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麻醉 视频 中级
查看: 6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医学指南] 珠江视界 | 每月好文:国内麻醉学科文摘2023.05(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6-13 21:05: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糖糖不次糖 于 2023-6-13 21:06 编辑


译者按: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珠江视界》翻译小组每月通过主题词检索,从PubMed与Web of Science等检索引擎,筛选出近期国内麻醉学科所发表的高质量SCI文献与研究成果,进行摘要导读的同时通过《新青年麻醉论坛》珠江视界专栏以每月好文的方式向全国同道推介。

本期《珠江视界-每月好文》节选2023年4-2024年5月发表的部分文章,研究来自徐州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等单位的麻醉及相关科室,内容涵盖有:心脏手术中低血压与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关系,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途径对老年择期脊柱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基于机器学习的产后抑郁症风险评估及预防干预性策略等临床研究;也包括了:PARP-1介导的自噬流受损导致妊娠小鼠布比卡因神经毒性,抑制小肠γδT细胞向脑和肺的迁移可逆转社交隔离对缺血性脑损伤和卒中相关性肺炎,肠道菌代谢产物吲哚-3-乳酸通过YAP和Nrf2的正向调节与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基础方面内容(#为第一作者,*为通讯作者)。

每月好文(2023.04-2023.05)之上

1.Xiaofan Huang# , Xian Lu# , Chunyan Guo , Shuchi Lin , Ying Zhang , Xiaohan Zhang , Erhong Cheng , Jindong Liu*.Effect of preoperative risk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intraoperative hypotension and postoperative acute kidney injury in cardiac surgery. Anaesthesia Critical Care and Pain Medicine , 2023 Apr 13. PMID:37061091

【题目】

术前风险对心脏手术中低血压与术后急性肾损伤相关性的影响

【通讯作者】

刘金东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Xiaofan Huang# , Xian Lu#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

【摘要】

背景:急性肾损伤(AKI)是心脏手术后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其已被证明与术中低血压(IOH)相关。这一发现的可重复性以及术前风险是否改变了这种相关性尚不清楚。我们假设心脏手术后IOH和AKI之间的关系因术前风险而异。


方法:我们进行了一项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通过使用术前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分层,分析IOH与术后AKI之间的关系。IOH被定义为平均动脉压(MAP)小于65 mmHg,并以累积持续时间和曲线下面积(AUC)为特征。


结果:10个变量可被确定为危险因素:年龄、吸烟状况、NYHA III/、急诊手术、周围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心衰、高血压、既往心脏手术,和NT-proBNP浓度。风险预测模型将患者分为三个相同大小的术前风险组。低风险患者显示AKI与任何严重程度的IOH之间都没有相关性,而高危患者显示AKI和累积持续时间大于104min的IOH之间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后的比值比[OR]: 2.27,95%置信区间[CI]: 1.104.74;调整后的OR: 3.63,95% CI: 1.777.58),AUC大于905mmHgmin(调整后的OR:2.08,95% CI:1.014.36;和调整后的OR:4.00,95% CI:1.958.43)。


结论:IOH是心脏手术后AKI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基线风险较高的患者,IOH与术后AKI之间的关系比低风险患者更显著。


2. Jing-Yi Niu#, Na Yang#, Qing-Yu Tao, Yan He, Yong-Bo Hou, Ren-De Ning, and Jun-Ma Yu*. Effect of Different Administration Routes of Dexmedetomidine on Postoperative Delirium in Elderly Patients Undergoing Elective Spinal Surgery: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Double-Blinded Controlled Trial. Anesthesia Analgesia, 2023 Apr 14. PMID: 37058430

【题目】
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途径对老年择期脊柱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一项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通讯作者】
余骏马 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Jing-Yi Niu#,  Na Yang# 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麻醉科;

【摘要】
背景:据报道,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可减少老年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发生。然而,以往的一些研究表明,经气管内使用右美托咪定和经鼻内使用右美托咪定也是有效和方便的。本研究旨在比较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途径对老年患者POD的影响。

方法:我们随机分配150例计划进行脊柱手术(60岁以上)患者,在麻醉前接受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6 μg/kg)、鼻内右美托咪定(1 μg/kg)或麻醉诱导后的气管内右美托咪定(0.6µg/kg)。主要结果是术后前3天出现谵妄的频率。次要结果是术后喉咙痛(POST)的发生率和睡眠质量。记录不良事件,并进行常规治疗。

结果:与鼻内组相比,静脉注射组在3天内POD的发生率显著降低(49例中3例[6.1%],50例中14例[28.0%];比值比[OR],0.17;95%置信区间[CIs],0.05–0.63;P < .017)。同时,气管内组患者的POD发生率低于鼻内组(49例患者中5例[10.2%],50例患者中14例[28.0%];OR,0.29;95% CI,0.10–0.89;P < .017)。然而,气管内组和静脉注射组之间没有差异(49组中5组[10.2%],49组中3组[6.1%];OR,1.74;95% CI,0.40–7.73;P > .017)。术后2小时,气管内组的POST发生率低于其他2组(49例中7例[14.3%],49例中12例[24.5%],50例中18例[36.0%],P<.017)。术后第二天上午,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最低(中位数[四分位数范围{IQR}]:分别为4[3–5] vs 6[4–7] vs 6[4–7],P<.017).与鼻内注射组相比,静脉注射组心动过缓发生率较高,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P < .017)。鼻内注射组与高血压发病率最高相关(P < .017)。

结论:对于年龄≥60岁脊柱手术患者,与经鼻内使用右美托咪定相比,经静脉和气管内使用右美托咪定降低了早期POD的发生率。同时,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与术后睡眠质量的改善相关,气管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可降低POST的发生率。右美托咪定的所有3种给药途径的不良事件均较轻。

3. Jia-Ming Luo#, Lei Zeng#, Ji Li, Shi-Yuan Xu*, Wei Zhao*. Oxidative DNA Damage-induced PARP-1-mediated Autophagic Flux Disruption Contributes to Bupivacaine-induced Neurotoxicity During Pregnancy. Curr Neuropharmacol, 2023 Apr 4. PMID: 37021417
【题目】
氧化DNA损伤诱导PARP-1介导的自噬流受损导致妊娠期布比卡因引起的神经毒性

【通讯作者】
徐世元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
赵伟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骆佳铭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
曾磊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检验科

【摘要】

目的:蛛网膜下腔阻滞的神经系统严重并发症虽罕见,但其发生却令人困扰,尤其对于孕妇更是如此。布比卡因广泛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但因其临床使用存在神经毒性损伤风险而备受关注。


方法:雌性C57BL/6小鼠在妊娠第18天鞘内注射0.75%的布比卡因。我们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布比卡因处理后妊娠小鼠的DNA损伤,并对脊髓组织中的γ-H2AX(Ser139)和8-OHdG进行检测。这里,我们将PARP-1抑制剂 (PJ34)和自噬抑制剂 (3-MA) 应用于布比卡因介导的妊娠小鼠脊髓神经损伤模型中;将Parp-1flox/flox小鼠与Nes-Cre转基因小鼠杂交以获得神经元条件性敲除小鼠。然后,通过对小鼠脊髓组织中LC3B和P62进行染色以评估妊娠期野生型(WT)和Parp-1-/-小鼠脊髓中的自噬流变化情况。同时,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被用来观察自噬小体的形成。


结果:本研究表明,经布比卡因处理的妊娠小鼠的脊髓中氧化应激介导的 DNA 损伤和神经元损伤增加。此外,PARP-1被显著激活,自噬流受损。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敲除PARP-1和应用自噬抑制剂可减轻妊娠小鼠中布比卡因介导的神经毒性损伤。


结论:布比卡因可能导致妊娠小鼠的神经元DNA损伤和PARP-1活化;PARP-1活化后进一步阻碍了脊髓神经元的自噬流通畅,最终造成神经毒性损伤。


4. Bing Xie#, Yu-Jing Zhang#, Meng-Qi Han#, Meng-Yuan Wang, Yuan Yu, Xiao-Yan Chen, Yu-Ming Wu, Kenji Hashimoto, Shi-Ying Yuan*, You Shang*, Jian-Cheng Zhang*.Reversal of the detrimental effects of social isolation on ischemic cerebral injury and 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 by inhibiting small intestinal γδ T-cell migration into the brain and lung. J Cereb Blood Flow Metab, 2023 Apr 5. PMID: 3717434

【题目】

抑制小肠γδT细胞向脑和肺的迁移可逆转社交隔离对缺血性脑损伤和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不利影响

【通讯作者】

张建成、尚游、袁世英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危重病医学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麻醉与重症监护医学研究所;

【第一作者】

Bing Xie, Yu-Jing Zhang, Meng-Qi Han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危重病医学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麻醉与重症监护医学研究所;

【摘要】

社交隔离(ISO)增加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并与其不良结局相关。然而,ISO在卒中相关性肺炎(SAP)中的作用和机制尚不清楚。成年雄性小鼠被单独饲养或与已行卵巢切除的雌性小鼠配对饲养,然后对它们进行大脑中动脉短暂性闭塞处理。对社交隔离的小鼠应用利钠肽受体A拮抗剂A71915或抗γ-δ(γδ)TCR单克隆抗体处理,而对配对饲养的小鼠则应用重组人心房利钠肽(rhANP)处理。膈下迷走神经切断术(SDV)在小鼠单独或配对安置前14天施行。我们发现,相较于配对饲养,ISO显著加重了脑和肺部损伤,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白细胞介素(IL)-17A的水平升高以及小肠来源的炎性γδ T细胞向脑和肺部迁移介导的。然而,rhANP治疗或SDV可通过降低IL-17A水平和抑制炎性γδ T细胞向大脑和肺迁移来改善ISO对卒中后的脑、肺损伤的加重。我们的结果表明,rhANP通过抑制小肠来源的γδ T细胞向脑和肺的迁移来减轻ISO诱导的SAP和缺血性脑损伤恶化,膈下迷走神经可介导小肠来源的γδ T细胞向脑和肺迁移。

5. Hao Liu#, Anran Dai#, Zhou Zhou#, Xiaowen Xu#, Kai Gao, Qiuwen Li, Shouyu Xu, Yunfei Feng, Chen Chen, Chun Ge, Yuanjun Lu, Jianjun Zou*, Saiying Wang*. An optimization for postpartum depression risk assessment and preventive intervention strategy based machine learning approaches.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023, 328: 163-174. PMID: 36758872.

【题目】

基于机器学习的产后抑郁症风险评估及预防干预性策略优化

【通讯作者】

邹建军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临床药理科
汪赛赢  中南大学湘雅三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Hao Liu  中国药科大学基础医学与临床药学学院
Anran Dai  中国药科大学基础医学与临床药学学院
Zhou Zhou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临床药理科
Xiaowen Xu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临床试验办公室

【摘要】

背景:产后抑郁症(PPD)是妇女产后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建立有效的PPD预测模型有助于区分高风险群体,并验证这些高风险群体是否可以从药物干预中受益,对临床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我们收集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数据。对照组被分为训练组和测试组。构建了六种不同的机器学习模型,并比较它们在测试队列中的预测性能。为了进行模型解释,我们引入了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SHAP)。然后,将训练组、氯.胺.酮组和右美托咪定(DEX)组根据模型划分为PPD的高风险或低风险。采用1:1倾向评分匹配(PSM)以比较不同风险队列中两组之间PPD发生率。


结果:极端梯度增强(XGB)具有最佳的识别效果,在训练组和测试组中,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分别为0.789(95%CI 0.742-0.836)和0.744(95%CI 0.655-0.823)。确定了PPD风险概率为21.5%的阈值。PSM后,结果表明,两种干预组的PPD发病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 <0.001),而低风险组无显著差异(P > 0.001)。


结论:本研究表明,XGB算法在PPD风险预测方面提供了更准确的预测效果,有利于对以该模型为特征的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干预。


6. Guangchao Zhang#, Mengqiao Cui#, Ran Ji#, Shiya Zou#, Lingzhen Song, Bingqian Fa, Li Yan, Di Wang, Suwan Hu, Xiao Zhang, Tantan Fang, Xiaolu Yu, Jun-Xia Yang, Dipesh Chaudhury, He Liu, Ankang Hu, Hai-Lei Ding*, Jun-Li Cao*, Hongxing Zhang*. Neural and molecular investigation into the paraventricular thalamic-nucleus accumbens circuit for pain sensation and non-opioid analgesia.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2023, May;191:106776. PMID: 37084858.

【题目】

室旁丘脑-伏隔核核痛觉回路与非阿片镇痛的神经和分子研究


【通讯作者】

丁海雷、曹君利、张红星  江苏省徐州医科大学麻醉学重点实验室

【第一作者】

Guangchao Zhang,Mengqiao Cui,Ran Ji,Shiya Zou  江苏省徐州医科大学麻醉学重点实验室

【摘要】

镇痛治疗中由于缺乏新型机制的药物,以及阿片类镇痛药的严重不良反应,导致人们迫切追求非阿片类镇痛药和对疼痛机制更好的理解。在本研究中,我们确定了来自室旁丘脑核到伏隔核的谷氨酸能输入(PVTGlut→NAc)作为一种疼痛感觉和非阿片类镇痛的新型神经回路。我们的体内纤维光度法和体外电生理实验发现,PVTGlut→NAc神经元活性在响应急性热/机械刺激和持续性炎性疼痛时增加。PVT或这些神经元在NAc末端的直接光遗传激活诱导出疼痛样行为。相反,抑制PVTGlut→NAc神经元或其NAc终端在初治疼痛小鼠和病理疼痛小鼠中均表现出强效的镇痛效果,而这种效果不能通过预处理阿片类受体拮抗剂纳洛酮来阻止。顺向跨突触光遗传实验一致证明PVTGlut→NAc回路双向调节疼痛行为。此外,回路特异性的分子图谱和药理研究表明,多巴胺受体3是疼痛调节和非阿片类镇痛发展的候选靶点。综上所述,这些发现为疼痛感觉和非阿片类镇痛提供了一个以前未知的神经回路,并为开发未来更安全的药物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分子靶点。


7.Shu-Tao Xie#, Wen-Chu Fan, Xian-Sen Zhao, Xiao-Yang Ma, Ze-Lin Li, Yan-Ran Zhao, Fa Yang, Ying Shi, Hui Rong, Zhi-San Cui, Jun-Yi Chen, Hong-Zhao Li, Chao Yan, Qipeng Zhang, Jian-Jun Wang, Xiao-Yang Zhang*, Xiao-Ping Gu*, Zheng-Liang Ma*, Jing-Ning Zhu*. Proinflammatory activation of microglia in the cerebellum hyperexcites Purkinje cells to trigger ataxia.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2023, May;191:106773. PMID: 37068531.

【题目】

小脑过度兴奋的小胶质细胞促炎激活使浦肯野细胞触发共济失调

【通讯作者】

Xiao-Yang Zhang,Xiao-Ping Gu,Zheng-Liang Ma,Jing-Ning Zhu    南京鼓楼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Shu-Tao Xie  南京鼓楼医院麻醉科


【摘要】

小脑共济失调是一组以行走、平衡和协调困难为特征的衰弱性运动障碍,目前仍缺乏治疗小脑共济失调的特定药物。值得注意的是,小脑小胶质细胞活化似乎是不同类型的共济失调患者和啮齿动物模型中的共同特征。然而,关于体内小脑小胶质细胞激活足以诱导共济失调的直接证据仍然缺乏。在这里,通过采用化学遗传学方法选择性和直接地操纵小脑小胶质细胞,我们发现小脑蚓部小胶质细胞特定化学遗传学激活直接导致野生型小鼠共济失调症状并加重3-乙酰吡啶(3-AP)小鼠的共济失调运动缺陷,这是一种小脑共济失调的经典小鼠模型。在机制上,化学生成M3D(Gq)刺激或3-AP模型诱导的小脑小胶质细胞促炎激活浦肯野细胞(PC),从而触发共济失调。小胶质细胞来源的TNF-α是最重要的促炎细胞因子之一,其阻断可减弱由小胶质细胞驱动的PC的过度活跃。此外,PLX 3397和米诺环素对小脑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化学生成抑制或对小脑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抑制,可减少包括TNF-α在内的促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有效恢复3-AP小鼠PC的过度活化,缓解运动缺陷。这些结果表明,小脑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可能会加剧神经炎症反应,进而诱导PC的功能障碍,触发共济失调性运动障碍。因此,我们的研究结果揭示了小脑小胶质细胞的促炎性激活与共济失调运动症状之间的因果关系,这可能为通过靶向小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来源的炎症介质来干预小脑共济失调提供新的证据。


8. Jianqiao Zheng, MD, PhDa, Li Du, MDb, Bin Du, MDa, Weiyi Zhang, MD, PhDa, Lu Zhang, MD, PhDa, Guo Chen, MD, PhDa,*. Airway nerve blocks for awake tracheal intubation: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s and trial sequential analysis. Journal of Clinical Anesthesia, 2023, 88:111122. PMID: 37054484

【题目】

清醒气管插管的气道神经阻滞:随机对照试验和试验序贯分析的荟萃分析


【通讯作者】

陈果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郑剑桥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


【摘要】

研究目的:本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旨在评价使用气道神经阻滞与不使用气道神经阻滞的气道麻醉在清醒气管插管(ATI)中的优越性。


设计:系统回顾和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


设置: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Ovid Medline、Embase和中文数据库(包括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试验登记数据库从成立到2022的数据,评价气道麻醉技术在清醒气管插管中的优越性。


患者:纳入随机对照试验的成年患者,比较使用或不使用气道神经阻滞治疗ATI的气道麻醉。


干预:阻滞气道神经(包括喉上神经、舌咽神经或喉返神经)行 ATI。


测量:主要结果是插管时间。次要结果是插管条件的质量(包括患者对放置柔性镜和气管导管的反应、咳嗽和呕吐以及患者满意度)和ATI期间的总并发症。


主要结果:共纳入文献14篇,658例患者。与不使用气道神经阻滞组相比,气管神经阻滞组插管时间显著缩短(标化平均差-2.57,95%可信区间-3.59- -1.56,P<0.00001),ATI麻醉质量明显改善,对放置柔性镜和气管导管无反应(相对危险度[RR]9.87,95%可信区间4.10–23.7,P<0.00001);插管时咳嗽或呕吐反应发生率较低(RR 0.35,95%可信区间0.27-0.46,P<0.00001);患者满意度提高(RR 1.88, 95%可信区间1.05-3.34,P=0.03);并发症发生率低(RR 0.29,95%可信区间0.19-0.45,P<0.00001)。证据的总体质量是中等的。


结论:基于现有数据,气道神经阻滞剂可缩短插管时间,改善插管条件,包括提高柔性镜和气管导管置入无反应比例,降低插管时咳嗽或呕吐反射,提高患者满意度并降低总体并发症,从而提高ATI的气道麻醉质量。


9. Zhuofeng Ding a, Xiaoshen Liang a, Jian Wanga, Zongbin Song a, Qulian Guo a,b, Michael K.E. Schafer c,d, Changsheng Huang a,b,*. Inhibition of spinal ferroptosis-like cell death alleviates hyperalgesia and spontaneous pain in a mouse model of bone cancer pain. Redox Biology, 2023, 62:102700. PMID: 37084690

【题目】

抑制脊髓铁死亡样细胞死亡减轻骨癌痛小鼠模型的痛觉过敏和自发性疼痛


【通讯作者】

黄长盛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麻醉科,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国家老年疾病临床研究中心


【第一作者】

丁卓锋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麻醉科


【摘要】

骨癌痛(BCP)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其潜在的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在BCP小鼠模型中使用铁死亡的药理学抑制剂探究脊髓中间神经元死亡的作用。将 Lewis 肺癌细胞接种到股骨中,可诱发小鼠痛觉过敏和自发性疼痛。检测其脊髓中分子指标发现活性氧和丙二醛水平升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降低。组织学分析显示脊髓 GAD65+中间神经元丢失,且出现线粒体超微结构收缩。使用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FER-1, 10 mg/kg,连续20天腹腔注射)可以明显降低铁死亡相关的铁积累和脂质过氧化并减轻了BCP。此外,FER-1抑制疼痛激活相关ERK1/2和COX-2基因的表达,并减少GABAergic中间神经元死亡。此外,FER-1改善COX-2抑制剂帕瑞昔布的镇痛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药理学抑制脊髓中间神经元的铁死亡样细胞死亡可减轻小鼠的BCP。这也提示铁死亡是BCP及同类型疼痛的患者的潜在治疗靶点。


10. Dexu Kong#, Yunchun Zhang#, Po Gao#, Chao Pan, Haoyue Deng, Saihong Xu, Dan Tang, Jie Xiao, Yingfu Jiao*, Weifeng Yu*and Daxiang Wen*.The locus coeruleus input to the rostral ventromedial medulla mediates stress-induced colorectal visceral pain. Acta Neuropathologica Communications, 2023 Apr 17. PMID: 37062831

【题目】

蓝斑核传入延髓头端腹内侧区介导应激性结肠内脏痛


【通讯作者】

焦英甫、俞卫锋、闻大翔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麻醉科,麻醉学重点实验室

【第一作者】

孔得旭、张韫纯、高坡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麻醉科,麻醉学重点实验室

【摘要】

与具有生存价值的生理性应激不同,病理性应激在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是内脏疼痛的主要危险因素。蓝斑核(LC)作为脑内主要的应激反应核,已被证明可通过直接下行投射至脊髓来缓解疼痛,但LC是否以及如何介导病理性应激诱发的内脏痛仍不清楚。这里,我们发现了从LC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到延髓头端腹内侧(RVM)的直接回路投射,RVM是中枢下行痛觉调节系统的一个完整的中转站。此外,LC-RVM环路的化学遗传学激活可显著诱导幼稚小鼠结肠内脏痛觉过敏和与焦虑相关的精神障碍,右旋糖酐硫酸钠(DSS)诱导的内脏痛模型小鼠同样有上述症状,这与LC-RVM环路的活性增加有关;LC-RVM环路抑制可明显减轻这些症状。此外,慢性约束应激(CRS)模型可诱发与焦虑相关的精神疾病和结直肠内脏痛觉过敏,称为病理性应激性痛觉过敏,抑制LC-RVM环路可减轻结直肠内脏痛的严重程度。总体而言,本研究清楚地表明,LC-RVM环路可能是结直肠内脏痛和应激性相关精神疾病并发的关键因素。内脏炎症和心理应激均可激活LC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通过LC-RVM环路加重结直肠内脏痛觉过敏。


11.Ya-Wei Ji#, Zi-Lin Shen#, Xue Zhang, Kai-Ran Zhang, Tao Jia, Xiang-Ying Xu, Hui-Zhen Geng, Yu Han, Cui Yin, Jian-JunYang, Jun-Li Cao*, Chun-Yi Zhou*,and Cheng Xiao*. Plasticity in ventral pallidal cholinergic neuron-derived circuits contributes to comorbid chronic pain-like and depression-like behaviour in male mice.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3 Apr 17. PMID: 37069246

【题目】

腹侧苍白球胆碱能神经元环路的可塑性参与雄性小鼠的慢性疼痛和抑郁共病

【通讯作者】

曹君利、周春艺、肖诚  徐州医科大学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麻醉镇痛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麻醉学院NMPA麻醉药品与精神药物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

【第一作者】

纪雅炜、沈子琳  徐州医科大学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


【摘要】

对单个基底前脑(BF)胆碱能环路的细胞核和细胞特异性探索对于完善治疗慢性疼痛样和抑郁样行为的靶点至关重要。由于BF中的腹侧苍白球(VP)调节疼痛感知和情绪,我们旨在探讨VP衍生的胆碱能环路在慢性疼痛小鼠模型中的痛觉过敏和抑郁样行为中的作用。在雄性小鼠中,VP胆碱能神经元支配局部非胆碱能神经元,并通过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调节下游的基底外侧杏仁核(BLA)神经元。这些胆碱能环路被疼痛样刺激所激活,并在持续疼痛期间变得过度兴奋。急性疼痛刺激VP胆碱能神经元及VP-BLA胆碱能投射可降低幼稚小鼠的疼痛阈值,而抑制环路则提高阈值。VP-BLA胆碱能通路的多日重复调控可调节持续性疼痛中的抑郁样行为。因此,VP衍生的胆碱能环路与慢性疼痛小鼠模型中的痛觉过敏和抑郁样行为共病有关。


12. Fang-Ling Zhang#, Xiao-Wei Chen#, Yi-Fan Wang, Zhen Hu, Wen-Juan Zhang, Bo-Wei Zhou, Peng-Fei Ci and Ke-Xuan Liu*.Microbiota-derived tryptophan metabolites indole-3-lactic acid is associated with intes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via positive regulation of YAP and Nrf2.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23 Apr 18. PMID: 37072757

【题目】

微生物群衍生的色氨酸代谢产物吲哚-3-乳酸通过YAP和Nrf2的正向调节与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


【通讯作者】

刘克玄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张芳玲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麻醉科;

陈晓炜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麻醉科,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麻醉科

【摘要】

背景:乳酸杆菌已被证明在肠道损伤中具有保护作用。然而,鼠乳杆菌(L.murinus)衍生的色氨酸代谢产物与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之间的关系尚待研究。本研究旨在评估鼠乳杆菌衍生的色氨酸代谢产物在肠道I/R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


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法测定肠道I/R损伤小鼠和接受体外循环(CPB)患者的粪便色氨酸代谢物含量。通过免疫荧光、定量RT-PCR、蛋白质印迹和ELISA等方法,探索WT和Nrf2缺陷小鼠肠道I/R、缺氧复氧(H/R)诱导的肠道类器官中色氨酸代谢产物的炎症保护机制。


结果:通过比较接受肠道I/R损伤的小鼠和接受体外循环(CPB)手术患者的粪便中三种鼠乳杆菌衍生的色氨酸代谢产物的含量。我们发现,术前粪便中吲哚-3乳酸(ILA)的高丰度与更好的术后肠道功能相关,粪便代谢产物与术后胃肠功能、血清IFABP和D乳酸水平的相关性证明了这一点。此外,ILA给药可改善上皮细胞损伤,加速肠干细胞的增殖,并减轻上皮细胞的氧化应激。从机制上讲,ILA改善了肠道I/R后Yes相关蛋白(YAP)和核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的表达。YAP抑制剂维替泊芬(VP)在体内和体外逆转了ILA的抗炎作用。此外,我们发现ILA未能保护上皮细胞免受I/R损伤下的Nrf2敲除小鼠的氧化应激。


结论:CPB手术患者术前粪便中色氨酸代谢产物ILA含量与肠功能损伤呈负相关。ILA的给药通过调节YAP和Nrf2减轻肠道I/R损伤。这项研究揭示了一种新型的治疗代谢产物以及有潜力的肠道I/R损伤治疗候选靶点。


13. Qing-tong Zhang#, Feng Xu#, Dong-sheng Xuan, Li Huang, Min Shi, Zi-chuan Yue, Dong-xue Luo, Man-lin Duan*. Risk factors for delayed recovery in post-anesthesia care unit after surgery: A large and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t J Surg, 2023 Apr 20. PMID: 37074025

【题目】

麻醉后监测治疗室中术后延迟恢复的危险因素:一项大型回顾性队列研究


【通讯作者】

段满林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麻醉科;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南京明基医院麻醉科;南京大学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第一作者】

Qing-tong Zhang#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麻醉科;
Feng Xu#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麻醉科;

【摘要】

背景:患者术后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的延迟恢复是一种严重的情况,会影响ERAS(术后加速康复)。来自观察性临床研究的数据很少。


材料和方法:这项大型回顾性观察性队列研究最初包括44767名患者。主要结果是PACU中延迟恢复的危险因素。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和列线图来识别危险因素。通过内部和外部验证,采用判别和校准的方法评价列线图的性能。


结果:在38796例患者中,有21302例(54.91%)为女性。延迟恢复总发生率为1.38%(95%CI[可信区间],[1.27%,1.50%])。在一个广义线性模型中,延迟恢复的危险因素是老年(RR,1.04,95% CI,[1.03,1.05],P<0.001)、神经外科手术(RR,2.75,95%CI,[1.60,4.72],P<0.001)、术中使用抗生素(RR,1.30,95% CI,[1.02,1.66],P=0.036)、麻醉持续时间长(RR,1.0025,P<0.001)、ASA III级(RR,1.98,95% CI,[1.38,2.83],P=0.001)和术后镇痛(RR,1.41,95% CI,[1.10,1.80],P=0.006)。在列线图中,老年人和神经外科手术在模型中取得高分,并显著增加了延迟恢复的概率。列线图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77。通过内部和外部验证估算列线图的判别和校准在总体上是令人满意的。


结论:本研究表明PACU术后恢复延迟与老年、神经外科手术、麻醉时间长、ASA Ⅲ级、术中使用抗生素和术后镇痛有关。这些发现为PACU延迟恢复提供了预测因素,特别是神经外科手术和老年患者。


14. Lu Yin#, Jin-ming Zhang#, Hong-wei Ma#, Xin-xin Zhang, Zhong-min Fan, Yong-heng Yang, Meng-yun Li, Jing Han*, Xi-jing Zhang*. Selective activation of cholinergic neurotransmission from the medial septal nucleus to hippocampal pyramidal neurones improves sepsis-induced cognitive deficits in mice. Br J Anaesth, 2023; 130(5): 573-584. PMID: 36813621

【题目】

选择性激活从内侧隔核到海马锥体神经元的胆碱能神经传递改善小鼠脓毒症引起的认知障碍


【通讯作者】

韩静 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张西京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重症医学科、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

【第一作者】

Lu Yin#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重症医学科、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
Jin-ming Zhang# 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Hong-wei Ma#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重症医学科、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

【摘要】

背景:脓毒症相关脑病以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并可能由神经传递缺陷介导。海马胆碱能神经传递减少会损害记忆功能。我们评估了从内侧隔核到海马的乙酰胆碱神经传递的实时变化,并探索了是否可以通过激活上游胆碱能投射来缓解脓毒症导致的认知障碍。


方法:用脂多糖(LPS)注射或盲肠结扎穿孔(CLP)诱导野生型和突变型小鼠的脓毒症及其相关神经炎症。将用于钙和乙酰胆碱成像以及胆碱能神经元光遗传学和化学遗传学调控的腺相关病毒注射到海马或内侧隔核,并植入200μm直径的光纤以收集乙酰胆碱和钙信号。在LPS注射或CLP后,可控制内侧隔核的胆碱能活性,并结合认知进行评估。


结果:脑室内注射LPS降低突触后乙酰胆碱(从0.146[0.001]到0.0047 [0.0005]; p=0.004)和钙(从0.0236[0.0075]到0.0054[0.0026]; p=0.0388)信号在海马vglut2阳性谷氨酸能神经元中的表达,而光遗传学激活内侧隔核胆碱能神经元逆转了LPS诱导的这两种信号的减少。腹腔注射LPS可降低海马乙酰胆碱浓度(476[20]pgml−1至382[14]pgml−1;p=0.0001)。脓毒症小鼠注射LPS后3天,长时程增强减少(238[23]%至150[12]%;p=0.0082)和海马锥体神经元动作电位频率增强(5.8[1.5]hz至8.2[1.8]hz;p=0.0343)得到缓解,并通过化学遗传学激活海马胆碱能神经支配来改善神经认知功能。


结论:全身或局部LPS可减少内侧隔核向海马锥体神经元的胆碱能神经传递,其选择性激活可通过增强胆碱能神经传递减轻海马神经元功能和突触可塑性缺陷,改善脓毒症模型小鼠的记忆缺陷。这为在脓毒症引起的脑病中靶向海马区传递胆碱能信号提供了基础。


15. Xiao-Dan Liu#, Tong Jin#, Yang Tao#, Ming Zhang, Hong-Li Zheng, Qiao-Qiao Liu, Ke-Hui Yang, Ru-Na Wei, Si-Yuan Li, Yue Huang, Zhou-Ya Xue, Ling-Yun Hao, Qi-Hui Wang, Li Yang, Fu-Qing Lin, Wen Shen, Yuan-Xiang Tao, Hong-Jun Wang*, Jun-Li Cao*, Zhi-Qiang Pan*. DHX9/DNA-tandem repeat-dependent downregulation of ciRNA-Fmn1 in the dorsal horn is required for neuropathic pain. Acta Pharmacol Sin, 2023 Apr 24. PMID: 37095197

【题目】

神经病理性疼痛需要背角中ciRNA-Fmn1的DHX9/DNA串联重复序列依赖性下调


【通讯作者】

王红军、曹君利、 潘志强 徐州医科大学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麻醉与镇痛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麻醉精神药品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

【第一作者】

Xiao-Dan Liu# 徐州医科大学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麻醉与镇痛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麻醉精神药品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清远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Tong Jin# 同济大学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疼痛科;
Yang Tao# 徐州医科大学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麻醉与镇痛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麻醉精神药品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

【摘要】

环状RNA(CiRNAs)正在成为基因表达调控中的新角色。然而,ciRNA是如何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目前还知之甚少。在这里,我们确定了神经组织特异性的ciRNA-Fmn1,并报道了脊髓背角神经元中ciRNA-Fmn1表达的变化在神经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中起关键作用。在周围神经损伤后,同侧背角神经元中ciRNA-Fmn1的表达显著下调,至少部分原因是由于DNA解旋酶9(DHX9)的减少,该酶通过与DNA串联重复序列结合来调节ciRNA-Fmn1的产生。阻断ciRNA-Fmn1下调逆转了神经损伤引起的ciRNA-Fmn1与泛素连接酶UBR5结合及白蛋白(ALB)泛素化水平的降低,从而阻断神经损伤引起的ALB在背角表达的增加,并减轻相关的痛觉过敏。相反,在初次接受实验的小鼠中模拟下调ciRNA-Fmn1可减少UBR5调控的ALB泛素化,导致ALB在背角的表达增加,并诱导了小鼠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样行为。因此,由DHX9与DNA串联重复序列结合的变化引起ciRNA-Fmn1下调,通过负向调节背角中UBR5调控的ALB表达,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


检索:李慧、唐子元
翻译:肖彤、靳育霖
校对:张锦涛、赵伟

楼主热帖

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会员注册

x

 友情提示:论坛资源下载与分享的详细说明  (←点击查看详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郑重声明 本站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所发布资源均来源于网络,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权,请联络我们。我们将立刻删除侵权资源,并向版权所有者致以诚挚的歉意!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搜索 官方QQ群

QQ|关于我们|业务合作|手机版|新青年麻醉论坛 ( 浙ICP备19050841号-1 )

GMT+8, 2025-2-2 22:55 , Processed in 0.159172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