = 0.570)。PPCs评分和Clavien-Dindo评分在组间没有显著差异。

结论:对于接受OLV肺切除术的患者,使用挥发性麻醉药(七氟烷或地氟烷)行全身麻醉与使用丙泊酚相比未降低PPCs的发生率。次要结局亦无显著差异。

06

6.Zhifeng Jiang, Song Chen, Lin Zhang, Jie Shen, Ming Zhong, et al. Potentially Functional microRNA-mRNA Regulatory Networks in Intes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A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Journal of Inflammation Research, 2021:14 4817–4825. PMID: 34584440

【题目】 microRNA-mRNA调控网络在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潜在作用:一项生物信息学分析

【通讯作者】
张琳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
钟鸣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

【第一作者】
Jiang Zhifeng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重症医学科
Chen Song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
Zhang Lin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
Zhong Ming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

【摘要】
背景: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I/R)是一种临床常见且死亡率高的并发症, microRNA(miRNA)在其病理生理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MiRNA调节不同的信使RNAs(mRNAs)。然而,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miRNA和mRNAs之间的调控网络尚不明确。

方法:本研究通过分析三组病人(动脉组(A组)、静脉组(V组)、对照组(C组))肠道组织中mRNAs和miRNAs的表达。通过三组间的相关分析获得了共同差异表达(Co-DE)的miRNA和差异表达mRNA。Co-DE mRNAs是靶标mRNAs与差异表达mRNAs的重合部分。使用Cytoscape构建miRNAs和mRNAs之间的调控网络。基因本体(GO)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描述了与Co-DE mRNAs相关的功能和潜在作用通路。利用STRING和Cytoscape,我们发现了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中的关键mRNAs。

结果:miRNA-mRNA网络由8个Co-DE miRNAs和140个Co-DE mRNAs组成。值得注意的是,140个Co-DE mRNAs是这8个Co-DE miRNAs的靶点,它们的作用是通过GO分析和KEGG分析的功能探索确定的。PPI网络和Cytoscape显示COL1A2、THY1、IL10、MMP2、SERPINH1、COL3A1、COL14A1和P4HA1为前8名关键mRNAs。

结论:本研究证实了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存在一个miRNA-mRNA调控网络,并探讨了关键的mRNAs及其潜在功能。这些发现可以为临床实践中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的预后指标和治疗靶点提供新思路。

07

7.Wei Shi, Ying Chen, Meng-Qiu Zhang, et al. Effects of methylprednisolone on early postoperative pain and recover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thoracoscopic lung surger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 Clin Anesth 2021, 75: 110526. PMID: 34610541.

【题目】甲强龙对胸腔镜肺手术患者术后早期疼痛和康复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通讯作者】余海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临床研究中心麻醉科

【第一作者】石薇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临床研究中心麻醉科

【摘要】
研究目的:既往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可提供有效的术后镇痛并提高恢复质量(QoR)。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术前用甲强龙对胸腔镜肺手术后早期术后疼痛和恢复质量的疗效。

设计:一项前瞻性、单中心、三组、双盲、随机试验
研究机构:高等院校教学医院

患者:纳入年龄≥18岁且接受胸腔镜肺手术的成年患者

干预措施:本研究中入组的患者随机接受术前甲强龙(40 mg或120 mg)或相同体积的0.9%盐水

测量:主要结果是术后第一天中度至重度疼痛的比例(肺康复运动期间咳嗽时数值评定量表[NRS]≥ 4),同时记录术后疼痛评分、QoR-15评分等次要结果。

主要结果:在180名登记的患者中,173名患者被纳入初步分析。结果显示,联合使用甲强龙组和安慰剂组的中重度疼痛比例没有显著差异(51.7%比64.9%;绝对差异,13.2%;95%置信区间,-2.1%至29.3%;P = 0.10)。接受甲强龙治疗的患者在术后第一天休息和咳嗽时的疼痛评分低于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平均差分别为0.5和0.7(P <0.01)。与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相比,在第1天(平均差,6.9;P <0.001)和第2天(平均差,7.2;P<0.001)接受甲强龙治疗的患者QoR-15评分更高。未观察到与甲强龙治疗相关的副作用。

结论:我们的研究表明,术前用甲强龙(高剂量或低剂量)对胸腔镜肺手术患者术后早期疼痛和恢复的影响有限,与安慰剂相比,未发现临床相关的益处。

08

8.Haiyan Wang, Yu Zhang, Xiaotao Xu, et al. An injectable mesoporous silica-based analgesic delivery system prolongs the duration of sciatic nerve block in mice with minimal toxicity. Acta Biomaterialia, 2021.09.008. PMID: 34520884

【题目】一种可注射的基于介孔二氧化硅靶向给药系统的局麻药可延长小鼠坐骨神经阻滞时间且毒性极小

【通讯作者】王爱忠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王海燕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麻醉科

【摘要】
传统局麻药的主要局限性是单次注射持续时间有限。本研究研发了两种基于介孔二氧化硅的新型可注射镇痛纳米复合材料,并评估了其镇痛效果的持久性和生物安全性。首先,采用油水两相反应的方法构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SNs)和介孔二氧化硅包覆金纳米棒(GNR@MSN)两种载体。然后,通过真空吸附将局部药罗哌卡因(RPC)负载至介孔载体中。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显示其有序的介孔结构可用于载药。负载RPC的MSNs和负载RPC的GNR@MSN 在体外表现出缓释模式,后者在近红外(NIR)辐射下也表现出控释模式。负载RPC的MSNs和负载RPC的GNR@MSN在小鼠体内最先引起的感觉神经阻滞,可持续6小时,几乎是单纯RPC的2.5倍。此外,在NIR辐射下,后者又引起另外三个时间点的阻滞。两者均未出现运动神经阻滞,可能与缓释模式有关。这两种纳米复合材料在体内外均表现出低的肌肉毒性和神经毒性。这些结果表明,介孔二氧化硅的镇痛纳米复合材料具有有效控制术后疼痛的潜力,有可能负载RPC的MSNs用于中度疼痛,负载RPC的GNR@MSN用于重度疼痛。

临床意义说明:充分的术后镇痛有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促进快速康复,而不加以控制的术后疼痛可发展为慢性疼痛,长期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然而,术后疼痛管理仍是一项挑战。目前的治疗药物由于其全身作用,总是伴随着一些副作用。阿片类药物有成瘾性和呼吸抑制的风险,非甾体类抗炎药会导致胃肠道反应。因此,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长效局麻药制剂是治疗术后疼痛最有望的解决方案。本研究研发了基于介孔二氧化硅的新型可注射镇痛纳米复合材料持久缓解小鼠疼痛,毒性极小。

09

9.Xiaoyu Guo,Ting Hong,Shen Zhang, et al. IL-13 Alleviates Cardiomyocyte Apoptosis by Improving Fatty Acid Oxidation in Mitochondria. 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2021,9:736603. PMID; 34604237

【题目】IL-13通过改善线粒体中脂肪酸的氧化缓解心肌细胞的凋亡

【通讯作者】王崇  上海交通大学胸科医院心血管外科
何斌  上海交通大学胸科医院重症医学科

【第一作者】Xiaoyu Guo,Ting Hong,Shen Zhang  上海交通大学胸科医院重症医学科

【摘要】
由脓毒症引起的心脏损伤(SIC)是重症监护病房(ICU)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线粒体功能障碍是导致SIC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而白细胞介素-13(IL-13)是线粒体生物合成的主要调控因子。此研究旨在探讨IL-13在SIC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结果表明,脂多糖(LPS)刺激的原代心肌细胞活性氧(ROS)生成和凋亡显著增加,并伴有线粒体功能障碍。RNA测序(RNA-seq)、线粒体膜电位、脂肪酸摄取和氧化速率的结果表明,IL-13可以恢复线粒体的功能和形态,提示其对脓毒症心肌细胞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这些研究结果表明,IL-13可以通过改善线粒体脂肪酸摄取和氧化,减轻脓毒症诱导的心脏炎症和细胞凋亡,表明IL-13可能是治疗SIC的潜在靶点。

010

10.Chaomeng Wu, Wensheng Zhang, Jin Liu,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Fospropofol Disodium for Injection in General Anesthesia Induction for Adult Patients: A Phase 3 Trial. Front Pharmacol. 2021 Sep 13;12:687894. PMID: 34588977

【题目】注射用磷丙泊酚二钠在成人患者全身麻醉诱导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项3期试验

【通讯作者】
刘进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中国医学科学院华西研究单位
柯博文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转化神经科学中心麻醉与危重症医学实验室

【第一作者】吴朝萌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中国医学科学院华西研究单位

【摘要】
背景:注射用磷丙泊酚二钠(FospropofolFD)是一种前体药物,静脉给药后代谢为丙泊酚而产生全身麻醉作用。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磷丙泊酚二钠与中/长链丙泊酚脂肪乳剂注射液(propofol-MCT/LCT)在成人择期手术全身麻醉诱导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地点:中国9家学术型医学中心。

方法:该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和非劣效性试验评估了540例符合条件的成年患者,将他们按2: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干预组(20 mg/kg FospropofolFD)和对照组(2 mg/kg propofol-MCT/LCT)。

主要结局指标:主要有效性终点为成功率,定义为给药后5 min内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为1分。安全性终点包括与意识、认知功能、血流动力学状态、肝肾功能和血液检查相关的不良事件。

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47例(96.3%)和175例(97.2%)患者完成研究。两种研究药物的主要结局成功率均为97.7%。干预组中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感觉异常(62.0%)、低血压(13.5%)和注射部位疼痛(13.3%)。本试验未见与意识和精神、认知功能相关的不良事件或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对于ASA I-II级接受择期手术的成年患者,在全身麻醉诱导时使用FospropofolFD(20 mg/kg)不劣于propofol-MCT/LCT(2 mg/kg)。临床上在麻醉医师的监护下使用FospropofolFD是安全且有效的。

对实践的影响声明:FospropofolFD可以产生全身麻醉效果,并降低注射部位疼痛的发生率。

011

11.Shiyi Zhao, Sa Wang, Huiming Li, et al. Activation of Orexinergic Neurons Inhibits the Anesthetic Effect of Desflurane on Consciousness State via Paraventricular Thalamic Nucleus in Rats. Anesth Analg, 2021, 133(3):781-793. PMID: 34403389

【题目】激活大鼠脑室旁丘脑核的食欲素能神经元抑制地氟烷的麻醉意识状态

【通讯作者】董海龙,钟海星  中国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

【第一作者】 Zhao Shiyi , Wang Sa  中国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

【摘要】
背景:食欲素是一种源自下丘脑外侧穹窿周围区域(PeFLH)的神经肽,可促进异丙酚、异氟烷和七氟烷麻醉的苏醒,而不会影响它们的诱导时间。地氟烷在所有挥发性麻醉剂中起效和消除时间最快,因此在临床上得到广泛使用。但食欲素是否也具有类似的作用,目前尚未得到研究。在本研究中,我们探讨了食欲素系统对地氟烷麻醉引起的意识状态的影响。

方法:采用c-Fos染色法观察地氟烷麻醉下PeFLH内食欲素能神经元活性以及其投射区域变化。运用化学遗传和光学遗传技术比较丘脑室旁核内食欲素能神经元分别对地氟烷和异氟烷麻醉诱导、苏醒和维持状态的影响。利用药理学、化学遗传学和光遗传学技术控制丘脑室旁核(PVT)的食欲素末端,以评估食欲素通路对地氟烷麻醉的影响。

结果:c-Fos染色显示:地氟烷麻醉可抑制PeFLH中食欲素能神经元的活动,同时抑制PVT、基底前脑、中缝背核和腹侧被盖区神经元的活性。通过化学遗传学和药理学技术证明:PeFLH中食欲素能神经元的激活延长了地氟烷麻醉的诱导时间,并加速其苏醒时间;却仅影响异氟烷麻醉的苏醒时间。同时,在地氟烷麻醉的作用下,食欲素能神经元的光激活对爆发抑制比(BSR)表现出持久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可能与食欲素能的PeFLH-PVT通路有关。PVT中的食欲素-2受体(OX2R)而不是食欲素-1受体(OXR-1)被地氟烷抑制最明显,从而介导了地氟烷麻醉的苏醒前效应。

结论:我们首次发现PeFLH中食欲素能神经元不仅影响异氟烷和地氟烷麻醉的维持和苏醒,还影响地氟烷麻醉的诱导。此外,这种特异性效应可能是由食欲素能的PeFLH-PVT通路介导的,特别是PVT中的OX2R。

《珠江视界》,关注专业,追求卓越,与世界同行!

检索:谷若男,王益敏
翻译:蓝惠霞
校对:洪璞


7e73801b8e3740ababf52d884f594e2f.png 本期指导老师简介:


ba95f567568cba4ef760746adc69bc5b.png

李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美国斯坦福医学院和Baylor医学院双博士后,学术型硕士生导师。广东省优秀青年麻醉医生,现任广东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围术期基础与转化医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女医师协会麻醉与围术期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金青年基金1项,面上基金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23.653分。主要研究方向是围术期神经损伤和心肌损伤。

e48bb496bd248d03b388f5b504ee94de.jpg



aac7ad15329017d96cd35cc3de46ffda.gif
珠江视界 | 严敏教授:非心脏手术病人围术期血压管理策略
珠江视界 | 《Anesthesiology》杂志每月文章节选(2021.5)
珠江视界 | 王儒蓉教授:超声引导骶管阻滞技术在肛周手术中的应用
珠江视界 | 《Anesthesiology》杂志每月文章节选(2021.6)
珠江视界 | 麻醉学科相关最新重要文献导读(2021.6)
珠江视界 | 郭向阳教授:《恶性高热——挑战与探索》
珠江视界 | 《Cell》:首次发现介导喷嚏反射的肽能神经通路
珠江视界 | 《Anesthesiology》杂志每月文章节选(2021.7)
珠江视界 | 每月好文NO.1:国内麻醉学科文摘(2021.4)
珠江视界 | 麻醉学科相关最新重要文献导读(2021.7)
珠江视界 | 张林忠教授:脊柱矫形手术的麻醉管理探讨
......


c10ddba044d740a358c178ac7165e588.jpg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楼主热帖

有奖活动:我为论坛出谋划策!! ←点击查看详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搜索 官方QQ群

QQ|关于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新青年麻醉论坛 ( 浙ICP备19050841号-1 )

GMT+8, 2025-4-20 07:04 , Processed in 0.152428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