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按: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珠江视界》翻译小组每月通过主题词检索,从PubMed与Web of Science等检索引擎,筛选出近期国内麻醉学科所发表的高质量SCI文献与研究成果,进行摘要导读的同时通过《新青年麻醉论坛》珠江视界专栏以每月好文的方式向全国同道推介。
本期《珠江视界-每月好文》节选2023年1-2月发表的部分文章,研究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与重症医学科等,内容涵盖在脓毒性免疫抑制过程中巨噬细胞NLRC3的表达通过调节NF-κB-NFAT5复合物损害糖酵解和宿主的免疫防御、疼痛合并焦虑患者的下丘脑侧隔-外侧回路功能障碍、髓源性MIF驱动RIPK1介导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死亡从而加剧缺血性脑损伤等基础研究方面内容,还包括一项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术中竖脊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神经阻滞的非劣效性随机对照试验等临床研究方面内容(#为第一作者,*为通讯作者)。
1. Jing Zhong#, Jinlin Zhang#, Yu Fan#, Min Zhu#, Xining Zhao, Zhiyi Zuo*, Xiushi Zhou*, Changhong Miao*.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iprofol for procedural sedation and anesthesia in non-operating room settings. J Clin Anesth, 2023 May 85: 111047. PMID: 36599219
【题目】
环丙酚在非手术室中用于手术镇静和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通讯作者】
缪长虹,Xiu-shi Zhou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左志义 弗吉尼亚大学
【第一作者】
Jing Zhong, Jin-lin Zhang, Yu Fan, Min Zhu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
【摘要】
研究背景:环丙酚是一种新型静脉麻醉剂,可使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快速康复。我们的目的是在非手术室环境中比较环丙酚与丙泊酚用于镇静或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包括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和可弯曲支气管镜检查(FB)。
设计:前瞻性、随机、双盲、平行组临床试验。
地点:大学附属教学医院。
研究对象:我们招募了207名患者,计划于2021年10月至2021年12月进行内窥镜手术。干预措施:根据诱导期间的剂量,患者被随机分为三组(每组n= 69):1)环丙酚6 mg/kg/h,2)环丙酚8 mg/kg/h,或3)丙泊酚40 mg/kg/h。在整个手术过程中给予环丙酚或丙泊酚。
测量指标:主要结果是手术镇静或麻醉的成功率。次要结果包括诱导时间、内窥镜插入时间、恢复时间、出院时间、药物相关不良事件(AE)的发生率、神经系统评分和炎症指标。
主要结果:三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仅在接受FB的患者中,6(3.3±1.0分钟)和8 mg/kg/h(2.9±0.6分钟)环丙酚组的诱导时间长于丙泊酚组(2.5±0.6分钟,p= 0.004)。三组患者完全清醒并转出麻醉后监护病房的时间相当(p> 0.05)。丙泊酚组和6与8 mg/kg/h环丙酚组的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84.1%、76.8%和79.7%。环丙酚组未报告注射痛。三组患者间的神经系统评分和炎症反应类似。
结论:除了接受FB的患者诱导时间延长外,在非手术室环境中环丙酚诱导的镇静或麻醉水平与丙泊酚诱导的镇静或麻醉水平相当。环丙酚的安全性与丙泊酚相似。环丙酚未报告注射痛。
2. Jia-Hui Ma#, Ya-Fei Liu#, Hong Hong#, Chun-Jing Li, Fan Cui, Dong-Liang Mu* and Dong-Xin Wang. Effect of acute pain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reoperative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postoperative delirium: a secondary analysis of three trials. Br J Anaesth. 2023,130(2): e272-e280. PMID: 35933172
【题目】
急性疼痛对术前认知功能障碍与术后谵妄相关性的影响:三项研究的二次分析
【通讯作者】
穆东亮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Jia-Hui Ma,Ya-Fei Liu,Hong Hong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
【摘要】
背景: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后术前认知障碍、术后疼痛和术后谵妄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
方法:这是对先前三项研究的数据集进行二次分析。年龄≥ 55岁且接受择期非心脏手术的患者被纳入。术前认知障碍定义为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 27分。在手术后的前72小时内,每隔12小时使用11点疼痛数字等级量表评估运动时的疼痛强度;计算时间加权平均(TWA)疼痛评分。主要结局是术后前5天内发生谵妄。调节分析用于研究认知障碍、疼痛评分和谵妄之间的关系。
结果:共纳入1497名患者。术前认知障碍的患病率为40.3%(603/1497)。与无认知障碍患者相比,认知障碍患者在72小时内TWA疼痛评分更高(4[3-5] vs 3[2-5],P= 0.004),在5天内发生谵妄更多(12.9% [78/603] vs 4.9% [44 /894],P< 0.001)。认知障碍和谵妄之间的总关联和直接关联(校正β)分别为8.3%(95%置信区间[CI],4.8-12.0%;P< 0.001)和7.8%(95% CI,4.4-12.0%;P< 0.001)。我们观察到急性疼痛与认知障碍和谵妄之间有明显间接相关(校正β= 0.4%;95% CI,0.1-1.0%;P= 0.006),占总效应的4.9%。
结论:非心脏手术后患者的急性疼痛显著介导了术前认知障碍和谵妄之间的关联。考虑到效应量较小,这种调节效应的临床意义需要进一步研究。
3. Zi-yi Wang#, Hong-jie Guo, Shu-jun Shi, Ying Xu, Mao Ye, Lin Bai, Yan-zhe Tan, Yi-hui Li, Li-fei Liu*.Long-axis in-plane combined with short-axis out-of-plane technique in ultrasound-guided arterial catheterization in infan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 Clin Anesth. 2023 May 85: 111038. PMID: 36603327
【题目】
长轴平面内联合短轴平面外技术在婴儿超声引导下动脉置管中的应用: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通讯作者】
刘立飞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Zi-yi Wang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麻醉科
【摘要】
背景:确定长轴平面内(LAX-IP)结合短轴平面外(SAX-OOP)技术是否比改良动态针尖定位(MDNTP)技术更适合超声引导下婴儿桡动脉置管。
设计: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地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麻醉科。
研究对象:总共选择了2021年7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期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主要接受胸外科或心脏手术的72名1-12个月大的患者。这些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i)MDNTP组和ii)LAX-IP联合SAX-OOP组。
干预措施:两组采用超声引导MDNTP或LAX-IP联合SAX-OOP技术进行桡动脉置管术。
测量指标:主要结果是首次成功率,次要结果包括总成功率、置管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
主要结果:在LAX-IP联合SAX-OOP组中,首次成功率为75.0%(n= 27),总成功率为97.2%(n= 35),置管时间为91.39±102.60s,穿刺次数为1.5±1.3次,一名(2.8%)婴儿在第一天形成局部血肿。在MDNTP组中,首次成功率为36.1%(n= 13)(P= 0.001;RR,2.08;95%置信区间,1.29-3.34),总成功率为91.7%(n= 33)(P= 0.303;RR,1.06;95%置信区间,0.95-1.19),插管时间为181.00±146.72s(P= 0.047;中位差,- 89.61;95%置信区间,- 149.12至- 30.10),穿刺次数是2.3±1.6次(P= 0.133;中位差,- 0.81),并且在第一天有九名(25%)婴儿形成局部血肿(P= 0.006;RR,0.11;95%置信区间0.01- 0.83),各组均未出现血栓形成。
结论:与MDNTP技术相比,由麻醉住院医师实施的超声引导下LAX-IP联合SAX-OOP技术用于婴儿桡动脉置管术,首次成功率更高,置管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4. Feng Xu#, Lin-lin Han, Ya-feng Wang, Da-ling Deng, Yuan-yuan Ding, Shuai Zhao, Qing-tong Zhang, Lu-lin Ma, and Xiang-dong Chen*. Prolonged anesthesia induces neuroinflammation and complement-mediated microglial synaptic elimination involved in neurocognitive dysfunction and anxiety-like behaviors. BMC Medicine, 2023, 21: 7. PMID: 36600274
【题目】
长时间麻醉引起的由神经炎症和补体介导的小胶质细胞突触消除参与神经认知功能障碍和焦虑样行为
【通讯作者】
陈向东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Feng Xu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麻醉科
【摘要】
背景: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多发生于老年手术患者,与长时间麻醉引起的神经毒性密切相关。麻醉引起的神经毒性的神经形态学病理学基础仍难以确定。
方法:采用七氟醚长时间麻醉,建立七氟醚诱导的神经毒性(SIN)动物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高架+迷宫和开放场试验追踪SIN大鼠的认知行为和焦虑样行为。我们通过转录组学、电生理学、分子生物学、扫描电镜、高尔基染色、TUNEL检测和形态分析等技术研究SIN的神经病理学基础。我们的工作通过消耗小胶质细胞、抑制神经炎症和C1q中和,进一步阐明SIN的病理机制。
结果:本研究表明,长时间麻醉可触发NF-κB炎症通路的激活、神经炎症、神经元兴奋性的抑制、认知功能障碍和焦虑样行为。RNA测序发现,长时间麻醉后,不同类型的突触在长时间麻醉后的基因表达下调。小胶质细胞的迁移、激活和吞噬作用增强。小胶质细胞形态学改变。补体级联的启动子C1qa和C3增加,C1qa标记突触也升高。然后,我们发现“Eat Me”补体通路介导了长时间麻醉后海马小胶质细胞突触的吞噬。之后,海马体中的突触明显丢失。此外,树突棘也减少,其基因同时下调。小胶质细胞的消耗改善神经炎症和补体的激活,并挽救突触消除、认知功能障碍和焦虑样行为。当神经炎症受到抑制或C1q中和发生时,补体也减少,突触消除中断。
结论:这些结果表明,长时间的麻醉引发神经炎症和互补的小胶质细胞突触吞噬,从而导致SIN中病理性的突触消除。我们已经证明SIN的神经形态学病理学基础,这对PND患者有直接的治疗意义。
5. Ji-qian Xu#, Cheng-gang Gao, Ya-jun He, Xiang-zhi Fang, De-yi Sun, Zhe-kang Peng, Hai-rong Xiao, Miao-miao Sun, Pei Zhang, Ting Zhou, Xiao-bo Yang, Yuan Yu, Rui-ting Li, Xiao-jing Zou, Hua-qing Shu, Yang Qiu, Xi Zhou, Shi-ying Yuan, Shang-long Yao, and You Shang*. NLRC3 expression in macrophage impairs glycolysis and host immune defense by modulating the NF-κB-NFAT5 complex during septic immunosuppression. Molecular Therapy, 2023, Vol.31 No 1. PMID: 36068919
【题目】
在脓毒性免疫抑制过程中巨噬细胞NLRC3的表达通过调节NF-κB-NFAT5复合物损害糖酵解和宿主的免疫防御
【通讯作者】
尚游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麻醉与重症监护医学研究所
【第一作者】
Ji-qian Xu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麻醉与重症监护医学研究所
【摘要】
先天免疫细胞功能和代谢的损害是脓毒症中免疫抑制的基础;然而,目前还缺乏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方法来协调这种损伤。在本研究中,高水平的NOD样受体家族CARD结构域包含-3(NLRC3)与脓毒症患者和免疫抑制小鼠的单核/巨噬细胞的糖酵解缺陷相关。髓系特异性NLRC3缺失改善巨噬细胞糖酵解和隔膜诱导的免疫抑制。在机制上,NLRC3抑制核因子(NF)-κB p65与活化T细胞的核因子5(NFAT5)的结合,从而进一步控制免疫抑制巨噬细胞的糖酵解基因和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这是通过减少TNF受体相关因子6(TRAF6)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共诱导的NF-κB激活,并通过诱导NLRC3隔离mTOR和p300降低转录共激活因子p300的活性。NLRC3的基因抑制破坏NLRC3-mTOR-p300复合物,并增强NF-κB与p300协同与NFAT5启动子的结合。此外,肺内传递含有巨噬细胞特异性NLRC3缺失载体的重组腺相关病毒,显著改善脓毒症小鼠的防御能力,在继发性气管内细菌攻击时出现了免疫抑制。总的来说,这些发现表明NLRC3介导先天免疫的关键方面,有助于脓毒症期间的免疫功能低下状态,并确定潜在的治疗靶点。
6. Di Wang#, Xiang-yu Pan#, Yu Zhou#, Zi-feng Wu#, Kun-peng Ren, Han-yu Liu, Chao-li Huang, Yu-mei Yu, Teng He, Xiao Zhang, Ling Yang, Hong-xing Zhang, Ming-Hu Han, Cun-ming Liu*, Jun-Li Cao* and Chun Yang*. Lateral septum-lateral hypothalamus circuit dysfunction in comorbid pain and anxiety. Molcular Psychiatry, 2023, 28: 1090-1100. PMID: 34280784
【题目】
疼痛合并焦虑患者的下丘脑侧隔-外侧回路功能障碍
【通讯作者】
杨春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和围手术期医学科; 曹君利 江苏省麻醉科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徐州医科大学麻醉与镇痛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刘存明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和围手术期医学科
【第一作者】
Di Wang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和围手术期医学科;
Xiang-yu Pan,Yu Zhou 江苏省麻醉科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徐州医科大学麻醉与镇痛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Zi-feng Wu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和围手术期医学科
【摘要】
疼痛合并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但其共病的神经机制尚不清楚。我们认为,共病意味着类似的大脑区域和神经回路处理疼痛和焦虑,例如侧隔(LS)。从行为和神经生理实验结合选择性LS操作的结果,我们发现LS GABAergic神经元对疼痛和焦虑都至关重要。选择性激活LS GABAergic能神经元可诱导痛觉过敏和焦虑样行为。相反,选择性抑制LS GABAergic神经元减少伤害性戒断反应和焦虑样行为。这在两个小鼠模型中都被发现了,一个是慢性炎症性疼痛(由完全弗氏佐剂引起),另一个是焦虑(由慢性约束应激引起)。此外,利用TetTag化学遗传学对LS神经元进行功能标记,我们发现急性疼痛刺激激活LS神经元可诱发焦虑样行为,反之亦然。此外,我们还发现,LS GABAergic投射到外侧下丘脑(LH),在疼痛和焦虑共病的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的研究表明,LS GABAergic神经元,特别是LSGABAergic-LH回路,是调节疼痛和焦虑共病的关键因素。
7. Qing-Qing Han#, Yuan-Yuan Bai#, Chun-Jing Zhou#, Bei-Bei Dong, Ying-Ning Li, Ning Luo, Hong-Guang Chen, Yong-Hao Yu*. Effect of molecular hydrogen treatment on Sepsis-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 in mice based on gut microbiota. CNS neuroscience & therapeutics, 2023, 29:633–645. PMID: 36468415.
【题目】
分子氢治疗作用于肠道微生物群对小鼠脓毒症相关脑病的影响
【通讯作者】
Yong-Hao Yu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Qing-Qing Han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麻醉科;
Yuan-Yuan Bai 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宝坻医院麻醉科;
Chun-Jing Zhou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麻醉科
【摘要】
引言:在我们的实验中,雄性野生型小鼠被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AE组、SAE+2%氢气吸入组(H2)和SAE+富氢水组(HW)。造模后24h收集小鼠粪便进行16S rDNA分析,收集小鼠血清和脑组织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
目的:肠道微生物群的破坏是脓毒症和继发器官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高达70%的严重脓毒症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脓毒症相关脑病(SAE)。SAE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SAE患者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及分子氢的调控机制。
结果:分子氢治疗显著改善了SAE的功能结果,并下调了脑和肠道的炎症反应。此外,分子氢治疗改善了SAE后的肠道微生物群失调并部分纠正了代谢紊乱。
结论:分子氢治疗可改善小鼠SAE后的功能结果,这可能与增加有益菌、抑制有害菌和代谢紊乱以及减少炎症有关。
8. Fei-Fei Xu#, Pei-Lin Cong#, Bing-Qian Zhang#, Hai-Long Dong, Wen-Qiang Zuo, Ting-Mei Wu, Li Tian, Li-Ze Xiong*. A decrease in NR2B expression mediated by DNA hypermethylation induces 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 in aged mice. CNS neuroscience & therapeutics, 2023, 00:1–14. PMID: 36694341
【题目】
DNA高甲基化介导的NR2B表达降低诱导老年小鼠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通讯作者】
熊利泽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
【第一作者】
Fei-Fei Xu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
Pei-Lin Cong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
Bing-Qian Zhang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障碍上海市重点实验室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NR2B在PN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DNA甲基化对NR2B表达的影响。
方法:18月龄C57BL/6J小鼠在1.4%异氟醚麻醉下行实验性剖腹手术。采用Barnes迷宫和情境恐惧条件反射测试评估海马依赖性学习和记忆。通过Western blot和QRT–PCR分别检测NR2B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应用靶向亚硫酸氢盐测序法检测NR2B基因甲基化情况。用电生理学方法检测长时程突触可塑性(LTP)。
结果:接受剖腹手术的小鼠表现出依赖海马功能的认知损伤,伴有NR2B表达减少和LTP受损。背侧海马NR2B过表达可改善接受剖腹手术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特别地,剖腹手术诱导的NR2B表达降低归因于NR2B基因的高甲基化。术前给予S-腺苷甲硫氨酸(Sam)可使NR2B基因低甲基化,上调NR2B表达,改善LTP,对PND具有剂量依赖性的治疗作用。此外,抑制NR2B消除了Sam预处理的益处。
结论:剖腹手术通过NR2B基因的高甲基化导致海马依赖性认知功能下降,使我们能够从表观遗传学的角度了解PND的发病机制。
9. Jiang-Peng Fan#, Xue Zhang, Yu Han, Ying Ji, Wei-Xin Gu, Hai-Chuan Wu, Chunyi Zhou*, Cheng Xiao*. Subthalamic neurons interact with nigral dopaminergic neurons to regulate movement in mice. Acta Physiologica, 2023, 00: e13917. PMID: 36598331
【题目】小鼠丘脑底核神经元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相互作用调节运动功能
【通讯作者】Cheng Xiao 徐州医科大学麻醉学院 Chunyi Zhou 徐州医科大学麻醉学院
【第一作者】Jiang-Peng Fan 徐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丘脑底核(STN)神经元与黑质致密部(SNc)多巴胺能(DA)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运动控制中的作用。
方法:纤维光度学和光遗传学/化学遗传学技术分别用于监测和操纵神经元活动。小鼠的运动在旷场通过头部固定行为检测系统进行记录。通过单侧前脑内侧束注射6-OHDA的方法建立偏侧帕金森病小鼠模型。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STN神经元和SNc DA神经元的电生理信号。用c-Fos免疫染色法标记激活的神经元。使用基于狂犬病毒的逆行追踪系统将投射到SNc DA神经元的STN神经元可视化。
结果:当在旷场和头部固定行为检测系统中行动时,STN神经元的活性增强,而这种增强在帕金森病小鼠中显著减弱。光遗传刺激STN神经元可增强运动能力,增加SNc DA神经元的激活,同时缩短动作启动潜伏期。结合光遗传技术和膜片钳记录,我们证实了STN神经元通过谷氨酸能单突触连接支配SNc DA神经元。此外,投射到SNc DA神经元的STN神经元在STN内均匀分布。通过6-OHDA损伤或化学遗传学抑制SNc DA神经元均减弱了刺激STN对运动的增强作用。
结论:SNc DA神经元不仅影响STN神经元对运动的反应,还参与刺激STN对运动的增强过程。本研究证实了运动控制过程中STN-SNc的相互作用。
10. Z.-Z.Xu#, X.Li#, B.-L.Chen, K.-L. Yang, J. Wang, X.-Y. Li, H. Zhang*, and D.-X. Wang*.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of the non-inferiority of 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 vs. 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 for laparoscopic nephro-ureterectomy. Anaesthesia, 2023 Jan 4. PMID: 36599621
【题目】
一项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术中竖脊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神经阻滞的非劣效性随机对照试验
【通讯作者】
王东信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与重症医学科;
张鸿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与重症医学科
【第一作者】
Z.-Z.Xu#,X.Li#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与重症医学科
【摘要】
竖脊肌平面阻滞和椎旁阻滞可为腹部手术提供镇痛。目前尚不清楚竖脊肌阻滞是否不如椎旁阻滞。我们旨在确定竖脊肌阻滞后24小时的舒芬太尼剂量和疼痛强度(11分评分表)是否分别超过椎旁阻滞后5μg和1分。在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术前,我们将166名成人随机分为两组,各83名接受脊肌或椎旁注射0.375%罗哌卡因0.4 ml.kg-1。我们在术后0.5小时、2小时、6小时、18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评估了静息和运动时的切口疼痛和腹内疼痛程度。竖脊肌阻滞后舒芬太尼累积剂量中位数(IQR[范围])为15(5-30[0-105])μg,而椎旁阻滞后舒芬太尼累积剂量中位数为20(10-50[0-145])μg,中位数(95%CI)差异为5(0-10)μg,竖脊肌阻滞非劣效性p<0.001。两组之间的不良事件没有差异。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术后竖脊肌阻滞镇痛不劣于椎旁阻滞镇痛。
11. Shuang Zeng#, Chia-Hao Chang#, Ming-yang Sun, Wan-Ming Chen, Szu-Yuan Wu* & Jia-qiang Zhang*. Comparison of surgical complications after curative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oral cavity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sarcopenia. J Cachexia Sarcopenia Muscle, 2023, 14: 576-584. PMID: 36562311
【题目】
口腔鳞状细胞癌与骨骼肌减少症患者术后手术并发症的比较
【通讯作者】
张加强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麻醉和围术期医学科、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
吴思远 台北市傅仁天主教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研究生院、台北市傅仁天主教大学人工智能发展中心、亚洲大学医学卫生科学学院食品营养与健康生物技术系、台湾大数据中心、罗东博爱医院放射肿瘤科、亚洲大学医学卫生科学学院卫生保健管理系、北医科大学罗东博爱医院罗旭医学基金会癌症中心、台北市万方医院区域麻醉和疼痛医学中心、佛光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系
【第一作者】
曾爽 河南省人民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
张家豪 台湾罗东博爱医院罗苏医学基金会耳鼻喉科
【摘要】
背景:该研究旨在阐明接受治疗性手术的口腔鳞状细胞癌(OCSCC)患者的围术期和术后并发症与骨骼肌减少症的关系,并了解导致OCSCC肿瘤预后不良的原因。
方法:我们进行了一项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研究有骨骼肌减少症和无骨骼肌减少症的OCSCC患者围手术期和术后预后的相关性。对来自台湾癌症登记数据库的一个大型数据集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主要诊断为骨骼肌减少症的患者,在术前12个月内,至少有两项符合骨骼肌减少症的诊断标准(ICD-10-CM代码M62.84)。骨骼肌减少症是由任意一位患者的骨科医生、康复医生、全科医生或老年科医生通过测量低肌肉力量和低肌肉质量来诊断的。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围手术期及术后主要并发症。
结果:我们最终的队列包括16293名OCSCC患者(分别为骨骼肌减少症10862名和非骨骼肌减少症组5431名),这些患者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骨骼肌减少症组女性占10.40%,男性占89.60%,非骨骼肌减少症组女性占9.74%,男性占90.26%。骨骼肌减少症组和非骨骼肌减少症组的平均年龄±标准差(SD)分别为56.44±11.14和56.22±11.29。接受治疗性手术的骨骼肌减少症OCSCC患者的输血率和输血量明显较高;更长的重症监护室(ICU)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较高的术后30天死亡率(调整后的比值比[aOR]:1.12,95%可信区间[CI] [1.07,1.56])和肺炎(aOR:1.34,95%CI[1.20,1.50])、急性肾功能衰竭(aOR:1.45,95%CI[1.12,1.87])和败血症(aOR:12.99,95%CI[1.15,1.45])发生率;较高的术后第一年死亡率(aOR:1.18,95%CI[1.13,1.51])和肺炎(aOR:1.43,95%CI[1.30,1.56])、急性心肌梗死(aOR:0.52,95%CI[1.06,2.18])和败血症(aOR:12.99,95%CI[1.15,1.45])发生率。
结论:伴有骨骼肌减少症的OCSCC患者可能比无骨骼肌减少症的患者表现出更多的围手术期和手术并发症。
关键词:骨骼肌减少症;OCSCC;围手术期;术后;不良结局
12. Ming-shu Tao#, Song Zhang#, Yuan Han*, Chun-yan Li, Qi Wei, De-xian Chen, Qiu Zhao, Jie Yang, Rong-guang Liu, Jia-xing Fang, Xiang Li, Hong-xing Zhang, He Liu*, Jun-Li Cao*. Efficacy of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on postoperative delirium in elderly patients undergoing lower limb major arthroplast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Brain Stimulation, 2023, 16(1): 88-96. PMID: 36682718
【题目】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老年下肢大关节置换术术后谵妄的疗效: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通讯作者】
曹君利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NMPA麻醉精神药物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麻醉与镇痛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He Liu 湖州中心医院麻醉科、湖州神经调节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重点实验室;
Yuan Han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Ming-shu Tao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NMPA麻醉精神药物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麻醉与镇痛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Song Zhang 上海交通大学仁济医院医学院麻醉科
【摘要】
背景:术后谵妄(POD)是接受大手术的老年患者常见且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与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有关。据报道,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可有效增强认知功能,改善意识障碍。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tDCS对接受下肢大关节置换术(包括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或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老年患者POD的疗效。
方法:将≥65岁计划接受THA或TKA的患者随机分配接受2毫安tDCS且持续20分钟的真tDCS(n=61)或伪tDCS(n=61)。主要结局是术后前3天POD的发生率。
结果:122名患者(中位年龄,70岁;80名女性[65.6%])均完成了试验。tDCS刺激组和tDCS伪刺激组的发生谵妄风险分别为4.9%(n¼=3)和19.7%(n¼=12)(相对危险度,0.250;95%CI,0.074至0.842;P=0.013)。与tDCS伪刺激组相比,tDCS真刺激组患者术后2h和1d的焦虑和抑郁评分较低(P<0.001),tDCS真刺激组患者术后前3d疼痛评分较低(P<0.05)。
结论:在左背外侧前额叶皮层上进行一次阳极tDCS治疗可降低老年患者下肢大关节置换术后POD的发生率。
13. Zhong-liang Wei#, Cheng-min Yang#, Ke-yu Feng, Su-chan Guo, Zhen-zhen Huang, Yi-fan Wang, Chong-dong Jian*. p75NTR enhances cognitive dysfunction in a mouse Alzheimer's disease model by inhibiting microRNA-210-3p-mediated PCYT2 through activation of NF-κB. Int J Biol Macromol. 2023 Jan 15. PMID: 36379282
【题目】
p75NTR通过激活NF-κB抑制microRNA-210-3p介导的PCYT2从而增强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认知功能障碍
【通讯作者】
Chong-dong Jian 广西百色右江民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第一作者】
Zhong-liang Wei 广西百色右江民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
Cheng-min Yang 广西百色右江民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摘要】
阿尔茨海默病(AD)是痴呆症的主要原因,并表现出认知行为异常。在本研究中,我们探讨了p75神经营养蛋白受体(p75NTR)在AD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首先,分别用淀粉样蛋白-β1-42(Aβ1-42)处理C57BL/6小鼠和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以建立AD的体内和体外模型。通过RNA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p75NTR的下游基因。然后验证p75NTR、核因子kappa B(NF-κB)、microRNA-210-3p(miR-210-3p)和磷酸乙醇胺胞苷酰转移酶2(PYCT2)之间的相互作用,然后分析它们对具有AD样症状小鼠的认知行为和海马神经元生物学特性的影响。p75NTR敲除减轻了具有AD样症状小鼠的认知功能障碍,并减少了Aβ1-42诱导的海马神经元损伤和细胞凋亡。p75NTR通过激活NF-κB上调miR-210-3p表达,从而限制PCYT2表达。p75NTR-/-小鼠中的PCYT2沉默促进神经元凋亡并加重AD模型小鼠的认知功能障碍。综上所述,p75NTR能够通过介导NF-κB/miR-210-3p/PCYT2轴来加重AD中的认知功能障碍。
14. Xiao-fan Lai#, Shao-jie Huang#, Ying-ying Lin#, Yuan Qiu, Lv-ya Pu, Si-jia Lin, Qi-hao Zeng, Wen-qi Huang*, Zhong-xing Wang*. DACT2 protects against pulmonary fibrosis via suppressing glycolysis in lung myofibroblasts. Int J Biol Macromol. 2023 Jan 31. PMID: 36481337
【题目】
DACT2通过抑制肺肌成纤维细胞的糖酵解来预防肺纤维化
【通讯作者】
王钟兴,黄文起 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Xiaofan Lai,Shaojie Huang,Yingying Lin 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摘要】
背景: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肺纤维化疾病,预后不良,治疗方案少。Dapper同系物2(DACT2)是DACT基因家族的成员,在组织发育和损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其在IPF中的功能和分子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未知。我们旨在研究DACT2在肺纤维化发展中的作用以及靶向DACT2相关信号通路的治疗潜力。
方法:在本研究中,在几种体内实验性肺纤维化小鼠模型中评估了腺相关病毒血清型6(AAV6)介导的DACT2过表达。DACT2在肺肌成纤维细胞分化中的作用通过DACT2在体外的过表达来确定。DACT2过表达后检测肌成纤维细胞的葡萄糖摄取、细胞外酸化率、细胞内三磷酸腺苷(ATP)水平和乳酸水平。另外还监测了LDHA降解率和与溶酶体的共定位。
结果:气管内应用AAV6通过介导DACT2过表达明显减轻了实验性肺纤维化模型小鼠的肺纤维化。体外实验表明,DACT2通过促进溶酶体介导的LDHA降解抑制肌成纤维细胞的糖酵解,从而抑制TGF-β诱导的肌成纤维细胞分化。
结论:总之,我们的研究结果支持DACT2作为肺纤维化治疗的新型药理学靶点。
15. Yan Li#, Cheng-yu Zou#, Chen Chen, Si-xuan Li, Zi-yu Zhu, Qiu-yue Fan, Rui Pang, Feng-shi Li, Zengai Chen, Zheng-hong Wang, Wei-feng Yu, Jun-ying Yuan*, Pei-ying Li*. Myeloid-derived MIF drives RIPK1-mediated cerebro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death to exacerbate ischemic brain injury.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23 Jan 31. PMID: 36693098
【题目】
髓源性MIF驱动RIPK1介导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死亡从而加剧缺血性脑损伤
【通讯作者】
Pei-ying Li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临床研究中心麻醉科
Jun-ying Yuan 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上海市老龄化研究重点实验室
【第一作者】
Yan Li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临床研究中心麻醉科
Cheng-yu Zou 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上海市老龄化研究重点实验室
【摘要】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是一种多面蛋白,在多种炎症条件下起着重要作用。然而,MIF在炎症条件下在内皮细胞(EC)死亡中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未知。我们的研究表明,MIF在氧糖剥夺条件下积极促进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介导的细胞死亡。在围手术期的人类和小鼠中,外周髓细胞的MIF表达是由手术创伤诱导的。我们证明,在大脑中动脉远端闭塞(dMCAO)后,由外周手术诱导的载有MIF的髓样细胞会粘附在大脑EC上,并加剧血脑屏障(BBB)破坏。围手术期缺血性卒中(PIS)小鼠在手术损伤后发生MCAO,髓源性MIF的基因的缺失可导致EC细胞凋亡和坏死性凋亡以及相关的BBB破坏显着减少。取手术MIFΔLyz2小鼠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过继转移到野生型(WT) MCAO小鼠与PBMC从手术MIFf l/f l小鼠到MCAO受体小鼠的转移相比,EC细胞凋亡和坏死性凋亡减少。与PIS中的WT小鼠相比,抑制RIPK1表达也减弱了BBB破坏和ECs死亡。给予小鼠MIF抑制剂(ISO-1)和RIPK1抑制剂(Nec-1s)都可以减少PIS后的脑EC死亡和神经功能缺损。因此我们得出结论,髓源性MIF通过RIPK1 激酶依赖性途径促进EC凋亡和坏死性凋亡。上述发现可能有助于深入了解外周炎症如何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机制。
检索:孙瑶、王益敏
翻译:陈观霞
校对:王佩
指导老师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