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糖糖不次糖 于 2022-8-30 13:20 编辑
前言
星状神经节(stellate ganglion, SG)是颈交感 神经系统的一部分,是颈下神经节与 T1神经节融合形 成的交感神经节,位于 C6和 C7椎体之间。它包含支 配头部及颈部的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和支配上肢及心脏的 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 SGB)是目前疼痛科与麻醉科临床工作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入 SG 周围及附近组织,包括颈交感干、颈交感神经节、节前与节后神经及其支配范围的区域, 从而阻滞支配头、面、颈、肩胛、上肢、前胸及后背等 部位的交感神经,以调节交感神经系统张力,最终达到调节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使其保持动态平衡的作用,用于治疗多种疼痛及非疼痛类疾病。
SGB 作用机制主要表现在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两方面。中枢神经作用主要表现为通过调节丘脑活动维护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周围神经作用则主要表现为通过对节前、节后纤维的阻滞,使分布区域内各系统的交感神经功能受到抑制,以达到治疗相关疾病的目的。在治疗疼痛方面,其作用机制仍不明确,由于慢性疼痛及炎性疼痛中交感神经发挥着重要作用,SGB 能够有效缓解疼痛的原因可能与其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有关。同时,SGB 可以阻断脊髓的反射通路,降低该部位交感神经兴奋性和敏感性,扩张小血管,增加局部区域血流,改善局部缺血、缺氧状态,加速代谢去甲肾上腺素、P 物质等疼痛介质,终止疼痛的恶性循环。
自 1920 年,SGB 治疗疼痛性疾病在临床上得到迅速推广,成为一种用途广泛的治疗手段。在日本,SGB 疗法已应用 40 余年,每日至少有 2~3 万患者进行该项治 疗,占门诊神经组滞治疗的50%~80%,其治疗学理论已为日本医界所公认。SGB 治疗疾病范围广泛,主要分为全身性疾病和局部疾病,包括头面部、耳鼻喉、口腔、颈肩部及上肢疼痛,尤其对于顽固性颈源性头痛、偏头痛、慢性顽固性口腔溃疡、带状疱疹性神经痛、肩手综合征、原发性痛经、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癌痛等顽固性疼痛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此外,对于难治性心绞痛、心律失常、抑郁症等疾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超声成像技术使 SGB 能够精准并可视化,超声引导可以实时显示穿刺过程,避开邻近重要器官及血管,并观察药物的扩散情况。因此,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该项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SGB 得到越来越多的医生及患者的认同,在疼痛诊疗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星状神经节的解剖
人体两侧颈部颈动脉鞘后方、颈椎横突前方,各有 3 个颈交感神经节,分别称为颈上神经节、颈中神经节和颈下神经节。近 80% 的人群颈下神经节与T1神经节融合为颈胸神经节,颈胸神经节形态不规则,多呈星形故又称为 SG。Serna‐Gutiérrez报道部分人群中 SG 还包括 T2神经节和颈中神经节。SG 大小约为 25 mm×10 mm×5 mm,中心位置多位于胸膜顶第 1 肋骨颈水平;如果颈下神经节与 T1神经节未融和时,颈下神经节则常位于 C7横突前,而 T1神经节位于第 1 肋骨颈部前方。SG 接受沿交感神经链内上传的上胸段节前交感神经纤维,在其中交换神经元后发出节后神经纤维,支配头面部、颈项部、上肢及胸内的心脏、大血管、肺、支气管及胸壁等多个器官组织。
毗邻结构SG 前方为颈动脉鞘,内侧为颈长肌,后内侧为椎间孔和喉返神经,外侧为前斜角肌及膈神经,前外侧为头臂静脉和甲状颈干,下方是肺尖和胸膜顶。大多数情况 SG 的下缘高于第 2 肋骨上缘,其下多被覆胸膜且表面有一层可作为确认SG 标志的脂肪组织,再向外则是壁层胸膜。这一特征性的脂肪层常是确认 SG 位置的标志。从神经节下缘与第 2 肋骨上缘的位置关系看,SG 下缘低于第2 肋骨上缘的发生率是 33.3%,但仍未见有 SG 的下缘低于第 2 肋骨上下肋缘中点的报道。明确 SG 的位置,以及确定穿刺点和穿刺方向,是实施神经阻滞的关键。C6、C7横突、颈动脉结节、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颈静脉切迹内缘及胸锁关节,这些骨性或肌性结构,均可作为确认 SG 位置的体表标志,其中C7横突与 SG 的距离最近,是标定 SG 体表投影的最佳骨性标志,但是 C7横突没有前结节,椎动脉未受椎动脉孔保护,在此穿刺容易伤及椎动脉。因此,临床多以 C6横突为解剖定位(图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